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2018年11月25日,“卓越全球城市建設與上海形象國際傳播——2018上海公共關係國際高峯論壇”在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指導,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報業集團、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上海由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爲支持單位。

中國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常務副市長周波,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沙海林,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上海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會長鬍煒,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紹勇,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王新奎,原市委常委、上海警備區原司令員江勤宏,原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黨組書記李文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新聞局副局長溫革,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中共上海市統戰部副部長房劍森,中國國際公關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趙大力,中國公關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王大平,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張道根,上海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文匯報黨委書記黃強,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長葉國標等領導嘉賓到場參加本次活動。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主持本次活動。

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主持本次活動

現場還舉行了2018上海公共關係國際高峯論壇啓動儀式。李肇星、周波、沙海林、仇保興、胡煒、姜斯憲、劉紹勇、王新奎、江勤宏、李文新、溫革、馬春雷、房劍森、張道根、陳志敏、黃強、蔣蕊等嘉賓共同啓動本次論壇。

啓動儀式

嘉賓致辭: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表示,在新的全球經濟和城市發展的背景下,全球城市作爲世界城市網絡體系的核心節點,發揮着超越領土、國界的資源流動和配置功能。作爲城市內在素質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綜合反映,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一直都是提升城市國際化程度和推動全球城市建設的重要驅動力,對於促進對外開放、吸引國際人才、集聚高端產業、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發揮着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彰顯全球城市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一張亮麗的名片。

近年來,上海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這一目標定位,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努力提升影響力和輻射力。在塑造城市功能的同時,更加需要全方位國際形象的展現和傳播。上海這片熱土風雲際會,激情飛揚,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發生,在這當中,上海發展的自我認知與外部評價是否匹配?上海的國際形象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何用國際語言講好上海故事?如何進一步提升上海的國際形象,進一步加快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本屆高峯論壇的主題正是對這些問題的積極呼應,是一場智慧的交流,也是創新思想的盛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新聞局副局長溫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新聞局副局長溫革在致辭中講到,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揮灑汗水,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來,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極大促進了與外部世界的交流和交融,爲世界注入了和平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前不久,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向全世界發出了“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積極推進全球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聲音。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40年來,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中,上海搶抓機遇、快速發展,今天的上海已經成爲奮鬥進取、開放交融、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東方明珠,特別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經上升爲國家戰略,國務院批准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必將推動上海新一輪的快速發展。展望未來,上海一定會越來越美好,成爲開放、創新、包容的卓越全球城市。

上海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會長鬍煒

上海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會長鬍煒表示,改革開放中的上海,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等“四個中心”的建設初具規模,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邁上新的臺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正在大力推進。

去年1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批覆明確指出:“上海將建設成爲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上海當前正按照中央政府的部署,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更加自覺地把上海發展放到全國、全球的座標系中思考謀劃,更好地在國際舞臺上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朝着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標紮實推進。

公共關係作爲展示和傳播的重要手段,在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進程中,需要加強聯繫、傳遞溝通,多渠道、多角度地展示和宣傳,提升傳播理念、注重展示效果,講好改革開放戰略、講好上海故事,進一步展示中國、上海改革開放的決心,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設。

主旨演講:

李肇星:建設卓越全球城市,展示上海國際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和上海故事

中國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

中國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在演講中表示,上海是個非同尋常的城市,是真正的“東方明珠”世界大都市。他表示,上海和他很有緣分,1953年,在他上初中的時候,他的家鄉太窮,找不到老師,於是向發達地區尋求幫助,上海市給他所在初中派了一位音樂老師。上了高中沒有外語可學,又是求助於上海,他的第一個英文教師也是上海人。感謝上海,更感謝共產黨。

他表示,上海市的歷史悠久,大概6000年前就有人類的活動,上海是中國水稻最早的種植區域,在中國農業大國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上海人民的貢獻,從6000年前開始就有了。

他認爲,對傳統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要講人道,互相幫助,尊重他人。我國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教導學生的中心思想只有三個字“民爲貴”。實際上,怎麼在國際上傳播上海市的美好形象?就是要強調人民最偉大,人民最高貴。我們講中國故事,講上海故事,要記住,實際能“萬歲”的只能是人民。要貫徹“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以及“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追求”,記住這個,我們宣傳中國故事、上海故事就有了方向。

他最後講到,上海市最大的特點,就是現在提倡的創新精神。上海有很多全國“第一”,甚至全世界“第一”。所以上海創新發展的傳統很值得繼承和發揚光大。2018年7月,上海市出臺“擴大開放100條”,體現了上海領導和羣衆的創新精神。改革永遠在路上,要堅決落實中國改革開放不會變,進一步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另外,上海市作爲一個大城市的發展,要靠人才。上海市爲國家、爲世界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這是上海市的光榮和貢獻。

仇保興: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與長三角城市羣建設的發展與聯動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

