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大招!A股迎來三大增量長期資金

A股市場正迎來增量可期的長期資金。繼險資入市資金再次鬆綁後,銀行資金也開始積極行動。11月26日晚間,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先後發佈公告,成立理財子公司。至此,中行、建行、農行、工行四大行的理財子公司悉數成立,合計出資不超過530億元。這將爲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給予市場很大想象空間。

筆者統計發現,當前A股市場可期的長期增量資金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銀行、保險和養老金。

首先,陸續成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將爲市場帶來可觀的增量資金

10月19日銀保監會起草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目前,中行、建行、農行、工行四大行都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合計出資不超過530億元。加上此前已經宣佈設立子公司的招商銀行、北京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等15家商業銀行,合計最高出資資本金已達1140億元。這意味着理財子公司的陸續成立將爲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

其次,保險資金不斷鬆綁,增量資金入市可期

近期,一系列促進險資入市的政策文件相繼落地。10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爲優質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提供長期融資支持,維護金融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次日,銀保監會對《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擬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的行業範圍限制,要求保險公司綜合考慮自身實際,自主審慎選擇行業和企業類型,並加強股權投資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建設。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5.87萬億元,投資股票和基金的規模分別爲1.30萬億元和0.89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爲8.17%和5.58%。若按照30%的投資上限,粗略計算保險資金仍有約2.57萬億元的投資空間。

第三,養老金入市步伐加快,爲股市再注入一劑強心針

10月31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截至9月底,北京、山西等15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7150億元,其中4166.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

同時,三季報數據顯示,養老金正在加大對A股的投資力度。整體來看,三季度養老金15個賬戶共計持有33只股票,持股數量再創新高。養老金加快入市的步伐,符合監管層不斷引入長期資金入市的市場預期,對穩定市場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筆者認爲,未來,這些長線資金的陸續入市,將對維護股市穩定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對投資者的投資風格也將起到示範性和風向標作用。

19家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 20萬億資金可直投A股?

央行昨日公佈了《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市場分析認爲,這一意見是央行聯合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共同發佈,是對金融機構監管的“加強版”,將對大型銀行、大型券商基金和大型保險公司等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產生深遠的影響,長遠看有利於金融業健康發展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此外,《投資快報》記者還關注到,截至11月26日,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已全部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動輒百億元以上的註冊資本盡顯“土豪”本色。目前,全國已有19家銀行宣佈設立理財(資管)子公司。理財子公司這一新生事物的到來,將對資管行業的市場格局產生影響,股市在期待大規模資金的入市。市場分析認爲未來會不會進入權益類市場,還是跟政策、經濟基本面等更爲相關。

“加強版”金融監管新規來了

《指導意見》明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定義、範圍,規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評估流程和總體方法,合理認定對金融體系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金融機構。《指導意見》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一方面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制定特別監管要求,以增強其持續經營能力,降低發生重大風險的可能性。相關部門採取相應審慎監管措施,確保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合理承擔風險、避免盲目擴張。另一方面,建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特別處置機制,推動恢復和處置計劃的制定,開展可處置性評估,確保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發生重大風險時,能夠得到安全、快速、有效處置,保障其關鍵業務和服務不中斷,同時防範“大而不能倒”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本意見所提特別監管要求是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實施的額外監管措施,不取代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監管部門的日常監管職責。新規自發布之日起施行,金融控股公司適用國家有關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規定,但經金融委認定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控股公司,同時適用本意見。

央行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爲,《指導意見》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方法進行了合理界定,影響的金融機構數量較爲有限。雖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應當滿足更爲嚴格的資本、槓桿率等監管要求,因此可能會面臨更高的合規成本,但從這些機構在金融體系所處地位來看,理應受到與其系統重要性程度相一致的監管。同時,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在制定實施細則時將考慮我國金融機構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監管要求與過渡期安排,避免短期內對金融機構造成衝擊。長遠看,《指導意見》有助於督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形成合理承擔風險、避免盲目擴張的理性企業文化,有利於金融業健康發展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四大行理財子公司出齊 20萬億資金可直投A股?

