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青島外海,巍巍艦陣排列整齊,水兵飄帶迎風飛揚,藍色迷彩與大海渾然一體!規模空前的新時代海上大閱兵,把人民海軍成立七十週年慶典推向高潮,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檢閱儀式,來自61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團、來自13個國家的18艘艦艇匯聚在這片和平的海洋,共襄盛舉。


壯哉!人民海軍成立七十週年海上閱兵:我們的“藍色驕傲”都出場了!


圖說:新型核潛艇。新華社

鳴笛!啓航!

海上閱兵是對海軍艦艇及航空兵部隊進行檢閱的儀式,通常在國家或軍隊節日,接待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大型軍事演習等時機舉行,以示慶祝、致敬、展現成就等。

23日下午,青島奧帆中心碼頭,海風習習。擔負檢閱任務的西寧艦,按照海軍最高禮儀懸掛代滿旗,五星紅旗、八一軍旗迎風飄揚,儀仗隊準備就緒。61個國家海軍代表團團長,身着盛裝,在西寧艦上期待一個盛大時刻的到來。12時40分許,習主席來到奧帆中心碼頭,軍樂隊演奏國歌,背景牆上書寫的“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週年”紅色大字異常醒目。隨後,習主席檢閱海軍儀仗隊,沿着舷梯登上西寧艦,該艦儀仗隊向主席致敬。

畫面顯示,西寧艦舷梯圍擋標示醒目、美觀大方、規範統一,左側標示海軍錨,右側標示艦徽圖案,背景顏色使用白底藍字,字體使用國家標準字庫中的隸書,中間從左至右書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西寧艦”艦名全稱,下有英文縮寫“PLANS DDG 117”,艦名標示用中英文兩種式樣,而艦艇儀仗隊排成兩列橫隊,筆直站立在飛行甲板上。回顧過往,受艦艇噸位限制,我軍艦艇儀仗隊規模較少,現在隨着入列服役的大型艦艇越來越多,執行禮儀任務的場地等保障條件也越來越好。根據《海軍禮儀規範》,西寧艦這次在飛行甲板上執行一級禮儀,儀仗隊人數達到25人,由隊長(軍官)一人和水兵24人組成,這都體現了我軍正規化建設的細微點滴。

13時,西寧艦鳴笛啓航,駛向閱兵海域,激動人心的時刻即將到來!


壯哉!人民海軍成立七十週年海上閱兵:我們的“藍色驕傲”都出場了!


圖說:“南昌”號國產新型萬噸級驅逐艦。新華社

水下游龍,不同凡響

14時30分許,檢閱艦到達閱兵海域。海軍司令員沈金龍向習主席報告,“主席同志,受閱部隊準備完畢,請您檢閱,海軍司令員沈金龍。”習主席下達檢閱開始命令。激越昂揚的《分列式進行曲》響起,海上閱兵正式開始。檢閱艦艦艏左前方,蒼茫海天間,出現戰艦長龍,而天空中,戰機梯隊呼嘯臨空。

海上閱兵,分爲閱兵式和分列式,閱兵式是由檢閱艦通過錨泊的受閱艦艇進行檢閱,而分列式是由受閱艦艇按規定隊形依次通過檢閱艦接受檢閱。此刻,正在實施的就是海上閱兵的分列式,海域雨霧瀰漫,能見度僅百餘米,但潛艇羣、驅逐艦羣、護衛艦羣、登陸艦羣、輔助艦羣、航空母艦羣等組成的我軍受閱艦艇編隊破浪而來,威武雄壯,代表了中國海軍當前遂行使命任務的最強陣容。

“同志們好!”統帥的親切問候,在受閱官兵心中激盪。

“主席好!”受閱官兵的鏗鏘回答,表達了士兵對統帥的赤膽忠誠。

首先接受檢閱的是潛艇羣的多艘核常動力潛艇,排頭的是一艘最新式戰略導彈核潛艇(SSBN)。該艇採用拉長水滴線型,艇體很光順,顯示出很高的建造工藝,而這種光順不是爲了好看,主要爲了減少水下航行的流體噪聲。指揮塔圍殼與艇體相交處採用弧形過渡,並且圍殼上部也做了弧面修型,這一切都是爲了降低水動力噪聲,具備更出色的生存能力。該艇舯段有形似龜背的凸起部分,那就是搭載潛地導彈的發射艙。有心人可以注意到,該艇尾部十字舵的上垂直舵面頂端有個圓柱體,那很可能是拖曳線列聲吶的收放管,能在水下收放聲吶,偵聽企圖跟蹤的水下或水面目標,是核潛艇信息感知能力的重要保證。

緊跟在戰略核潛艇之後的是兩艘新型攻擊核潛艇(SSN),它們的艇型也是拉長水滴型,艇首有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重型魚雷、潛射遠程反艦導彈,具備十分強大的反艦、反潛能力。讓人意猶未盡的是,閱兵鏡頭留給常規潛艇的部分似乎少了點,僅有一艘潛艇匆匆掠過,也因爲它與核潛艇的造型近似,很容易被人們混淆了。

