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透視

核心提示

臺灣雙連安養中心是臺灣地區第一座多功能、多元化、多層級、連續性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按其100%入住率與出院狀況,平均要排隊等30年以上纔有機會進住。

提起雙連安養中心,兩岸養老同仁皆有口皆碑,它是臺灣第一座“連續性”養老照護小區。臺灣雙連安養中心位於臺北三芝,地處大屯山與北海岸交界處,背山靠海,景色秀麗。中心佔地11000坪,由雙連教會1993年籌設,2000年正式啓用,是兼具贍養照顧、輕度養護、重度養護、長期照護、失智症單元式照護、短期照護、日間照顧的綜合性社會福利園區。

臺灣雙連安養中心經多次擴建,現服務長者432人,其中贍養212人、養護104人、長期照護50人、失智症照護66人。住戶平均年齡82歲,入住率達100%。按其100%入住率與出院狀況,平均要排隊等30年以上纔有機會進住。

作爲臺灣地區第一座多功能、多元化、多層級、連續性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雙連安養中心被臺灣40位社服專家、10個協會在千餘家養老機構中評選爲“推薦度最高的前十大老人照顧機構”之第一名。

環境特色

雙連背山靠海,隔着淡金公路眺望海景,山海秀麗盡收眼底。這裏是安養的絕佳聖地,尊老護老在這裏得到最好的保障。

內部規劃有寬敞高雅的空間、溫馨的色彩設計、舒適的用餐及揮灑才藝成長的天地。單人、雙人居住套房、多人的養護房、失智症照顧專區等等,設施設備也都一應俱全。

設施中的適老化細節

雙連安養中心是L型建築設計結構,建有安養護理中心、失智症照顧專區、多功能聚會所、老人照顧研究中心、松年大學和教堂。“以長者爲尊、以服務爲榮”是雙連的服務理念,園區內處處可見貼心的適老化細節設計。雙連認爲:養老設施是爲老人設計,而不是爲工作人員設計,也不是爲了保護設施設備而設計。雙連強調養老中“家”的概念,既是家,又有學校的功能,又有醫療的支撐,這三大功能結合起來就是養老照護機構,所以在設計風格上不做得像酒店那樣富麗堂皇,也不用太多的不鏽鋼、大理石材料,因爲那樣不符合家庭的風格。

服務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都是開放式格局,服務檯標準爲75釐米高,讓長者方便靠近。服務檯有凹陷設計,方便輪椅使用者。

沙發:根據長者身體機能特點,專門訂做沙發。

電梯:自動感應門,放慢開閉速度,以防夾傷長者,設有視窗、扶手、座椅。

戶門:尊重傳統文化,門和門不對沖。門不是齊頭,而是設置玄關。設置記憶區,長者可以根據各自喜好佈置以利識別,並設有換鞋處及停放輪椅處。

扶手:扶手直徑3.8釐米,這是雙連在臺灣首先設計出來的,以前的扶手都很粗大,不鏽鋼材質,不適合長者使用。扶手的設計一定是凹進去的,否則女士的包有時候會被勾到。

呼叫裝置:每個房間都設有呼叫器,長者在緊急需要的時候可以打電話,可以按鈴,也可以用呼叫器。公共區大概每隔30米就會有一個呼叫器,以便長者四處活動,實現健康養老。

大面積公共區域:公共區域爲長者提供足夠活動空間,早上及中午2點後長者在這裏做各種活動,繪畫、鍛鍊腦力、球類活動等,白天活動,晚上睡眠就會好,不會半夜失眠爬起來。

工作人員會引導鼓勵長者儘量出來上課活動,不希望他們總是呆在房間,儘量保持老人的活動機能,減少老人臥牀的幾率。

餐飲服務特色

雙連安養中心把飲食看得非常重要。中心共有11個餐廳,分佈在各個樓層,由一箇中央廚房統一製作分配,運送工具可以插電,保證冬季餐食保溫。11個餐廳會考慮到長者的咀嚼能力、吞嚥能力、疾病情況及對營養的攝取需求而提供不同的餐食。長者就餐一部分是自己選擇,一部分是護理人員或社工幫助其選擇,因爲他們瞭解長者身體狀況。每餐一般是四菜一湯,也可加菜,也可長者動手自己做飯。雙連的目的是讓長者每一餐都喜歡來餐廳。

中心還面向附近社區獨居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只要提前半小時預訂即可。

飲食反饋不是等3個月再做滿意度調查,喫完隨時都可以評價。

餐具絕對不使用不鏽鋼材料,不鏽鋼的感覺比較冰冷。雙連的理念是,既然在家裏小孩子打破餐具無所謂,所以也不要擔心餐具被長者打破。長者可以自帶筷子,雙連提供的筷子在使用時都會及時消毒,並且每10天就替換掉。