截至26日,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已全部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動輒百億元以上的註冊資本盡顯“土豪”本色。目前,全國已有19家銀行宣佈設立理財(資管)子公司。理財子公司這一新生事物的到來,將對資管行業的市場格局產生影響,股市在期待大規模資金的入市。

銀行理財子公司新產品何時現身?據記者瞭解,目前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在積極準備中。人員方面,目前工行、招行理財子公司的投資、固收交易等崗位的人員已經招了一輪了,部分崗位人員已經到崗,人員籌備做在設立公告之前。產品方面,一家國有大行資管部人士表示,“資管新規落地後,符合新規過渡期要求的產品一直在發。預計新產品推出不會太久。”

會有大規模資金入市嗎?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可以直接投資股票,這被認爲是股市的重大利好。不過據記者瞭解,短期內對增量資金不宜過分期待。一家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直言,“短期不會帶來資金大規模入市。目前大部分銀行理財都是零售資金,拿固定收益資產,權益配得少。以後會不會增加,還要看主動管理能力。”另有業內人士稱,部分理財子公司的權益投資人才已到位,但初期佔整體產品規模的比例不會很大,不會大規模入市,並且會以FOF的形式做,主要還是求穩。也有業內人士認爲,理財子公司成立與資金會否大規模入市沒有必然聯繫。而且很多資金本來就是在市場中的。未來會不會進入權益類市場,還是跟政策、經濟基本面等更爲相關。

基金衝刺年底行情 減倉家電加倉非銀金融

年末考覈將近,留給基金經理們衝刺的時間不多了。

統計顯示,2010年以來的9年時間,除了2013年全年風格偏小、2017年全年風格全年偏大之外,剩餘7年均在第四季度發生了明顯的風格切換,啓動的時點多在10~11月,風格切換的行情大多跨年至次年年初。能否把握住風格切換行情無疑直接影響到年底排名大戰的成績,對此,北京一家公募的80後股票基金經理賈鵬(化名)深有感觸。在接到記者電話時,他正在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調研。“風格切換還是很明顯。前幾年表現好的其實是房地產產業鏈,比如白酒、消費等,現在我認爲新興科技的龍頭股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賈鵬表示。每逢年底,“風格切換”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覆盤2010年以來的9年時間,除了2013年全年風格偏小、2017年全年風格偏大之外,剩餘7年均在四季度發生了明顯的風格切換。不過,對於接下來的行情演繹,多位受訪基金經理都坦言“心裏沒底”。前期熱炒的創投、殼等概念板塊,機構自然也極少參與。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週,基金在行業配置上主要加倉了石油石化、國防軍工和非銀金融,幅度分別爲1.61%、1.14%和0.80%;基金主要減倉了家電、輕工製造和房地產三個行業,減倉幅度分別爲1.77%、0.81%和0.63%.融通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張延閩認爲,主要的投資機會還是集中於一些長期現金流好的行業龍頭,一些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長期投資價值並不高,未來的回報也會是比較小,但是對於一些消費、金融、科技的行業龍頭,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公司,空間還遠遠沒有到頭。“金融、科技、消費等和人息息相關的行業,這些行業長期來看都有比較好的現金流。我同時也會規避一些行業,比如像傳統的基建、房地產相關的水泥、煤炭等行業。”某深圳公募股票基金經理也表示。

60家公司符合高送轉新規 15只個股受機構扎堆推薦

編者按:滬深交易所在11月23日分別正式發佈《上市公司高送轉信息披露指引》(下稱《指引》),指引要點包括強化信息披露,更關注高送轉真實目的;高送轉將與業績增幅比例掛鉤,淨利潤增長和EPS做出量化規定;大股東限售股(股權激勵除外)解禁、減持前後三個月,不得進行高轉送。分析人士認爲,經過堪稱史上最嚴高送轉規範後,只有價值績優的公司才能進行高送轉,這起到了大浪淘沙的作用,爲該類公司股價帶來了升機。本報特對60只符合《指引》新規的個股進行分析解讀,供投資者參考。

