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蟲

作者:凱風;來源:國民經略(ID:guominjinglve)

離2019年只有30多天,深圳樓市突然熱鬧了起來。

就在這兩天,深圳西部的幾大網紅樓盤集中上市。

11月28日,萬科星城開啓網上選房,半小時賣出1900套,銷售金額突破70億元,且打破深圳有史以來的單盤銷售記錄。

無獨有偶,就在兩天之前,同一區域的華強城也引來衆多認籌,當天售出1000套左右,去化率超過八成。

一時間,許多人驚呼,深圳樓市逆轉回暖。

真相到底是什麼?

01

“熱鬧”背後,真相是什麼

這是一場在深圳西部的剛需廝殺戰。

有熱鬧,但沒狂熱。

說有熱鬧,是因爲認籌人數的確超出預期。說沒有狂熱,是因爲兩大網紅盤的售價都遠遠低於預期。

華強城作爲地鐵盤,一直都備受關注,此番售價爲4.6萬元,遠遠不及之前的吹風價5萬元。

萬科星城的售價爲4.39萬,而且還有累計13萬的優惠,加上5樓以上全部一口價,促銷回籠資金的意圖昭然若揭,而周邊的二手房均價超過4.6萬元。

即便提供如此之大的優惠,萬科星城3337套的推盤,僅僅賣出了1900套左右,去化率不足6成,這個成績算是差強人意。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大網紅神盤,處於深圳寶安沙井片區,這一片區目前概念氾濫,海洋新城、大空港規劃、新會展中心、前海自貿區擴容、廣深科技走廊……無論概念能否落地,都會對市場產生一定刺激作用。

所以,這兩大網紅盤的熱銷,是區位優勢和價格優勢的正常體現。便宜從來都是硬道理,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深圳新房市場的熱鬧,說明的無非還是這個老道理。

02

深圳二手房:量價齊跌進行時

一線城市的市場究竟如何,還是要看二手房。

這是因爲,北上廣深等城市早已進入存量房時代,二手房交易量遠遠超過一手房。相比於一手房價格受到諸多限制,二手房隨行就市,更接近真實的市場預期和樓市行情。

根據中原地產的監控數據,深圳二手房量價齊跌趨勢已經確立。

從成交量上看,二手房成交已經腰斬。8月份深圳二手房成交量高達7200套,到了11月月底,當月成交量僅爲3303套,相比8月份已經腰斬。

這一數字,創下除春節之外20個月以來的新低。

從價格上看,深圳樓市正處於高位盤整狀態。

據中原地產數據,排除4月份因市場成交熱度調整的波動,從9月開始,深圳二手房均價開始走跌,從9月的52867元下降到11月的52143元,跌了1.5%左右,處於高位盤整狀態。

價格雖然跌得不多,但深圳多數樓盤報價正在持續鬆動。

根據中原報價指數,就在最近一週,在調整報價的樓盤中,有六成調低了報價。

央視也關注到深圳樓市的降溫,以“深圳二手房量價走低,房產中介生存難”爲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顯然,成交量大幅下滑,價格隨之從高位盤整不斷向下,報價持續鬆動,這說明深圳樓市仍在調整軌道,離回暖還有很長距離。

03

深圳城市基本面

深圳樓市,在全國具有風向標意義。

2015年,當大多數城市仍爲高庫存所累時,深圳房價就已率先反彈,並且在2016年就創造出翻倍行情。與深圳一百公里之外的廣州,則是到了2017年,才實現翻倍行情。

作爲一線城市,深圳經濟競爭力強勁。自從2016年GDP超過廣州以來,與廣州之間的GDP差距就在不斷擴大,經濟第三城地位日益鞏固。

尤其是當經濟面臨下行態勢,工業增速下滑,出口增速下滑,一二線城市普遍面臨調整的陣痛,以互聯網產業和高新科技產業爲主的深圳,仍能保持高速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人口增速在全國一直保持前列。2017年,深圳人口流入超過60萬人,在全國排名第一,城市吸引力毋庸諱言。

與北上廣相比,深圳更加獨特的一點是,城市面積相對較小,土地資源嚴重不足,人口與土地資源的緊張態勢有增無減。

與廣州相比,深圳與廣州人口總量相當,但深圳城市面積僅有廣州的1/3,每年的土地供應量不到的一半,此消彼長之下,供求必然嚴重失衡。

所以,從經濟、人口和土地基本面來看,深圳房價雖然高居不下,但抗跌性相對較強。

04

深圳之憂:樓市槓桿率冠絕全國

深圳基本面良好,但在樓市上卻存在極大的隱憂。

這一隱憂,就是居民債務過高,槓桿居高不下,成爲未來房價的最大制約。

如果以貸款餘額/存款餘額來衡量樓市槓桿率,不難發現,深圳樓市槓桿率高達167%,冠絕全國。

與之相比,同爲一線城市的上海的槓桿率僅爲78%,北京只有58%。

在全國各大城市裏,唯一能與深圳相抗衡的也僅有廈門一地。2018年6月,廈門的居民槓桿率高達178%。

今年下半年,廈門房價率先由漲轉跌,市場之冷,創下二線城市之最。迄今爲止,廈門房價從最高點已經跌了15%-20%。

同理,深圳居民已經沒有太大加槓桿的空間了。

延伸閱讀:

201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定的8大趨勢

一線城市新盤滯銷,二線熱點城市割肉賣房,地方政府設立房價漲跌報備制度……種種跡象表明,無論是購房者,還是開發商,包括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的預期正在改變。

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與從中央到地方的持續調控密不可分。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等多種調控政策力度不減,一些地方還推出了“限購、限售、限價、限商、限貸”等綜合性政策措施,遏制了房價快速上升的苗頭,政策效應不斷顯現,樓市虛火幾已熄滅。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只要各級政府繼續不放鬆調控政策,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運行將成爲大概率事件。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發文稱,還有30多天就到2019年,2018年不論如何撲騰,樓市已成定局。

張大偉認爲,201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定的8大趨勢:

1:政策底部已經出現,市場底部何時出現未知!

2:房地產民企思考如何活下去,非民企拿地佔主流;

3:2017-2018年是發愁如何買房,2019年將是如何退房;

4:地王售價與地價倒掛將普遍出現;

5:資金價格逐漸降低,開發商融資難有所緩解;

6:租賃企業將大量倒閉;

7:2018年是轉折點,2019年是小年;

8:2018-2019年房屋質量歷史最差,快週轉下,各種質量問題的爆發概率更是越來越高。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衆號立場;文中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