對於“安全、韌性,邁向卓越城市的一個最主要的基石”這個問題,國務院參事、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城市的第一要義是安全,安全是構築一切美好的基石。上海提出來“上海製造”“上海服務”“上海購物”“上海品牌”這四個重要的基石也必須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在長三角地區,河口地區的不確定的因素十分多,這些不確定因素會構成對安全的威脅。越是人口稠密的三角洲地區,不確定的風險越大,越是要進行安全韌性的設計。人口稠密的經濟發達河口地區的風險因素與日俱增,是風險最密集的地方。

他認爲,傳統的應對思路是對擴大冗餘或是對案例支持的災害有預見性,但是對從來沒有預見過的和黑天鵝的災害是無效的。韌性城市可以定義爲能夠吸收未來對社會經濟技術系統的衝擊和壓力,仍然能夠維持城市主要的功能、結構、系統和特徵的這一類的城市。無論風浪是內發的還是外來的,這個系統要能夠維持主要功能,顯示出強韌的支撐力。隨着這幾十年科學研究,韌性城市模型也完善起來了,可以分解成爲結構韌性、過程韌性和系統韌性三個層面,也可以從縱向分割成技術韌性、經濟韌性、社會韌性和政府韌性。

另外,仇保興也表示,現代化的工具對所有恐怖分子可以進行人臉識別,識別以後會跟蹤。一旦風險發生的時候,可以做出反應。這種微識別建立在5G的基礎上,是非常容易實現的而且成本很低。通過標識的配對,使這些危險的因素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傳統的城市的防災或是安全的思路,是企圖建造一個巨大的“攔水壩”,希望把各種不確定的因素拒之城外,但有時候這些優勢還會造成新的脆弱性。

他指出,傳統工業文明思路下的城市基礎設施或者生命線的建設是集中的、大型的、中心化的。所以基於韌性城市的設計堅持主體性、多樣性、自治性,足夠的冗餘、慢變量管理、標識等等CAS設計原則,城市就會在黑天鵝式的風險來的時候,有強韌的維持力、恢復力和轉型力,纔可以真正使上海成爲全球化時代最卓越的城市。

舛添要一:全球城市建設及其輻射帶動力

東京都前知事、日本前厚生勞動省大臣舛添要一

東京都前知事、日本前厚生勞動省大臣舛添要一分享了東京城市建設方面的一些經驗。他認爲,爲了讓每個生命階段的人們都可以在東京過上快樂的生活,有五個非常關鍵的點。

第一,要改善城市的基建。最重要的就是要設法減少交通的擁堵。在東京,首先有非常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有分散非常廣泛的地鐵和軌道系統網絡,這可以幫助減少擁堵。其次,東京還有三個環城的高速公路,減少了城市中心的車流量。此外,東京還安裝了非常先進的交通信號系統,包含了信號設備、控制器以及車輛監測器,通過後臺的數據處理可以預測車流量,減少信號燈的等候時間,有效減少車輛的擁堵。

第二,要加強災難的管理。東京正在實施很多措施,以增加抗洪、抗震的能力。抗洪的設施主要有泄洪門、儲水池等。除了設施,東京政府爲了增強人們的抗洪意識,還印發了《防洪手冊》發給每家每戶,目前有800萬人在學習這個手冊。

第三,要改善社會福利。目前,日本社會也面臨着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東京正在建設一個區域性的老年照料機構,預計在2025年建成。此外,東京還有一個照顧孩子和母親的系統。他建議,上海可以和東京一樣引入一個養老系統,讓社區護工和家人一起照顧老年人,並且不會造成太大時間和金錢的負擔。

第四,要將新鮮的能量注入到日本的經濟中。東京想成爲世界的金融中心,在城市方面有很多優勢,但在業務和商務與環境方面有比較落後的地方,比不上新加坡。因此,東京利用新技術和新科技,包括物聯網、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來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推進自動駕駛,讓城市在這些方面體現出更多經商的友好性。除了金融中心,東京還想成爲世界的製藥中心,比如說日本橋地區,有全球第二大的生命科學中心和很多製藥公司。製藥和醫療設備對日本經濟來說非常重要,政府鼓勵公司間的合作,這樣日本纔可以在競爭非常激烈的生命科學領域勝出。

第五點,要保護環境。東京開發了可替代的能源,並實行了清水計劃和清潔計劃,同時還執行着垃圾分類回收的政策。

他表示,對於上海來說,每三十年就要檢查城市的每一個部分,如果不再起作用的話就要重建。只有這樣,城市才能保持繁榮和動力。

約翰·羅斯:全球城市建設中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代創新

英國倫敦市前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約翰·羅斯

倫敦市前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約翰.羅斯表示,每一個城市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去理解一個城市的特點。倫敦市在建立公共關係的時候,其實起點是零,因爲公共關係體系在2000年纔開始引入倫敦。因爲在倫敦建了很多空的辦公室,倫敦必須從零開始。五年內從零開始建設倫敦,贏得了奧林匹克舉辦權,建成了最強的城市公共關係系統。

他認爲,好的公共關係首先要從客觀的角度理解要宣傳哪一點開始,所以必須要理解自己,必須徹底的理解自身的條件自身的優勢,這樣才知道如何給外界宣傳。好的公共關係並不包括一些計謀或是虛假的策略,而是基於現實。