29家公司近兩年複合增長率超100%

日前發佈的《上市公司高送轉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對上市公司進行高送轉的條件,作出了諸多規定及多個量化指標。股份送轉比例與業績增長相匹配無疑是最核心內容,《指引》中明確提出,每股送轉股比例不得高於上市公司最近兩年同期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

在滬深市場上市公司成長性不同、對股本擴張需求不同的背景下,《指引》對滬市以及深市上市公司高送轉也進行了區別對待。滬市公司高送轉指送轉股比例達到每10股送轉5股以上。而深市上市公司高送轉,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每十股送轉股比例分別達到或者超過五股、八股、十股。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數據統計發現,在已披露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有60家公司符合《指引》中高送轉新規定。從業績增長幅度來看,其中29家公司近兩年預計淨利潤複合增長率超100%,中百集團、希努爾、蘇寧易購、興化股份、華新水泥、光正集團、新綸科技和三鋼閩光等公司近兩年預計淨利潤複合增長率更是達到200%以上,業績表現十分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洋河股份、弘亞數控、國光股份、蘇泊爾、凌霄泵業、富森美、周大生、凱萊英、比音勒芬、信立泰、友邦吊頂、老闆電器、衛光生物等公司儘管業績增速不符合高送轉要求的股份送轉比例與業績增長相匹配的規定,但由於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季報每股收益均超1元,因此也具備了進行高送轉的條件。

23只個股逆市上漲

從近兩個交易日市場表現來看,上述60只符合高送轉新規的個股中,23只個股出現逆市上漲,表現突出,滬指同期下跌0.19%,其中凱美特氣(20.90%)、江南化工(12.07%)、滬電股份(6.67%)、先達股份(4.13%)、林州重機(3.24%)、東方新星(2.73%)、益盛藥業(2.58%)和蘇泊爾(2.42%)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更是在2%以上。

資金流向方面,在市場持續回調的背景下,上述60只個股中,22只個股逆市受到資金搶籌,值得關注。其中滬電股份(7539.48萬元)、凱美特氣(3938.89萬元)、希努爾(2002.95萬元)、凱萊英(1094.94萬元)、江南化工(769.08萬元)和新綸科技(592.74萬元)等6只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額均超500萬元,合計大單資金淨流入額達到1.57億元。

對於市場表現、資金流入額均居前的滬電股份,西南證券表示:公司業績拐點顯現,5G+汽車電子雙輪驅動,預計2018年至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爲0.34元、0.40元、0.48元,未來三年淨利潤將保持59%的複合增長率。考慮到公司業績成長性,給予公司2019年25倍估值,對應目標價10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該股最新收盤價爲7.68元,距券商預測的目標價,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15只高送轉概念股被扎堆看好

對於高送轉概念股佈局方面,機構評級也給予投資者重要參考。《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數據統計發現,60只符合高送轉新規的個股中,38只個股近30日內被機構給予了“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15只個股被機構扎堆看好,近30日內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在5家及以上,洋河股份(16家)、新綸科技(14家)、蘇寧易購(13家)、寧波銀行(12家)和贛鋒鋰業(10家)等個股期間機構看好評級數更爲居前,均在10家及以上,其餘機構扎堆看好的個股分別爲:凱萊英、弘亞數控、蘇泊爾、比音勒芬、利爾化學、滬電股份、華新水泥、銀泰資源、揚農化工和信立泰。

上述15只個股中,弘亞數控、比音勒芬、利爾化學等3只個股今年三季報每股未分配利潤與每股資本公積金之和大於4元且最新總市值在百億元以下,未來進行高送轉的概率或更高,後市表現值得密切跟蹤。

