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面憂國憂民,滿口假仁假義。滿腹多忌多疑,滿身無才無識。

這是一段在甲午戰爭後流行於京師士林的人物風評,說的是兩朝帝師翁同龢。

主戰者未必忠,主和者未必奸:兩代帝師翁同龢,甲午之罪人

胡思敬《國聞備乘》有《名流誤國》條,詳述了翁同龢促成了“甲午浪戰”。

簡而言之,翁同龢是甲午之戰的重要推手。他如此做並非愛國,而是因爲翁氏家族和李鴻章的私怨。早年李鴻章在曾國藩幕府,因爲翁同龢之兄翁同書任安徽巡撫時,錯用苗沛霖,而擬稿參劾,翁同書幾乎喪命。故翁同龢希望通過對日之戰來消耗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如果清廷贏了,他是主戰第一大臣;如果輸了,李鴻章的政治勢力自然受到打擊。

翁同龢的門生王伯恭在《蜷廬隨筆》中的記述佐證了胡思敬之說。“吾正欲試其良楛,以爲整頓地也。”就是借刀殺人之術,借國事而報私仇。

主戰者未必忠,主和者未必奸:兩代帝師翁同龢,甲午之罪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