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網訊(株洲日報記者 劉毅 通訊員/朱暉 唐夏芳 譚洪汀)綠心地區是“ 城市之肺 ”。今年4月,石峯區下定決心,成立專門工作領 導小組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踏石留印的韌勁,抽 調精幹力量 ,組建6個工 作小組,按照“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突 出 重 點 、整 體 推 進 ”的 原 則 ,啓 動 綠 心 地 區 工 業 項 目 退 出 工 作 ,推 進 生 態 綠 心保護。

工作中,領導小組大力發揚鍥而不 舍、久久爲功的精神,始終堅持掛圖作 戰、精準施策的方略,自覺秉承無情關 停、有情服務的宗旨,截至 11 月 28 日,該 區綠心範圍內需關停退出的 57 個工業 項目中,已關停 52 個,剩餘 5 個也將在規 定時間內關停,關停退出工作取得階段 性重大進展。

成績來之不易,過程刻骨銘心。回望 過去的 7 個多月,有太多一瞬,有太多面 孔值得被致以深深的敬意:領導身先士 卒、靠前指揮,多次實地督查調度,帶頭 攻堅示範,加班加點工作;工作人員舍小 家爲大家,發揚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攻 堅、特別能奉獻的攻堅精神,有的帶病堅 守一線,有的放棄休息時間、夜以繼日服 務中心工作,有的長途奔波爲企業尋找 發展新天地;還有不少企業講奉獻顧大 局,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用實際行動祝福 這片土地……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 的路”,我們致敬每一個爲生態綠心保護 而奮鬥的個體,每一家爲子孫後代留下 綠水青山而離開的企業。今天,我們用新 聞紙,記錄部分帶給我們榮耀和溫暖的 面孔,感受前行的力量。

限於版面,首先呈現的是採訪到工 作人員的一些點滴,而企業背後的故事, 將陸續與大家分享。

“改非”不改責 建功在一線

【人物檔案】

張經科 領導小組區內轉移轉型組工作人員

【剪影】

2016 年,53 歲的張經科改爲非領導 職務,本以爲可以卸下重擔退居二線,但 是綠心地區工業項目退出工作啓動後, 組織上找到他,希望他能夠參與進來。 “說實在話,不參與有一千個理由,但受 黨培育多年,黨的召喚就是使命,組織的 要求就是責任,關鍵時刻就是要講黨性、 講大局、講擔當。”張經科說,工業項目退 出時間緊、任務重,而自己長期在經濟部 門工作,與企業打交道多,有優勢。“苦點 累點,值得!這個擔子,我來挑!”他爽口答 應下來。

工作中,張經科懷着一顆感恩之心, 滿懷感情解決存在的實際困難,在政策範 圍內,全力以赴做好服務。株洲東方紅乳膠 有限公司已兩次異址,他第一次上門就遇 到挑戰:企業負責人不理解政策,難以接受 關停要求,有明顯牴觸情緒。張經科沒有灰 心,不厭其煩約見面,還通過電話、微信溝 通。一回生、二回熟,數次開誠佈公,將相關 政策悉數告知,又站在公司的角度對這些 政策進行解讀、分析、權衡,最終打開了對 方的“心門”。在後續選址過程中,他先找到 規劃部門,明確方向,避免再次搬遷,並陪 同他們前往湘潭、醴陵等地實地考察。

真情獲得回報,該公司不僅主動關 停,還明確表示可“先拆後補”。

【點評】

雖然“改非”,但張經科不忘初心,不計較名利與得失,積極參與支持區域中心工 作,努力發揮“傳、幫、帶”作用,貢獻經驗和智慧,做到職務退二線、工作在一線,站好 最後一班崗,用實際行動感恩黨的培養和人民的養育。

“組織交給的任務,一定要完成”

【人物檔案】

劉綱德

石峯區衛計局黨工委書 記,領導小組入企四組組長

【剪影】

5 月 以 來 ,劉 綱 德 手 頭 又多了一項任務:負責綠心 區 域 8 個 工 業 項 目 退 出 。作 爲 組 長 ,他 每 天 原 單 位 、企 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三點一 線”奔波,樂此不彼。

株洲霞灣綠環有限公司 市場前景好,其負責人打心裏 不願意關停。但關停是政策要 求,劉綱德只好一次又一次上 門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 情,做優服務,兌現承諾。