回購金額超900億!今天多家公司出手,又有多家公司加入回購大軍

今日,又有多家A股公司發佈回購預案及進展。在回購新規發佈後,上市公司回購預案已發生了一些變化,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A股市場共有1063家公司實施股票回購,累計回購108.64億股,累計回購金額907.41億元。

15家公司發佈回購預案及進展

11月27日晚間,又有15家上市公司密集發佈回購預案及回購進展。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不完全統計,當晚滬深兩市共有四家公司拋出回購預案,發佈的股份回購進展中回購比例超過2%的公司有三家,公告回購股份比例已達1%的公司有三家,發佈首次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司則有五家。

具體來看,在回購預案方面,鵬欣資源(600490)披露回購預案稱,預計回購股份總金額不低於0.75億元,不超過1.5億元,回購價格爲不超過8元/股。百潤股份(002568)預計回購資金不低於1.5億元且不超過3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3.28元/股。橫店東磁(002056)則預計將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1.5億元至3億元,回購股份的價格爲不超過10元/股,預計回購股份總數爲3000萬股,佔公司當前總股本的1.83%。

當晚,賽輪輪胎(601058)和科遠股份(002380)分別披露目前已回購公司股份比例達到2%,其中賽輪輪胎累計支付的資金總額爲1.48億元,科遠股份則累計耗資約5545.56萬元。

新力金融(600318)、騰龍股份(603158)、亞太科技(002540)公告目前回購股份比例已達1%,三者分別累計耗資約3921.85萬元、5306.19萬元以及6342.4萬元。

首次回購方面,共有百利電氣(600468)、京漢股份(000615)、輝隆股份(002556)、日發精機(002520)以及百川股份(002455)發佈回購進展,五家公司分別累計耗資366.53萬元、553.5萬元、482.89萬元、400.14萬元以及216.95萬元。

最新預案遵守回購上下限規定

11月23日晚,滬深交易所發佈了《回購細則》 ,明確了上市公司回購自己的股票的細節問題。其中明確公司的回購期限不得超過3個月,回購股份方案中必須明確回購數量或資金總額的上下限,且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

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回購方案已經全面貫徹監管層的最新要求。

其中百潤股份11月27日晚披露回購股份預案,回購金額不低於1.5億元且不超過3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3.28元/股。鵬欣資源回購資金總額爲0.75億元至1.5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8元/股,回購期限爲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起6個月內。大衆交通擬出資3億元至6億元回購股份,回購股份價格區間、具體回購股份數量將由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後確定。

觀察上述回購方案的金額可見,這些方案回購金額上限均沒有超出下限的1倍。

按照新規,近一兩月發佈回購方案的多家公司存在回購股份上下限不符規定的問題。其中步長製藥11月初發布《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的回購報告書》,公司此次回購金額上限20億元,但在公告中未說明回購下限。

不只是步長製藥,另外還有太龍藥業、中儲股份、東睦股份、金科文化、時代出版、超訊通信等40家公司回購上限超過回購下限1倍多。

11月已有55家公司擬回購股份

年內A股公司回購熱情持續高漲,上市公司頻繁動用增持和回購等方式護盤。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A股市場共有1063家公司實施股票回購,累計回購108.64億股,累計回購金額907.41億元。

從11月情況來看,11月1日到27日,209家公司進行回購,發生股票回購金額184.29億元,55家公司公告擬進行股票回購,擬回購金額(上限)爲153.38億元。其中康得新,齊翔騰達和海亮股份11月披露的回購預案金額上限均達到10億元規模。

11月披露預案中回購上限最高的10家公司

但其中仍存在不少回購“套路”,需要投資者火眼金睛看清楚。

其中華業資今年6月曾公告,公司計劃5億元至1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用於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員工持股計劃或依法註銷減少註冊資本等,回購價格不超10元/股。但華業資本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率已到100%,從6月份公佈回購預案以來,到10月11日最新公告卻一直未有任何回購行動。

