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两天,国外科技媒体 CNET 发布了“史上最糟糕手机命名”排行榜。

有的名字让人摸不着头脑——第一次看到 iPhone XS,你知道该念 XS 还是 Ten-S 吗?

还有些名字长得让人窒息……来跟我读:

三星 Galaxy S7 Edge 奥运会限量版

短了?再读读它的英文名:

Samsung Galaxy S7 Edge Olympic Games Limited Edition

学霸君这才发现,科技公司给起名要多胡逼有多胡逼。

在这份榜单上的 30 部手机名字要么很难念,要么会产生歧义,要么就长得让人念不下去。

就像刚说的手机型号吧,三星的 Note 系列是旗舰,魅族的 note 系列手机是低端机,到小米这吧,note2 还是高端机,note3 又变回中端机了,

英特尔的 CPU 更胡逼了。

酷睿 CPU 来说,i3/i5/i7/i9 四个等级,在等级底下又有四位数字,四位数字之后还有个产品后缀……

i5-4230U 和 i3-8350K 的区别在哪里?不懂电脑的小白一定认不出来,这就给了商家坑人的机会。

电脑小白上网买电脑,保不准就买了个 i7,性能还比 i3 差,做了回水鱼,心里还美滋滋地觉得捡到漏了。

还有手机处理器,一会是骁龙 845,下代就变成 8150了,

oppo一个牌子的绿就有好几种,这会是荧光绿,那会是凝光绿。

还有这个冰翠银……不也还是绿色吗???

请问各位科技企业的负责人们:“你们为啥不能起个简单的,看得懂的名字??”

深谙互联网起名套路,每天为文章想 10 个标题的学霸君,给你们这些产品重新起个名。

不得分分钟秒杀原来的名字?

观察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我们会发现像“饿了么、什么值得买、花点时间、一朵棉花”已经代替华为、美特斯邦威这种名字成为主流。

毕竟这些名字更切合我们的生活,自然好记啦。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给数码产品也起个更有记忆点,更加贴合生活,而且有互联网思维的名字也很简单。

比如 iPhone XS Max,我们可以叫“最新一代全面屏 iPhone”,如果是 128G,可以加上“可以存 100 部小黄片”这个形容词,简单直观。

组合起来就是“最新那款可以存 100 部小黄片的全面屏 iPhone”

这样起名是不是就好记很多了?

用上互联网起名法后,iPhone 6s 16G 就可以叫“3 年前那款没法存小黄片的小屏 iPhone”

简单直观。

学霸君非常嫌弃的 CPU 命名一样可以改造,i3叫“最弱系列”,i5叫“还行的系列”,低压版叫“笔记本专用弱爆处理器”,桌面级的叫“台式机用的屌爆处理器”。

来,让我们再次组合一下。

i3-8350K,我们就可以叫“八代酷睿最弱系列的不锁频最强处理器”。

i9-9900H 就可以叫“九代酷睿碉堡了超强系列发烧级特别碉的处理器”

颜色也别整些什么祖母绿翡翠绿,我都看不懂。

来点形容词点缀——像白纸一样的白色,比你外婆花棉袄还要红一个色号的深红……

天呐,我真是个天才~

顺着万能的互联网思维,语文是不是能叫“教你写小黄书”,物理是不是能叫“上外太空打外星人理论基础”呢?

好像……也不太好吧。

要是所有产品的最强产品都叫“碉堡了”,那推出下代产品不得叫“吊炸天”,再下代产品,不得再叫“碉堡炸天”?

毕竟产品型号的作用就是为了让人一眼了解它的基本信息的,英特尔的 CPU 出了这么多年,产品线又这么复杂,不用详细的标志区分,谁知道买的什么鬼?

跟老板说要英特尔 i5,难保用八代 i5 的价格卖我三代 i5 的货。

处理器细分之后,我们其实可以从里面看到是第几代的,标压还是低压,什么档次都现实清楚——除非你是小白

细分电子产品是为了让消费者,开发商的维护变得简单。如果把名字改得小白无脑了,后期的维护,似乎又加大成本了。

道理很简单:没有做过功课而且遇上奸商了,名字再简单都会被骗。

想要避坑的话,带上看得懂的朋友,或者一张处理器/显卡天梯图,同样一步到位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