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部分我想说凯撒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成就了罗马,然后再说基督教精神,它取代了罗马帝国。可以这样说,没有罗马,基督教也可能存在下去,但是,绝不可能发展成像今天这种规模的第一大普世宗教。

你好!

在过度商业化的今天,不少人忽视文化的历史与存在,以为那是想当然的事情。如果落实到意大利旅游上,不少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不去关注那些重要的事情,而是舍本逐末,去看广告媒体让他们看的东西,以为那就是精华所在。

有一次我在罗马所谓“真理之口”所在的教堂下面,看到一大堆人在排队,主要是日本人。那地方天天有一大堆人在排队,平均一个人要花费两个小时。每个排到的人,把手放进那个古代神像张开的嘴里,笑眯眯摆个pose照相。为什么非得在那里耗时间呢?就是因为电影《罗马假日》的影响以及一些旅游宣传。如果他们知道,那个所谓的“真理之口”,其实是古代一个下水道的盖子,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些日本人或许不知道,他们有一个同胞女作家,跑到意大利呆了一辈子,写了长达15卷的《罗马人的故事》。在她的书中,绝没有强调那个下水道盖子的重要性。

当然,你可以认为那个下水道盖子是罗马遗产的一部分,但还有更重要的呢。

剑桥学者编过一本专著,名字就叫《罗马的遗产》。

但是可能因为主编是文学方面的专家,所以那本书主要侧重古罗马的文学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其实,罗马时代的文学,除了少数几位诗人作家之外,整体上无法跟古希腊的文学成就相比。罗马人忙于征服和政治,而且,初期的拉丁语非常简洁明了,以实用为目的,例如发布命令,颁布法律,缺乏修辞方面的丰富性。

那么什么是罗马的最有价值的遗产呢?今天我们分两部分讲,第一部分会说到拉丁语,说到法律,说到那些伟大的城市建筑;第二部分我想说凯撒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成就了罗马,然后再说基督教精神,它取代了罗马帝国。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是,基督教是罗马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别急,等我和你慢慢道来。

什么是比较全面的、关于罗马遗产的讲述呢?为什么罗马的遗产如果高度概括的话,是帝国与和宗教。帝国的支持是秩序,跟秩序相关的一定是语言、法律、宗教、军队。统合各个民族的管理手段,道路与城市的基础建设理念,最后,也许不情愿地成就了基督教。

如果把这些遗产落实到两个具体人物身上,那就是凯撒与基督。有人也许认为我过于夸口,十几分钟的谈话节目,怎么能用这么大的题目。其实我有自己的理由。凯撒与基督,首先是两个人物,其次又各自代表帝国和宗教。对这两个概念,你无论抱有什么样的不同意见,有一个事实却无法回避,那就是,他们至今还影响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影响你,也影响我。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别急,让我们先来听一段歌曲“Italiano”《歌唱意大利》。

罗马遗产的故事先从凯撒代表的帝国说起吧。

以色列当代学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个天才,他在那本热销的《人类简史》中说道: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基本特征,第一是要统治许多不同民族,各种拥有不同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第二是疆域可以灵活调控,而且可以几乎无限扩张。以上两点太适合罗马帝国了,在它最强盛时期的公元117年,以地中海为内海,囊括了欧、亚、非三个大洲,国土面积达59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数差不多1亿,包括多少个民族已经无法数计,光是现在独立的国家就有近50个。这种庞大规模的帝国在工业化时代之前,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管理手段的话,连一分钟都维持不下去。

罗马帝国却维持了上千年,就算它从公元2世纪末开始衰败到最后西罗马的灭亡这300多年时间,都比好多大帝国兴起和灭亡的全部时间要长,比如亚述、波斯、马其顿和后来的蒙古帝国。

罗马帝国用以维持秩序的手段,首推拉丁语。

在古代,拉丁语不过是罗马的当地方言,但随着罗马的征服,这种语言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古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拉丁语是中世纪欧洲的天主教地区唯一的官方语言。后来经过变种,直接派生出来现在的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另外,英语和德语中有好几千词汇来自拉丁语。

简单说,欧洲除了东欧的西里尔字母以外(也就是俄罗斯一带使用的字母),其他国家全部使用拉丁字母,南北美洲、大洋洲,包括亚洲一些地方也使用拉丁字母,拉丁语的影响遍及大半个地球。眼下全球通用的医疗、动植物等专门名词仍然是拉丁语。拉丁字母的影响甚至涉及到中国,汉语虽然使用的是方块字,但汉语拼音使用的却是拉丁字母。

其二,是罗马的立法。

从古代的十二铜表法,到凯撒立法,到公元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再到近代的《拿破仑法典》,罗马的立法是西方所有国家的法律基础,而法律又是人类组织能够大规模建立,并维持秩序的根本。罗马的法律,其中有两项经典条款一直沿用至今,第一是保护私有财产,第二是法庭辩护对被告有利的前提,也就是先设定被告无罪,直到证明有罪为止。