事實上,發佈回購預案而遲遲未有行動的公司“大有人在”。回購成爲幌子,發佈預案都幾個月過去仍未有動作。今年6月,華鐵股份宣佈擬以不低於4億元(含4億元)且不超過10億元(含1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爲不超過8元/股。若全額回購,預計可回購股份數量爲5000萬股至1.25億股以上,佔公司目前已發行總股本比例約3.13%至7.83%以上。但5個月過去後,11月3日華鐵股份最新披露顯示,相關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截至公告日公司尚未回購公司股份。

回購新政則堵住了這個缺口,要求維護股價的回購在發佈後3個月內完成。

20股股東戶數驟降 2股獲機構大筆增持

與2018年11月9日相比,中欣氟材最新股東戶數下降超一成,該股2018年11月20日以來累計上漲4.77%(截至昨日收盤),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4.77%,可見籌碼集中對股價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證券時報·統計顯示,兩市共有133只個股11月20日的股東戶數較上期(2018年11月9日或10日)有所減少,其中20只個股股東戶數降幅超過5%,2只個股還獲機構大手筆增持。

20股股東戶數

降幅超5%

截至2018年11月26日,兩市共有244股披露了11月20日的股東戶數(簡稱最新股東戶數),其中有197股也披露了11月9日或10日(簡稱上期)的股東戶數。197只個股中,有133股最新股東戶數較上期減少,佔比近七成。

從行業分佈來看,電子和機械行業分佈最廣,均有24只個股入圍,醫藥生物、計算機、化工行業也均有10只以上股票入圍。

上述133只個股中,剔除今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後,有20股11月中旬受到主力資金的重點關注,最新股東戶數較上一期降幅超過5%。其中中欣氟材股東戶數由11月9日的20346戶降至18162戶,降幅超一成,位居股東戶數降幅榜首位;其次是深圳新星,股東戶數由11月9日的16462戶降至14888戶,降幅爲9.56%。

從市場表現來看,上述20只最新股東戶數降幅超過5%的個股中,廣東甘化(000576)、英維克、中欣氟材、*ST凡谷、中原特鋼(002423)5股11月20日以來股價上漲,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4.77%。

廣東甘化以7.02%的漲幅位居首位,該股股東戶數由11月9日的40670戶降至37654戶,降幅爲7.42%。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淨虧損3844.41萬元,2017年同期虧損3170.61萬元;營業收入爲2.58億元,較2017年同期減少43.18%。

此外,英維克、中欣氟材、*ST凡谷3股的漲幅均在4%以上。其中*ST凡谷的股東戶數由11月9日的36628戶降至34306戶,降幅爲6.34%。該股2018年全年業績預告類型爲扭虧,預計淨利潤約186萬元至2.05億元,業績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產品銷售結構調整以及部分重點新產品逐步上量,2018年公司整體毛利率逐步回升。

2股獲機構大手筆增持

上述133只個股中,天孚通信(300394)、中寵股份2只個股三季度獲機構(包括社保、QFII、保險公司、公募基金、券商)增持了2%以上的股份。

從機構持股比例來看,機構三季度末持有天孚通信股份數量佔總股本的比例爲5.53%,較二季度末提升3.85個百分點,該股股東戶數由11月9日的14682戶降至13599戶,降幅爲7.03%。

機構三季度末持有中寵股份股份數量佔總股本的比例爲6.98%,較二季度末提升2.31個百分點。該股股東戶數由11月9日的9356戶降至9108戶,降幅爲2.65%。中寵股份預計全年淨利潤約4420.43萬元至6630.64萬元,下降10%至40%。公司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公司加大核心技術研究投入和技改力度,致使研發費用與去年同期比有所增加;二是公司大力拓展國內市場將階段性增大銷售費用的投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