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本智和的母親張凌在接受日本媒體訪談時表示,四年前是張本智和自己主動提出希望加入日本國籍,以參加日本職業聯賽。張凌第一反應便是斷然拒絕,然而經過激烈思想爭鬥最終同意了張本智和的要求。

無論從張本智和的角度,或是從張凌父母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想法都沒有錯。結果張本智和對中國產生牴觸情緒,父母卻保留着中國國籍覺得委屈,其實都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張本智和一家

張本智和在日本出生,在日本長大,對乒乓球有天賦也有熱愛,卻因爲國籍不是日本而無法參加職業比賽。對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不會理解什麼是祖國,什麼根,他希望加入日本國籍從而取得參賽資格非常正常。

父母張凌、張宇都曾是四川乒乓球專業運動員,他們在中國成長,即便之後到日本工作了,對祖國依然懷有深厚的感情,不希望兒子改變國籍也是正常想法。

親子間的矛盾其實並非不可緩和。在張本智和提出改國籍的時候,他父母就該意識到問題,一方面認真考慮張本智和的要求,另一方面對張本循循善誘,幫助張本理解國籍意味着什麼,中國意味着什麼,中日之間曾有過哪些歷史。讓張本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客觀的角度來做決定。

華人歸化到其他國家的運動員並不在少數,移民出國的人也不少,但像張本如此張狂且以中國爲唯一目標的並不多,籃球還有一個張本天傑,也是中國歸化球員。張凌上節目哭訴自己仍是中國國籍,張本改國籍是他自己的想法。讓張本知道,矛盾只會被計劃,讓張本更加逆反。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這樣反而更能激起張本的勝利慾望,贏遍中國球員也說不定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