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留守比特幣頭寸的對沖基金僅此一項業績損失幅度普遍在50%以上,如今在比特幣跌破4000美元之際,他們正遭遇越來越多LP的問責壓力,甚至個別大型LP打算將所有投資份額贖回(包括股票、債券、黃金等金融產品的投資額度),作爲懲罰措施。

截至11月26日20時45分,比特幣交易價格徘徊在4043.3美元,勉強收復4000美元整數關口,但過去7天比特幣價格跌幅超過1700美元,跌幅仍然超過30%。

“所幸的是,我們趕在上週比特幣大跌前,已經出清了所有加密數字貨幣頭寸。”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經理薛剛(化名)告訴記者。不過,比特幣如此快速下跌,依然讓他心有餘悸。

11月25日,據薛剛所知,多家長期持有比特幣頭寸的加密數字貨幣投資基金淨值跌幅超過80%,正遭遇衆多LP的密集問責。

在加密數字貨幣研究機構eToro策略分析師Mati Greenspan看來,包括薛剛等對沖基金集體拋售比特幣離場,恰恰是掀起比特幣這輪大跌行情的幕後推手。

“目前散戶投資者投資損失慘重,幾乎沒有意願入市抄底,如今連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都紛紛拋棄,比特幣焉能不遭遇大跌。”Mati Greenspan向記者指出。

薛剛對此坦言,對沖基金集體拋棄比特幣也是無奈之舉,因爲他們發現散戶投資者入場投資意願大降,監管部門又遲遲不放行比特幣金融創新帶來套利機會,令比特幣日益失去交易獲利價值。

“和不少對沖基金一樣,我們內部對比特幣存在三大投資準則,一是短期內,比特幣很難成爲世界通用的貨幣;二是在缺乏廣泛的實際應用場景前,比特幣估值是偏高的;三是目前資本驅動是支撐比特幣估值的關鍵力量,一旦各路資本離場,比特幣價格將隨之大跌。” 薛剛透露,這也是11月中旬當他們發現各路資本離場跡象趨於明顯時,迅速結清比特幣頭寸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是,能從今年以來比特幣持續大跌過程全身而退的基金屈指可數,這也是對沖基金近年摔得最慘的投資項目之一。”薛剛直言。

從寵兒到棄兒

在薛剛看來,比特幣這輪快速大跌,表面而言是數字加密貨幣監管加強、BCH(比特幣現金)硬分叉、幣圈內耗不斷等因素所致,但它們背後折射出的深層次原因,是大量基金與散戶投資者意見高度“一致”,不願再入場支撐比特幣虛高價格。

他透露,一年前,對沖基金掀起了比特幣等數字加密貨幣投資潮,當時不少對沖基金一方面看好比特幣的賺錢效應與避險資產特性,另一方面認爲越來越多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落地會持續提升比特幣需求,因此紛紛將大量資金投向比特幣。

比如連續15年跑贏標普大盤、以大膽投資亞馬遜和谷歌著稱的傳奇投資人Bill Miller公開透露旗下MVP 1對沖基金約一半資產投向比特幣。“我們也是那個時候將8%基金資產投向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資產。”薛剛透露,當時他們此舉也被不少同行視爲“過於保守”,因爲很多對沖基金紛紛組建加密數字貨幣交易團隊,發起專門的加密數字貨幣基金產品募集大量資金。

據Autonomous Next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專注加密貨幣投資的對沖基金數量超過230個,比過去六個月翻倍,是2017年初的5倍之多,總計管理資產總額超過50億美元。

“如今,這些對沖基金反而成爲集體拋售比特幣止損離場的急先鋒。”薛剛表示。究其原因,加密數字貨幣投資基金大幅增加背後,是對沖基金打着另類的套利算盤,一方面他們相信區塊鏈技術日益成熟將帶動比特幣需求上漲,另一方面他們更青睞歐美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會放行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資產金融創新,帶來巨大的買漲套利機會。比如有對沖基金做過測算,一旦歐美金融監管部門放寬比特幣ETF發行,有望令比特幣價格漲至2.5萬美元。

但是,對沖基金的套利算盤最終沒能兌現。今年3月以來,歐美國家金融監管部門不但沒有允許比特幣ETF上市,反而對比特幣等數字加密貨幣金融衍生品創新採取日益嚴格的監管態度,導致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與大量散戶投資者離場觀望。

