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銀信深知,作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能源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隨着煤炭等能源的大量使用,其所帶來的環境、生態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據中城銀信瞭解,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指出,在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紛紛制定能源轉型戰略,提出更高的能效目標,制定更加積極的低碳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大溫室氣體減排力度。各國都在不斷尋求低成本清潔能源替代方案,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確本世紀下半葉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相平衡的目標,將驅動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爲主體的能源供應體系儘早形成。

中城銀信獲悉,隨着能源新技術與現代信息、材料和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成熟,能源利用的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品也日益豐富,而這些也將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深刻變化。

綠色清潔低碳已成爲能源發展的方向,這一點已成爲各國發展的共識。

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全面提高,能源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社會進步和諧、人民幸福安康的作用將更加顯著且重要。

2018年6月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印發,明確指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力求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與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等等的調整和優化密不可分。

以天然氣爲例,作爲一種清潔能源,天然氣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10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近50%。同時,天然氣的使用也有助於減少酸雨形成,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因此,若能夠採用天然氣作爲能源,減少石油和煤等的用量,這樣也可改善環境污染問題。

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中城銀信認爲,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發展的和諧統一,將商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追求互益發展的模式變得越來越重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有效改善,使用綠色清潔低碳能源,實現人與環境的互敬互益,這也是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包括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