人物檔案

姓名:翁同龢

諡號:文恭

字:叔平

號:松禪、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

別號:天放閒人

晚號:瓶庵居士

別名:叔平、均齋、瓶笙、松禪

所處朝代:清朝

出生地:江蘇常熟

出生時間:公元1830年

去世時間:公元1904年

職業:書法家、政治家、詩人

其他成就:同光年間書法家第一

其他作品:《瓶廬詩稿》《翁文恭公日記》

翁同龢是晚清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同時也是光緒帝帝師,在晚清時期地位崇高。歷任戶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戶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官至協辦大學士,參機務。

翁同龢的家族是著名的官宦世家,父親翁心存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是同治帝帝師。自翁心存起,翁氏一家進入鼎盛時代,時稱:“一門四進士、一門三巡撫; 父子大學士、父子尚書、父子帝師。”正是因爲出生這樣的名門望族之中,翁同龢才能自小受到系統的儒家教育,但同時也留下了一些讀書人常常出現的弊病,成爲日後被人詬病的原因。

翁同龢四歲的時候,跟隨自己的母親和祖母回到歸鄉常熟,自幼勤奮好學,通讀《四書》、《五經》,後來以極爲有意的成績考入常熟縣學遊文書院。

道光二十五年,十五歲的翁同龢應院試中秀才,二十二歲順天府試中舉人,二十六歲參加殿試中進士,並且是一甲一名狀元。次年,翁同龢被授予修撰,供職翰林院,後來被咸豐帝提拔爲鄉試副考官。也因爲此,翁同龢可謂門生遍地。等到後來他被貶職的時候,全賴門生分祿養之。

光緒元年,奉旨在毓慶宮行走,授讀光緒帝,前後達20餘年。在長期教授光緒帝的時間裏,師徒二人培養了極爲深厚的感情。很多時候,光緒帝對他還有某種依賴之情。正是因爲教授了光緒皇帝,憑藉着帝師的身份,翁同龢在清廷中可以說橫着走。不僅受到光緒帝信賴,就連慈禧太后也對其頗爲重用。

不過可惜的是,後來因爲捲入到“帝黨”和“後黨”的爭鬥中。作爲光緒皇帝的老師,他毋庸置疑是光緒帝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也是“帝黨”的領袖。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晚清之時,縱橫中國政壇,領導這個國家的實際上是慈禧太后。這也就意味着,“帝黨”的失敗。而作爲“帝黨”領袖,在帝后相爭,光緒帝徹底失敗之後,結局自然不會好到哪兒去。

“翁同龢授讀以來,輔導無方,往往巧藉事端,刺探朕意。至甲午年中東之役,信口侈陳,任意慫恿。辦理諸務,種種乖謬,以致不可收拾。今春力陳變法,濫保非人,罪無可逭。事後追維,深堪痛恨!前令其開缺回籍,實不足以蔽辜,翁同龢著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這份詔書雖然是皇帝的旨意,但實際上是慈禧太后的意思。

翁同龢最後被慈禧太后罷官免職,遣返回鄉,最後在七十五歲的時候老死在家。死後詔復原官,追諡文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