近日,英國金融市場行爲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簡稱FCA)策略與競爭執行委員Christopher Woolard警告稱:“散戶投資者正被推銷基於交易所代幣的衍生品,這些衍生品通常帶有槓桿、複雜且極易波動,我們對此感到關切……有鑑於此,FCA將就禁止向散戶投資者銷售特定類型加密貨幣資產(例如交易所代幣)的衍生品(包括差價合約、期權、期貨和可轉讓證券)進行諮詢。”

“今年以來,除了4月比特幣反彈讓加密數字貨幣投資組合淨值反彈逾30%,其他月份這項投資組合淨值都在大幅下跌,讓越來越多對沖基金感覺套利機會變得遙遙無期。”薛剛透露,6月份多家加密數字貨幣投資基金在淨值虧損逾20%、眼看散戶投資者入場接盤意願持續降低的情況下,選擇提前清盤離場。這也帶動越來越多對沖基金止損清倉離場。

Mati Greenspan向記者直言,至今這波對沖基金止損清倉潮仍沒有停歇——由於對沖基金通常會對投資加密數字貨幣設定一年鎖定期,如今鎖定期結束,他們眼看套利機會遲遲不來臨,紛紛決定止損清倉比特幣頭寸離場避險,甚至不少對沖基金在比特幣期貨市場建立大量空頭頭寸對沖持倉風險。

這也是近期比特幣價格跌勢如此迅猛的原因之一。

蹊蹺的是,交易所的“失誤”加劇了對沖基金的拋售潮。

11月14日,OKEx平臺的BCH期貨合約突然出現提前交割,交易價格不是按照現貨價格執行,而是按照每個合約的最後一筆成交價計算,由於後者交易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數百美元,導致不少對沖基金額外蒙受交割損失。市場累計爆倉單超過4億美元。

“聽說5家數字加密貨幣投資基金因爲在OKEx期貨交割過程遭遇上述不公平待遇,正準備向當地金融監管部門提交投訴。”Mati Greenspan透露,此外他聽說當天市場累計比特幣頭寸爆倉額度超過4億美元,導致大量散戶投資者爭相離場。他透露,如今多數對沖基金的想法很簡單,迅速撤離這個監管缺失、交易透明度和公正性不高的加密數字貨幣市場。

血本無歸者不在少數

記者多方瞭解到,隨着比特幣價格持續快速大跌,不少對沖基金正遭遇血本無歸的窘境。

以去年12月成立的比特幣投資信託基金Grayscale Investment爲例,當時這家加密數字貨幣投資基金按2倍市場價格買入比特幣(持幣成本約爲4萬美元),如今按照比特幣交易價格4000美元計算,其淨值虧損幅度接近90%。

“這絕非個案。”Genesis Trading首席執行官Michael Moro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留守比特幣頭寸的對沖基金僅此一項業績損失幅度普遍在50%以上,如今在比特幣跌破4000美元之際,他們正遭遇越來越多LP的問責壓力,甚至個別大型LP打算將所有投資份額贖回(包括股票、債券、黃金等金融產品的投資額度),作爲懲罰措施。

這導致一些對沖基金不得不明知比特幣估值虛高,也“力挺”比特幣,希望吸引新散戶資金入場接盤減輕自身損失。

6月以來,紐約對沖基金Tetras Capital負責人一直建議通過沽空以太幣、買漲比特幣獲取相對客觀的投資收益,因爲他認爲在加密數字貨幣裏只有比特幣擁有“價值”,比如在金融市場劇烈動盪時可以作爲避險資產進行配置。

“不過,現實狀況恰恰相反。”薛剛透露,隨着9月美聯儲釋放持續鷹派加息信號令美債收益率迅速上漲,越來越多對沖基金反而拋棄不賺錢的比特幣,投向安全性與收益型雙雙走高的美債懷抱。10月中旬美股劇烈動盪下跌導致市場擔心美國經濟增長週期見頂以來,這種“棄幣投債”的趨勢日益明顯,導致過去兩週持有比特幣頭寸的對沖基金業績額外下滑約3-4個百分點。

“如今不少對沖基金都在加快出清比特幣頭寸,儘管他們認爲短期內比特幣存在超跌反彈的機會,但比特幣價格的高波動性讓他們擔心自己又會跌入投資虧損旋渦。”Michael Moro分析說。若基金淨值波動性無法下降,他們將遭遇更大的LP問責與贖回壓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