失智症照護特色

1單元式照護模式。

在失智症照護方面,和一般的失智症照護模式有所區別,雙連安養中心採用的是自主開發的“單元式照護模式”。這種模式在經營管理上節省人力,安全性可控,效果比較穩定,能夠較好地延緩和改善老人的焦躁行爲。單元式設計,基於“家庭”的觀念,動線合理,工作人員容易隨時與老人保持較近距離,安全管理操作非常清楚,即便如此,這種照護模式也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調整。

失智症照護專區共66位老人,分爲若干組。每層兩組,就如同兩個“家”。每組有9個房間,安排9位長者入住。每個房間面積21平米,空間不是很大,設施簡單,包括牀、衣櫃、衛生間、浴室。兩個“家”中間有一個起居室,足夠大,是供長者運動上課、一起聊天的空間。失智症長者同樣需要上課,來減緩功能的退化。電視等娛樂設施也放在起居室,而不在長者房間內,以便長者可以在公共區域聚集,一起生活。一組長者中會盡量安排3位喜歡說話的,3位很不喜歡說話的,3位比較普通狀況的。旁邊還有一個護理站,護理站有移動護理車,經由兩部電梯爲所有7個記憶照護家庭區域提供服務。外面有花園,可以種菜澆花。整個佈局就像一個家一樣。

2針對有行動能力的失智症長者的照護方式

針對有行動能力的失智症長者,安全保障非常重要。雙連使用自主研發的FID定位系統,不是用攝像頭監視系統。雙連會給失智症長者帶上手錶,出門的時候可以通過上面的WIFI定位系統定位,只要靠近房門20米之內電腦就自動定位,顯示諸如1號2號老人要離開出門了,時時掌握老人的活動範圍。這是一套特別重要的照護有行動能力的記憶障礙長輩的系統。針對失智症長者設計的電梯,出入必有人協助,長者不能私自出離,否則就會被定位,這是對長者的保護措施。

3長者評估

對長者行爲能力的評估採用的是臺灣統一的標準CTR評估系統。失智症長者有一部分是有行爲能力的,如果不是臥牀,不是CTR4-6,只是CTR1-3,不必要事事都幫他做。如遇到長者有攻擊、暴力或輕生傾向,會先轉移到醫院治療。長者入住之初都要觀察,若有症狀會先和家屬溝通,建議入院治療。所以,長者的病史、入住前的評估非常重要,有時會遇到家屬隱瞞這些情況,所以需要觀察,觀察期是兩個星期,有些長者一個星期就出現症狀了。安養中心會花時間對老人做引導、陪伴,深入瞭解。

老年用品及輔具設備研發系統

雙連安養中心與多所大學院校簽訂產研合作,進行適老化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推廣。雙連有一個老人照顧研究中心,是一個關於“傾聽”的空間,所有研發的產品都從這裏開始策劃,廠商和開發者會和長輩在這裏聊天,向長輩請教。所有的學者、教授、機構養老的工作人員、學校的學生都會來“傾聽”老人的聲音,以便能拿出一個好的調研報告,設計出一個好的產品。產品開發出來後,就拿來讓老人試用,老人再給出回饋,哪裏做得好,哪裏做得不好。

比如,爲了防止中風老人肌肉潰爛,雙連研發了一些護腳、護手、護墊產品,具有安全防護設計,可防止老人摔落,也能透氣,每天使用30分鐘,可以保護老人的髖關節和胯部,防止褥瘡發生,以免潰爛發臭。這些產品銷售都非常好,在臺灣尋常百貨公司的專櫃都可以買得到。

雙連還開發了防老人跌倒的牀、高低度的沙發,最近,有一款適合日間托老中心使用的椅子,可以移動,使用方便,就是由8位學者教授向老人請教學習後研發出來的。雙連認爲,很多適老化產品只有做養老的人才懂得怎麼開發,一般的工廠不瞭解這種細節。

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系統

居家養老是輕資產運營,不需要投資很大的建築硬件。雙連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工作區域非常小,只有20平方米,但具備強大的功能,可以爲1200人提供上門服務,因爲它完全依靠資訊系統,所有信息都可以通過資訊系統進行傳遞,是一個針對所有居家上門服務和社區服務進行統計分配的調度中心。

臺灣雙連安養中心,結合“身”、“心”、“靈”的全方位照顧,做的不僅僅是地產開發,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的軟件導入,使之成爲可持續的養老養生商業模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