從現場鏡頭看,雖然氣象條件不如預期,但受閱潛艇羣的航向、速度把握得非常到位,左右航向偏差大致不超過數米,潛艇之間的距離也保持在幾鏈左右(一鏈等於185.2米),浮航航速也維持得恰到好處。衆所周知,潛艇作爲可獨立執行任務的戰略性兵種,很少與其他艦艇進行編隊協同,這種“閒庭信步”的受閱模式對潛艇來說其實是特殊的考驗,艇員沒有過硬的基本功是很難完成的。


壯哉!人民海軍成立七十週年海上閱兵:我們的“藍色驕傲”都出場了!


圖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儀仗隊列隊。新華社

“中華神盾”蔚爲壯觀

繼潛艇羣之後,受閱編隊行進速度開始加快,驅逐艦羣、護衛艦羣開始接受檢閱。相比潛艇,這些水面艦有更大空間安排艦員分區列隊受閱(即俗稱“站坡”),是艦員按規定的區劃和次序沿着艦舷列隊的隆重禮儀。畫面中,站坡的艦員按規定着裝,沿主甲板直到艦橋的各層甲板,成單行,保持等間隔,面向舷外列隊,而在每層甲板上,軍官始終站在艦艏方向。

舷號101的055型萬噸大驅南昌艦昂首而至,有個細節值得品味:衡量艦艇設計高低的重要指標是流體力學,南昌艦的艦艏猶如一把利刃,輕鬆切開海面,兩旁卻沒有激起多少浪花,證明其壓浪性能非常出色,要知道艦艇航行中產生的浪花越小越好,意味其減少“興波阻力”,提高速度的同時還能節省燃油。

南昌艦不僅是噸位大,能裝更多的武器系統,還在於採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包括出色的隱身性、綜合射頻系統、全燃動力等等。它最爲人所稱道的就是雙波段雷達,能同時進行探測、跟蹤和火控,互不干擾,對付多目標的能力空前增強。更重要的是,南昌艦的指揮控制能力顯著提升,具備強大的編隊指揮能力。未來它加入航母編隊之後,能在航母集中精力進行航空作戰的時候,接替航母對整個編隊進行指揮,從而使航母編隊的作戰效能倍增。

南昌艦駛過後,052D型驅逐艦貴陽艦(舷號119)、太原艦(舷號131),052C型驅逐艦長春艦(舷號150)、海口艦(舷號171),052B型驅逐艦武漢艦(舷號169)以及051C型驅逐艦石家莊艦(舷號116)勻速通過,它們展示了中國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近20年來的發展脈絡。


壯哉!人民海軍成立七十週年海上閱兵:我們的“藍色驕傲”都出場了!


圖說:“五指山”號船塢登陸艦局部。新華社

其中,石家莊艦和武漢艦都屬於過渡型艦船,這兩個級別都只建造兩艘,用中國自主研製的艦體平臺集成中外武器電子裝備,在國產更新型艦艇(即052C/D型驅逐艦)服役前,在相對較短時間內投入使用並形成戰鬥力,緩解中國海軍對新型艦艇需求的燃眉之急。相比之下,海口艦、長春艦和貴陽艦、太原艦則呈現出一個時代的跨越,特別是海口艦與長春艦的服役間隔較長,前者是052C型艦首批建造的兩艘之一,2005年7月入列,後領銜首次亞丁灣護航任務,正是在它的身上,印證了國產相控陣雷達(綽號“中華神盾”)的效能,爲日後順利量產052C型乃至052D型艦奠定了基礎,要知道同型的長春艦服役比海口艦整整晚了七年。反觀052D型艦,從首艦昆明艦2014年3月在上海交付入列,再到貴陽艦與太原艦都在2018年服役,證明中國造船工藝乃至整個科技實力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了。

性能與驅逐艦形成“高低搭配”的護衛艦羣也很是了得。央視轉瞬即逝的畫面中,舷號515的濱州艦得到少有的“大特寫”,它是被外界暱稱爲“新青年”的054A型護衛艦的第23艘。請記住,這是“第23艘”,2016年12月入列,同年還有另兩艘同型姊妹艦,而相比首艦徐州艦間隔才八年,是網友形容中國軍艦“下餃子”的最佳例證。054A型艦被公認爲世界護衛艦家族中的“傑作”,4000噸排水量的隱身平臺上,綜合集成多樣化武器系統,可遂行不同作戰任務。事實上,濱州艦及其他“新青年”足以用實力證明。該艦服役才兩年,就奉命前往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2018年8月7日,從中國前往歐洲的“中遠荷蘭”號集裝箱輪剛進入亞丁灣,16號甚高頻電話裏傳來了中國海軍的聲音:“中遠荷蘭號商船,我是中國海軍515艦……我在附近海域沒有發現異常情況……如果需要援助可隨時呼叫我們。”當時,與濱州艦同在該水域的還有兩艘中國軍艦,它們用無私的奉獻證明一點:中國國家利益延伸到哪裏,中國海軍堅定的航跡也會延伸到那裏。