“企業的發展,都得益於 黨的好政策,如今政府有要 求,當然要支持。”劉綱德不 止一次跟企業負責人促膝長 談,與評估公司溝通,最大限 度滿足企業訴求。他的努力 獲得認可,負責的工業項目 全部提前關停。

事實上,早在 2001 年,還 在石峯區防疫站工作的劉綱德,就感染了血吸蟲病,因工 作繁忙,治療計劃一拖再拖。 經常白天入企、晚上在辦公室 加 班 處 理 單 位 事 務 ,“5 + 2” “白+黑”連軸轉,同事看他年 逾五旬,勸他注意休息,他總 是搖搖手“:不要緊,我忙完這 些就休息。”

誓言錚錚,不忘初心。即 使日常工作繁忙,但對於全 區中心工作,劉綱德總是“來 者不拒”“組織交給的任務, 一定要完成。”他樸素地說。

【點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 幹部應該自覺堅持黨性原則, 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 是黨的人,是組織的一員,時 刻不忘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 任。劉綱德就是這樣一名黨員 幹部,時刻把組織放在心中最 重要的位置,將其視爲神聖信 念、心靈歸宿、成長搖籃,爲組 織無悔付出,勇挑重擔,把能 做的事情做好,把能幹的事情 幹實,做到上不愧黨,下不愧 民,內不愧心。

“用真情換來真心,用行動贏得信任”

【人物檔案】

朱長喜

石峯區科技局局長,領導小 組入企三組組長

【剪影】

截至目前,綠心地區負責的 15 個工業項目已全部關停。朱長 喜所在的入企三組是任務最多 的一個。

“把政策原汁原味宣傳到位, 把企業訴求當成自己的事,用真 情換來真心,用行動贏得信任。” 這是朱長喜總結的“成功經驗”。

株 洲 可 達 工 貿 有 限 責 任 公 司 關 停 後 ,搬 遷 至 蘆 淞 區 , 其 職 工 子 女 就 學 成 爲 難 題 。朱 長 喜 獲 悉 後 ,多 次 往 返 兩 地 教 育部門,協調解決該問題。

工作中,不少企業對政策不 理解,甚至當面痛罵,朱長喜把 委 屈 往 肚 裏 吞 ,再 微 笑 着 做 工 作,和企業負責人一起學習政策 原文。爲減輕企業搬遷成本,他 還多次充當搬運工,幫忙歸集原 材料,手磨破皮了也毫不在乎。

【點評】

關停企業 ,難度不言而喻。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朱長喜告訴我 們,最是真情動人心,付出總能獲得回應,做好複雜工作,關鍵是強 化服務意識,做到真情溝通,真心解難。

“年輕人要實幹擔當”

【人物檔案】 文紫建 石峯區兩型辦辦公室主任, 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

【剪影】

辦公室起着上傳下達的樞 紐作用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助手 作用,85 後的文紫建一絲不苟, 兢 兢 業 業 ,把 這 項 工 作 做 得 完 美,讓領導放心。

每天,他處理完原單位文件 收發等日常事務後,又火速趕到 領導小組辦公室繼續上班,經常以單位爲家,先後參與起草政策 文件、工作方案等近 50份,均做到 零差錯率。早出晚歸、週末加班成 常態,家人笑話他“把家當旅館”。

今 年 8 月 ,正 是 綠 心 地 區 工 業 項 目 關 停 的 關 鍵 期 ,不 巧 文 紫 建 患 上 了 頭 痛 病 ,整 晚 失 眠。他強忍着,直到週末空隙時 間 才 去 醫 院 檢 查 。醫 生 認 爲 是 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引起, 建 議 他 休 息 調 養 ,但 文 紫 建 把 藥 往 口 袋 裏 一 塞 ,又 回 到 工 作 崗 位 上 。“ 年 輕 人 ,就 是 要 實 幹、有擔當。”他樸素地說。

【點評】

“千古風流在擔當,萬里功名須躬行。”作爲一名基層工作人員, 文紫建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不推諉、不畏難,堅持、負責, 將一件件任務擔下來。作爲新時代的青年,他立足崗位,腳踏實地, 積極樂觀面對工作壓力,不講客觀講主觀,不問他人問自己,不比困 難比奉獻,遇問題不迴避,遇困難不退卻,遇矛盾不繞彎,用實際行 動詮釋着責任擔當。

工作人員與企業負責人細緻溝通。劉毅 提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