罗马的法学家执行法律是相当严格的,有一个例子说一个皇帝谋害了自己的亲兄弟,让一个著名法学家为他写个状子辩护,这个法学家拒绝了,说:“杀死亲兄弟容易,但为此辩护却难。”最后宁肯被杀也不改初衷。

德国诗人歌德说,在历史上,罗马的法律就跟潜水的鸭子一样,从来没有溺亡,而是频频露出水面。德国另一个学者说,罗马法复活了三次,第一次,罗马法的建立,实现了罗马帝国的统一;第二次,罗马衰败以后,罗马法实现了教会的统一;第三次,西欧各国,通过修改罗马法,实现了法律的统一。

其三,是罗马的建筑理念的推广。

如果我们简单把罗马的建筑总结为圆形的穹顶和砖面混凝土也未尝不可,但从大处着眼,罗马的道路建设和给排水工程,就算今天看起来也有它先进的地方。在城市规划方面,罗马有建立永久城市的宏观理念。就以法国为例,现在全法国有55个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33个就是罗马人建立的。

当古罗马鼎盛时期的建筑被摧毁之后,它的建筑理念却一再复活,在哥特建筑来临之前,西欧建筑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罗马的形制,而且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罗马式”。中世纪的文艺复兴,从建筑上说,是复兴罗马式的;巴洛克风格发源于罗马,跟古罗马的形制有互通的地方,后来的洛可可,有人干脆把它称作为后巴洛克,再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其实就是“罗马式”这颗古老大树上的新的蓓蕾。

如果下面还要详说的话,还应该提到罗马的战争和政治艺术、修辞、诗歌、戏剧、文学和哲学成就。当年英国诗人雪莱在联想到古希腊文化的伟大时,感叹地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觉得他还应该补充一句,“我们也都是罗马人”。

人说罗马帝国血腥征服,统治和剥削不假,但同时它也在征服的地方推广较为先进的文化,筹建城市,兴办教育,鼓励和赞助那些有才能的人。例如,罗马的好多知名作家和哲学家并非生于意大利本土。例如尼禄的老师,哲学家塞内加来自帝国行省西班牙,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来自希腊。甚至罗马皇帝的来历都跟帝国扩张有关,从奥古斯都往下,最著名的五位贤明的皇帝,两位生于西班牙,一位生于高卢。

下面,让我们最后一次具体感受一下罗马这个城市,它在帝国鼎盛时期是怎样的规模。

根据对古罗马废墟的考古研究,罗马当年的规模无论怎么描述都不夸张,先就最重要的介绍几个:罗马的大型供水管道19条;大理石凯旋门36座;城门37座;各类殿堂和庙宇1790座;公寓住宅楼66002座(注意,这里指的是大楼,有的高达十层);古罗马的所有浴场,可以容纳62800人同时洗浴;另外还有18处市场和公共广场。除了活人,罗马城还有一个不需要吃饭穿衣的人群,那就是雕像,大理石和青铜雕像一共有超过一万个,一般情况下,他们比活人过得要好。

古罗马的一个诗人这样写道:“四海八方的各种美好的东西都朝你涌来,一年四季各种时令出产,江河湖泊的鱼类和动物,希腊或北方蛮族的手工产品都应有尽有。因此,谁要是想看到所有好东西,他要么非得去周游世界,要么就居住在这座城市里,因为其他各民族的辛劳和成果都摆在面前,而且极其丰富。”

这种论调到现在也大行其道,就是说,人们往往以现有的一切作为依据,盲目地沾沾自喜,接受不了任何批评,以为人做出的东西只要足够庞大,就能够和自然混为一谈,是不可摧毁的。而罗马给了一个否定的回答。

那么,这样一个宏伟的城市,这样伟大的帝国,拥有这么先进的文化理念,怎么能够被摧毁呢?

西方一个伟大历史学家这么说过:罗马的兴起和衰败,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在此,我不敢斗胆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而是从人物入手,观察一下掌握帝国命运的重要人物,也就是凯撒们的内心,也许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我们进入第二部分。推翻罗马的是罗马给后世的最大遗产,也就是基督教。基督教用另一种精神内核替代了罗马原来的最高价值观。罗马原来的价值观已经在凯撒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你如果把普鲁塔克的《凯撒传》仔细读完,除了感慨这个人创下了那么惊人的军事和政治大业之外,很难捕捉到他的行为动机。当然,我们有现成的例子,他早年被海盗绑票,他自己主动把赎金提高到两倍半,因为这些海盗低估了他的价格,让他感觉受到了侮辱。在被拘留的38天之内,他读书作诗,怡然自得。当被赎身之后,他立刻领着人马把海盗抓获,全部钉死在十字架上。从这一点看,凯撒是高贵和有高度自尊心的。另一个例子,他路过埃及看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雕像,不由得潸然泪下,不是因为惋惜那位前辈征服者的早逝,而是哀叹自己已到了亚历山大死时的年龄,还一无所成。由这一点上看,他有成就伟业的追求。但是,除了个人野心,就算把凯撒的道德水平拔高到极致,也无非勉强达到所谓爱国的水平。

