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的第一天,52歲的李兵帶領他的卡聯科技(430130.OC)完成3.23億元融資。此時,距離卡聯科技成立不到十年,距離掛牌新三板僅三年。更重要的是,距離公司上一次完成融資,只過去了七個月。

  短短几個月,一家營業收入不足億元的“互聯網公司”,就獲得了3.6億元融資。不得不說,它要感謝的,是那時的新三板。

  卡聯科技三年前的那次融資,新老股東一共105名參與,上海永鈞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是單一最大投資人。這家聯創永鈞旗下的投資機構,以28元/股認購148.2萬股,花了4150萬元。

  截至2018年半年報,永鈞投資持有卡聯科技444.6萬股,如果期後沒有減持,按照今天的收盤價0.38元/股計算,這部分股份市值168萬元。

  持有三年,永鈞的這筆投資,浮虧95.9%。

  

    

  中報顯示,卡聯科技賬面貨幣資金491.24萬元,比年初減少79%。

  比起投資機構的浮虧,卡聯科技在拿到鉅額融資後,短短三年時間幾乎全部燒光的事實,則更值得思考。

  卡聯科技的錢究竟都去哪了?一起來看看。

  一、做智慧社區,去年虧掉7000萬

  卡聯科技算得上新三板的“老兵”,2012年7月就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報價轉讓。彼時,全國股轉公司還尚未成立。2014年8月,公司又趕上了“做市東風”,成爲首批做市掛牌企業,一躍成爲新三板明星公司。

  熟悉新三板的老闆們,應該都對卡聯科技略有耳聞。如果沒聽說過,且聽三胖哥給您講解。

  2006年,剛剛成立的卡聯科技還是一家遊戲渠道商,成立當年成爲目標一卡通電子卡全國總代理;2007年1月,創辦易得遊戲在線遊戲媒體網站;2008年12月創辦易得數卡垂直B2C遊戲產品零售網站。

  2009年,卡聯科技以POS機作爲端口,爲微小商戶解決收款問題,正式切入支付市常

  具體而言,公司專業從事線下電子商務,採用無線智能銷售終端,整合線下社區商業網點,爲消費者提供便民產品及便捷服務,併爲供應商提供精準營銷及售後支持,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服務平臺,產品主要有線上線下電子商務平臺營銷和軟件系統研發運營服務。

  聽聽吧,光是這段描述,智慧社區、線上線下、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這一堆概念詞,放到當年的A股,隨便哪一個也值一個漲停吧!

  不得不說,依託線下POS這個產品,卡聯科技前些年確實搞出了名堂。比如,完成融資的2015年,公司實現淨利潤3829.63萬元,淨利率高達39.84%,儼然一副“新三板小藍籌”,即將“轉板”的模樣。

  然而,看上去欣欣向榮的移動支付行業,隨着微信、支付寶、銀聯的紛紛介入,市場份額被迅速瓜分。不止是卡聯科技,匯元科技、卡友信息、現在支付等其他新三板公司也都“錢途暗淡”。

  別的公司都是拿完融資後快速發展,提升盈利,可卡聯科技,卻是坐上了業績過山車。

  2016年,便由盈轉虧,淨虧損761.33萬元;到了2017年,虧損竟擴大了近十倍,達到6934.95萬元。業績變臉程度,令人震驚!

  

    

  二、鉅額融資款都去哪了?

  互聯網企業,報表利潤虧損是家常便飯,但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關係到一家企業的生命線。

  如前文所述,卡聯科技在2015年定增完成後,迅速燒光3.6億元融資款,如今賬上只剩500萬,甚至不夠償還銀行貸款,讓人唏噓。這樣的花錢速度,是否也算是一個“超能力”?

  通過翻閱公司最近三年定期報告和臨時公告,我們從現金流量表出發,一起探尋卡聯科技的錢都花在了哪。

  1、固定資產之謎

  就在完成融資的2015年,卡聯科技現金流量表中“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高達1.14億元。難道,卡聯科技用募集來的錢拿去炒房啦?

  從公司披露的《募集資金存放與實際情況的專項報告》中可以看出,卡聯科技在3.23億元募集資金到賬後,實際上在極短時間內花掉了3.01億元。其中,披露 “固定資產投資”使用6330萬元,用途爲“購置智能設備終端等固定資產”。

  半年之中,卡聯科技賬面固定資產即從934萬元增加至6609萬元,增加的幾乎全爲“電子設備”。

  “高科技”企業,購置電子設備用於研發,本無可厚非。然而,如果看過卡聯科技現在的報表,可能就不這麼認爲。

  2018年半年報顯示,卡聯科技固定資產餘額居然只剩了237萬元。兩年半時間,淨減少了96%!

  對,比卡聯科技在這期間的股價跌得都多。

    電子設備一般按照3-5年計提折舊,留有5%殘值。而在這段時間裏,卡聯科技不僅按常規進行了折舊,還對固定資產計提了大量減值準備。反映在報表上,便是儘管大量固定資產“消失”,但“處置固定資產收回的現金”,卻不足500萬元。

  用好一個固定資產會計準則,卡聯科技6000多萬固定資產便成功地“不翼而飛”。

  回想一下,6000多萬買的究竟是什麼樣的電子設備,卡聯科技並未披露,三胖哥也沒概念。但如果按價格算,大概值2萬臺IPAD,按照公司員工人數測算,大概人手100臺……

  2、6000萬買來非專利技術

  卡聯科技的無形資產從2013年末的1260.78萬元一舉增加到2014年末的5800.31萬元,而增加的主要內容是“非專利技術”。

  雖然公司也沒有對這項“非專利技術”詳細描述,但從公開信息大致可以推斷:這項技術是在2014年下半年由卡聯科技外購取得。

  但和固定資產一樣,在購入後沒多久,這項技術便被“打入冷宮”,2016年年報,公司披露“部分無形資產因業務升級,導致無法和業務匹配,無法帶來未來收益,於本期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截至2018年中報,卡聯科技尚有2862萬元無形資產,而這些固定資產的原值高達7843萬元。

  那麼,當年斥巨資購入無形資產,短時間內又宣佈“報廢”,其中原因又是如何?