讓軍艦有一副“堅強的翅膀”

早在誕生之初,人民海軍就確立航空兵、魚雷快艇和潛艇爲核心的“空、潛、快”裝備發展格局,但所謂的“空”僅是岸基起降飛機,海航飛機和艦艇就像兩條距離極近的平行線,看似成雙成對,卻從未相交,直到上世紀80年代纔出現起降直升機的驅逐艦,更要在2012年殲-15固定翼戰鬥機降落航母甲板,纔算給這對平行線漂亮地打了一個結,宣告中國海軍新時代來臨。

這次閱兵中,不光驅護艦均實現載機化,而且兩棲登陸艦、支援艦實現載機大型化,尤其大型船塢登陸艦五指山艦後甲板上,海軍陸戰隊員及其搭乘的直-8J艦載直升機整建制受閱,體現了強大的立體登陸能力。五指山艦可載數十輛各類裝甲作戰車輛,同時容納多艘氣墊登陸艇,還能根據需要搭載2-4架運輸直升機。據悉,該艦在設計上體現“均衡裝載”的戰術原則,即在一次有效投送過程中,所投送的全部作戰裝備、後勤保障物資和相關技術裝備均具有一定綜合作戰能力且成建制編成,作戰人員可以有效利用這些裝備遂行快速兩棲登陸作戰任務。

大名鼎鼎的遼寧艦,以“盤馬彎弓”之勢展現了強大的航空戰力,鏡頭顯示飛行甲板的起飛區停放着一架殲-15,擋焰板升起到45度角的位置,完全是滑躍起飛前的標準狀態。而在艦尾甲板,則停放着兩架枕戈待旦的殲-15。根據《人民海軍報》的介紹,遼寧艦已形成可信賴的遠海作戰能力,特別是海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培養已形成制度,能爲整個部隊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順便提一下,由兩艘補給艦、一艘援潛救生船、和平方舟醫院船組成的輔助艦羣也充滿亮點,其中“呼倫湖”號補給艦格外引人注目,因爲其憑藉巨大的噸位,裝載的補給品種類多、數量大,能夠滿足航母編隊的海上補給需要,尤其能通過直升機實施垂直補給,因此被暱稱爲“航母奶媽”。有了這種巨型補給艦,航母編隊就能夠長時間在遠海執行任務。


壯哉!人民海軍成立七十週年海上閱兵:我們的“藍色驕傲”都出場了!


圖說: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護衛艦。新華社

呼喚“海洋命運共同體”

15時許,檢閱艦調整航向,向參加慶典活動的來訪艦艇編隊駛去,這條緩緩劃出的白練恰如一條友誼紐帶連接中外。國際艦隊檢閱,是海軍這一國際性軍種特有的海上禮儀活動。13個國家的18艘艦艇懸掛代滿旗,按照作戰艦艇、輔助艦船的順序,按噸位大小從檢閱艦前依次駛過。

論先進程度,俄海軍護衛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當仁不讓,它的排水量不大,但攜帶16枚巡航導彈和32枚艦空導彈,這在別國艦艇中極爲罕見。同樣難得一見的“稀客”是印度海軍新服役的“加爾各答”號驅逐艦,它之所以讓印度人很驕傲,因爲這是他們拒絕美國出售二手宙斯盾艦的提議後建造的,其雷達天線別具一格地裝在桅杆最高部,而不是同類艦艇的底端,提高雷達天線的高度,增加雷達的水天線距離,相應提高了雷達探測能力。

與俄印新銳軍艦形成對比的是澳大利亞海軍的“墨爾本”號護衛艦,它沒什麼時髦的隱身設計,卻保留了古典艦艇設計美學特徵,位於艦體黃金分割點上的格子桅,猶如一座豐碑,昭示海軍技術傳統的傳承。更重要的是,作爲西方海軍的一員,澳軍是基於同西方盟軍作戰的原則規劃自己的力量,因此“墨爾本”號側重“技術專精”,着重突出搜潛反潛能力,至今都是不可小覷的“海上捕鯨叉”。

儘管各國海軍力量有高低,但廣袤的大海見證了這個國際化軍種應有的胸襟與自信。“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習主席在集體會見出席海軍成立七十週年多國海軍活動外方代表團團長時發佈重要講話,引起強烈共鳴。

15時30分許,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樂曲聲中,氣勢宏大的海上閱兵圓滿結束。

豪情,灑滿航程;海洋,聯通世界。

中國黃海上的和平樂章,必將遠播四海、響徹寰宇!

新民晚報記者 吳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