其实罗马大多数统治者的精神核心是希腊斯多噶哲学式的,他们把人、神和自然统一起来,看做是一个整体,并把它具体体现在国家上,这样,帝国的统治就会被合法化界定。从行为方式上看,这一派是基督教清教来临之前的清教,人们自制、顽强、清廉和刻苦。这种精神也是罗马征服和统治世界的不二法门。结合罗马,对这一精神最精辟的评价如下:国家在最危难的时候,也是它最能迸发出力量和勇气的时候。反过来说,当财富这柄双刃剑逐渐腐蚀帝国,罗马人在生理上、道德上、经济上和政治才能上都逐渐衰败,蛮族的入侵不过是外部的推手,加速它的灭亡而已。而灭亡是必然的。

我们还回过头来说凯撒,就算他的道德的最高点达到了爱国的水平,但那是怎样一个国呢?是一小撮人的,还是大众的?当这个国已经被腐蚀得成了一个空壳的时候,这种斯多噶式的道德就没有了立足的基础了,如果硬说有,那就是腐败的上层贵族,告诫广大的社会底层保持清贫、安分守己的一派谎言。这个时候,基督教的进入,最后取代了帝国,实在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因为基督教带来了博爱、仁慈、严谨、和平这些观念,直接指向人性和人心,这些是罗马帝国最欠缺的东西。

前面我们说过,凯撒代表帝国,基督代表宗教,由此,凯撒和基督的正面对抗开始了。凯撒不仅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拉丁世界著名的作家,他的广为传诵的名言是:“我来,我看见,我征服”。或者你去读读他的两部著作《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你无论怎么赞美他的胸襟和才华,就是无法亲近和爱戴他,他就跟蓝色的火焰一样,发出冰冷的光芒。他没有朋友,没有爱人,他的人际交往全部都是政治关系。就连他的爱将安东尼也非常可疑,凯撒被刺的时候,安东尼就在外面,说是被缠住了,无法脱身去保护他,其实有可能安东尼是特意不在场。凯撒死去之后,他的指定接班人屋大维,也就是后来的奥古斯都,亲自下令把凯撒和埃及女王所生的小凯撒杀死。小凯撒只是个幼儿,而且,还是凯撒的亲骨肉。

帝国的凯撒们代表了帝国的道德水平,他们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他们有的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比如哈德良是全才式的人物,比如马可·奥勒留本人就是哲学家,写下了《沉思录》,流传至今。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写出如下令人感动的文字:

我能说万人的方言和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了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赒济贫穷,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慈恩。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求自己的益处,爱是永不止息,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这话出自使徒保罗之口,他是基督一方的代言人。而基督的主张跟凯撒们的策略正好反过来,以凯撒为首的各位罗马贤王希望以修改制度和法律的方式来改造人群,基督则主张借改造人群的途径来重订制度和减少法律法规。对此,我最为崇敬的美国学者维尔杜兰说:

耶稣所追求的改革是最深一层的,若没有这样的改革,一切的改进只是表面的、肤浅的、暂时的,他认为,能洗尽人心中的自私、残酷、贪婪,乌托邦自然就出现,而那些由于人类的贪婪、暴力而必须有的一些制度,及法律存在的需要,自然就消失了。这种革命可以说是所有革命当中最艰深的,其它的革命多是一个阶级逐出另一个阶级的政变,所以,就灵性的观点来看,耶稣可以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

在此我要强调的是,我不是在这里进行一番基督教的教义宣讲,而是借着上面两段话来说明基督教为什么能够取代罗马帝国而成为新的文化力量。罗马提供了一切外部的结构支撑,从有形的到无形的,而基督教完成了一个广阔精神世界的道德的建立,它针对的是人心,它是以爱为核心,以平等为基础,以永生为理想。罗马的文化,从来没有超越政治层面,当政治失败,它的文化也就随之终结。基督教恰恰相反,原初的基督教从来不是政治的,而是关于终极真理的。我们无论怎么质疑这个终极真理,但它确立的上述这些信条不是机会主义和政治正确式的,因此才会被那么多人接受和信仰。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判断出,在人心向背方面,罗马的凯撒们完全输给了基督。

最后,也是那段历史最有意味的,是罗马帝国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一切外部条件。罗马帝国的灭亡,只是它的躯壳,而好多精神要素又借着基督教复活了。比如,为了避免分裂,拉丁教会,也就是天主教采用了罗马式的组织形式,强调权威性,同时也趋向罗马式的伦理观、法律化和实际化,还有把古罗马的服装、器具、建筑、祭奠方式等等统统利用了起来。可以这样说,没有罗马,基督教也可能存在下去,但是,绝不可能发展成像今天这种规模的第一大普世宗教。

成就了基督教和基督教文化,从而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这才是罗马为后人留下的最大遗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