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着互聯網的浪潮,早期教育也走到了線上,但是教育理念和使命並不會因此改變。在教育資源和工具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缺的不是教孩子什麼,而是怎樣去教孩子:我們的目光不應該總聚焦在機構裏、學校裏,而應該聚焦在家庭裏。

近日,“小步在家早教”(以下簡稱小步)創始人兼CEO彭琳琳首次與媒體分享了公司的創立史及發展歷程,並強調了家庭早教的重要性,彭琳琳談到:“當我們說到早幼教的時候,如果我們忽略了家庭,其實我們真的是忽略了一件最本原的事情”。

小步在家早教創始人兼CEO彭琳琳

幾年前,人民日報曾刊登一篇文章《教育改革從家長教育開始》,文中指出當今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孩子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家庭在教育環節中的缺失。很多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九年義務、課外輔導、出國留學,卻忽略了家庭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場域,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就成爲了他們的第一任老師。

越來越多的教育界人士也開始呼籲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教備受重視,逐漸成爲家庭的一種“隱性”剛需。市場上各式早幼教機構也如雨後春筍出現、擴張,線上早教也迎來了資本的春天,其中“小步在家早教”於2017年2月入局在線早教。

許多父母一聽“早教”兩個字,腦海裏就浮現出去早教機構由老師帶着孩子完成早教的畫面。其實這曲解了早教的內涵:首先,早教不只是專業老師的事,更是家長的責任——0-3歲的兒童在家庭裏度過90%以上的時間,早教的“第一責任人”其實是父母家人;其次,早教不一定要依託輔導機構,而是每個家長經過學習後在家庭中就能完成的——而這正是小步想要傳達的重要理念。

小步親子早教APP及微信公衆號爲0-6歲的家長提供伴隨式的線上家庭早教課程,同時輔以智能個性化的親子游戲庫、素材庫、育兒知識庫等工具,從理論到實踐,提供高質量的內容並通過社羣進行陪伴式教學,讓家長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輕鬆實現高質量的啓蒙教育。

“每一個家庭都應該要學會怎麼帶孩子”,小步CEO彭琳琳談到這是小步想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而且,小步解決的需求不同於線下的早教機構,小步力求在早教過程中最大化運用家裏的環境和教具爲家長提供新的教學環境,而這種實踐領域的構建與以“小步大學”爲主的理論產品構造,使小步在家早教能夠成體系化地服務更多家庭。

小步最大的特點就是家庭化。小步做的並不是簡單的把線下早教課程搬到線上,並不依託於繁複的、龐大的教具,而是主張充分利用家庭空間,用家裏最簡單的東西,幫助家長實現在家早教。對孩子的培養,應當是在生活場景當中比較自然地完成的。

家庭化並不意味着碎片化,在家早教也應當是系統性的。因此小步在家早教提倡教學短視頻化,幫助家長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消化知識,從而更好地和孩子進行互動。

小步也非常強調早教的聯動性。大部分的早教課程都有運動課、音樂課、藝術課等主題分類,但小步的獨特之處是在主題教學的過程中,將其他元素融合進來,比如音樂課中也會有運動、認知的元素,使得課程更加生動和立體,擺脫機械化的弊端。

小步也希望幫助更多家庭建立早教的反饋機制。因爲不管是否進行早教,孩子都會與日成長,這也讓很多家長陷入誤區:早期教育好像是可有可無的。前段時間,在一個日常打開運營項目中,600名家長參與了爲期21天的打卡訓練,每天陪孩子做在家早教,調查顯示有76%的家長認爲早教效果明顯,其中67%認爲效果非常明顯;75%的家長認爲對他們的親子關係有非常大的幫助。“父母他們對教育整體的態度,影響了他們教育的有效性。”彭琳琳認爲,如果一個家庭擁有了足夠的自主性,家庭教育就會迸發出驚人的能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