  3、豪爽的投資

  除了買入大量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卡聯科技還是一個“投資達人”。現金流量表顯示,公司2015年、2016年 “投資支付的現金” 合計4710萬元。

  讓我們來看看,卡聯科技在過去幾年究竟都投資了哪些資產?

  1)參與新三板飛嘀智慧(839077.OC)定增

  2015年11月,卡聯科技參與北京奇華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發,認購30萬股,花費240萬元。

  這家公司主要從事車載多媒體軟、硬件提供商及車載互聯網運營,9個月後掛牌新三板,後更名爲飛嘀智慧。雖然貴有10億市值,但中報淨利潤只有122.93萬元。

  截至2018年半年末,卡聯科技尚未處置這筆投資。

  2)1250萬投資安徽雲聯城市

  對飛嘀智慧的投資,只是小試牛刀,卡聯科技隨後斥資1250萬元,投資安徽雲聯城市交通信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20%。以此計算,安徽雲聯城市的估值高達2.98億元。

  從企業官網瞭解到,雲聯城市成立於2014年,號稱是“全國最大出租車計價器生產企業”。

  此外,卡聯科技還對雲聯城市存在1330萬元應收賬款。

  3)參股北京中付寶

  2016年11月,卡聯科技再出手,用自有資金2470萬元對北京中付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增資,持股比例37.97%。

  這家北京中付寶,是一家專業基於互聯網支付並在終端開展便民收款業務以及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服務的公司,聽上去和卡聯的業務類似。公告中還稱,“本次增資將有利於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步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

  而在卡聯科技投資前,中付寶只是一家成立不到18個月的公司。

  資料顯示,公司2016年虧損14.03萬元。看起來,它並沒有爲卡聯科技提高盈利能力。

  事實上,除了這三筆投資,卡聯科技還在2014年底,投資設立了多家全資子公司,而這些子公司如今的經營情況,幾乎全線虧損。

    4、和卓允慧通的曖昧關係

  截至2018年中報,卡聯科技存在對北京卓允慧通科技有限公司應收賬款1352萬元。這筆應收賬款自2015年形成,至今僅收回20萬元,賬齡已達2-3年。

  按照常理,客戶欠錢,理應追着屁股討債,可卡聯卻不是。卻在享受債權的同時,預付卓允慧通588萬元的終端設備採購款,賬齡達1-2年。在存在大額應收賬款未回收的情況下,仍向對方預付款項,應收賬款及預付款項合計資金額1940萬元。

  工商信息查詢可知,卓允慧通的註冊資本也才1000萬元。

  那麼,如此慷慨解囊,卡聯科技和這家卓允慧通,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5、說不清的往來款

  卓允慧通,只是卡聯科技衆多往來款項中看得清的一個。事實上,在過去幾年,卡聯科技在往來款方面,顯得非常混亂。

  在2017年年報中,卡聯科技對2016年現金流量表部分科目進行了大幅調整:“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由502萬元變更爲3.4億元,“支付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1.18億元變更爲4.53億元。如果單看母公司,變更幅度更爲誇張!

  

    

  而對於更正原因,只說了一句,“上年度未按貨幣資金髮生額編制,而採用貨幣資金淨額編制。”

  現金流量表,本來不就應該按發生額編制嗎?那麼,卡聯管理層和會計師在編制2016年報表時,是如何考慮的呢?寥寥幾語,就把是非原因解釋了。

  卡聯科技當年營業收入不到1.4億元,卻有3-4億不明原因的資金流水進出,一年之間就有1個多億的資金淨流出。

  其實,如果仔細看公司報表,不難發現卡聯科技有很多奇怪的資金往來,比如:

  1)應收賬款9295萬元,佔全年營業收入比例高達67.12%,年週轉率只有1.62次。

  2)其他應收款6650萬元,且有相當一部分“預計收回存在風險”。

    3)其他流動資產1.08億元,其中1.04億元爲“預付受託代銷商品款”,長期掛賬,未披露具體對象。

  4)長期應收款中的“長期墊付資金”5638萬元,也和關聯方安徽雲聯城市相關。

  6、一年花3000萬廣告費

  雖然業績連續虧損,但卡聯科技的銷售費用卻居高不下。以2017年爲例,基本上是“1塊錢銷售費用換回3塊錢收入”。

在廣告費中,促銷費和人員薪酬佔了大部分,後者尚且好說,人心不能散,

    可前者,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卡聯科技的產品,也並非快速消費品,更不需要超市商場大筆促銷,這麼大筆的廣告費用,流向了何方?

  三、結束語

  只看簡單的財務指標,卡聯科技資產負債率僅6.5%,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都在10倍以上,看似非常健康。但若認真分析,賬面資金卻連1200萬元短期借款都有償還壓力,高達4.3億的資產裏,除了往來款、投資款,就是已經摺舊減值的非流動資產。

  在分析完卡聯科技3.6億元融資款的去向後,您是否也和三胖哥一樣覺得,掛牌企業的錢,融來容易,花得更容易。而留給投資者的,已是一家幾乎被“掏空”的公衆公司。

  因做市商不足2家,卡聯科技股票今日已被全國股轉系統強制停牌。

  (文章來源:金三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