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昌市艾溪湖大橋出現大量“怪蟲”,黑壓壓的蟲子爬滿護欄、廣告牌及綠化植被等,一些市民被迫戴着口罩過橋。

11月28日,記者從南昌市疾控中心獲知,這些“怪蟲”都是搖蚊,不會傳染疾病,現在正處於繁殖季,預計降溫後,其就會停止繁殖,大量死亡。

橋上飛起一團黑霧

環衛工人只能戴口罩工作

28日上午,記者驅車前往艾溪湖大橋,向西南方向剛過大橋,就看到道路兩邊的護欄上密密麻麻爬滿蟲子,很多蟲子在空中亂舞,由於湖邊風勢較大,稍有不慎,就感覺有蟲子往臉上撞,有的蟲子還會飛入口鼻。

大橋一側的廣告牌原本是白色的,已經變成了“黑牆”。現場能看到,一部分蟲子還在不停蠕動,還有的往外到處爬。蟲子的警惕性很高,有人走近,立刻飛散開來,遠遠望去,如同在空中形成了一團“黑霧”。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這些蟲子看起來很像普通的蚊子,共6條腿,一對翅膀,身上呈黑褐色。與普通蚊子相比,它的腿略長、嘴稍短,個頭也略大一點,並不叮咬人。根據現場查看,僅大橋廣告牌周邊的蟲子就難以計數。

附近的環衛工人說,這種現象已持續了兩三天,他們每天都要戴着口罩清理衛生,晚上亮燈後,這些蟲子會密密麻麻像蝗蟲一樣衝着燈光飛來。

當前還屬於繁殖季

不會傳染疾病但會引發過敏

當日,南昌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士稱,這種在水體附近成羣結隊的蟲子,其實叫搖蚊。它們不咬人,只“喫素”,靠吸食草葉、樹葉的汁液爲生。搖蚊和吸血的庫蚊、伊蚊、按蚊外表也有不同,個頭比較大,軀幹比較細長,口器是舔吸式的,不會向人類傳播疾病,不過它身上的絨毛及分泌物,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紅癢,大家以爲是被蚊子咬了,實際上是它引起的過敏。

“每年秋冬天是搖蚊的繁殖季節,它們會聚集在水體邊進行繁殖,因此這個季節在艾溪湖或瑤湖出現大批搖蚊並不奇怪。”工作人員表示,搖蚊總是出現在水邊,因爲搖蚊幼蟲的生活期大部分在水體裏,一般幾個月,成蟲的壽命比較短,大概也就十幾天。

在南昌地區搖蚊一般一年有兩個繁殖高峯,一是在三四月,二是在11月左右。

艾溪湖邊搖蚊爲何氾濫?工作人員認爲,這可能跟湖水水體有關,如果水體裏藻類氾濫,營養物多,會滋生搖蚊幼蟲。

疾控專家提醒,爲防止蚊子進入室內,要及時清除房間內的積水,如花盆、塑料盒等。儘快修復紗窗、紗門,如果家中附近環境比較潮溼,居民可將房屋周邊打掃乾淨,排完周圍溝渠河水,這樣能一定程度上減少搖蚊的數量。

江南君說

江南君反正是

看的一身雞皮疙瘩

大家出門看到搖蚊

千萬要小心過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