約翰.羅斯說到,奧運會作爲一種推銷城市的方式,其中最主要的主旨就是推銷倫敦是全球化的城市。所有的宣傳要有一個正確的概念主旨,要非常的清晰。倫敦舉辦奧運會就辦的是一個世界性的比賽。不要和世界其地方分離開,並結合英國的因素。

當談到城市的特點的時候,他表示,倫敦是全球兩大金融中心之一,跟紐約有一些區別,比如紐約在股票交易、證券交易上更加重要,但是倫敦在貨幣交易大宗貨品交易上更有優勢。倫敦不是一個很大的英國城市,但是一個擁有很大國際影響力的英國城市。

他說道,對世界來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現代的國家之一。每個人都知道長城,知道紫禁城,也知道兵馬俑,說明中國是古老的。但是現在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快,有世界上最發達的電子商務,也有最發達的高速鐵路公路和共享單車,所有的這些特徵都是共存的,不僅古老還非常現代。

馬春雷:邁向卓越全球城市——上海願景、戰略與路徑

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

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認爲,上海在走向未來的進程當中,既有機遇,也面臨着挑戰,需要用全球的智慧使上海建設成一座邁向未來的全球城市。上海的發展,要更好地借鑑國際全球城市的經驗。他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上海現在怎麼樣?第二,上海將來要到哪裏去?第三,我們要做哪些準備?

第一個方面,上海總體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上海地方6340平方公里,特別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貫通東西,聯動南北,具有非常特殊的戰略地位。總體來說,城市的發展能級這兩年不斷的提升。從經濟的綜合實力角度來說,去年年底上海的經濟總量GDP達到了30000億人民幣,人均在18000到19000美元的水平。在GaWC城市分級排名當中,全世界排第六。

第二個方面,上海的金融要素齊全,它大概有15個金融要素的市場。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當中,上海由2017年的全球第六現在上升到第五。上海也與世界上89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在開放當中學習別人的經驗,把自身發展得更好。同時上海一直是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中國的第一個保稅區,中國的第一個外商投資和貿易的負面清單,最近又出現了跨境服務貿易的中國第一張負面清單。面向未來,國務院已經批准了到2035城市總規,城市的總規有很多的指標體系的構成。但是最重要的是希望上海能夠建設成爲一個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成爲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

具體的目標有三個方面:第一,要建設更具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依託國家的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服務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和“一帶一路”的橋頭堡的作用,來帶動形成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城市羣。第二,要建設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成爲文化治理完善,市民高度認同並積極參與,兼具人文底蘊和時尚美麗的幸福、健康快樂的人文之城。第三,要建立生態之城,上海希望建成一個更有適應能力的韌性生態之城,通過空間領域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改進優化,成爲引領國際超大城市發展當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一些可以爲大家借鑑的成功經驗。

第三個方面,上海未來發展的路徑。進博會剛剛閉幕,希望上海能夠很好地去秉承上海的“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以開創、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推動上海走向未來,走向世界級的國際大都市。

從策略角度看,第一,創新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首先要增強城市的包容性,建設創新的磁場。更重要的是,希望上海在建設科創中心的過程中,使得創新要素的流動和全球的配置能力更強,進一步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從而推動這些具體措施的落實。第二,開放發展。開放發展的過程中,首先要打造自貿區的升級版。上海將要設立上海自貿區的新片區,這個自貿區新片區的設立,不僅僅是面積上的擴大,更重要的是開放規劃,功能的強化,佈局的優化和動能的轉化。第三,城鄉一體化和區域一體化。上海應該真正在長三角地區,使規劃一張圖,交通一張網,民生一卡通,市場一體化。同時也要立足城鄉一體化來分享發展的成果,上海新一輪鄉村振興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在摩天大樓的發展過程中,把郊區的問題能夠解決得更好一點。第四,綠色發展,構建綠色宜居的城市。採用最嚴格的環保標準,補齊生態短板,綠化面積不斷的提升,森林的覆蓋率不斷提升。第五,讓人民羣衆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人們來到生活是爲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就是爲了更好的生活。第六,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打造服務政府和法制政府。只有不斷改善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從企業的感受出發推動新一輪的營商環境的改善。

餘明陽:上海形象的國際主流媒體傳播

上海市公關協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餘明陽

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長餘明陽簡單介紹了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看一下報道的數量。從2008年到2018年,上海的關注度在持續上揚,說明國際主流媒體對上海的關注是越來越多。第一個就是2010年的世博會導致上海的報道量上升。第二個就是2013年,上海自貿區成立。還有18年的進博會,進博會報道非常多。

第二個問題,看一下哪些媒體關注我們。路透社關注量遙遙領先,是排在第二位的法新社的5倍以上。從報道內容來看,排在前三位的是證券市場、國內經濟政策和國內經濟問題。從好的方面來說:第一,上海的經濟中心的地位是顯著的。第二,上海在國內的經濟界的影響力肯定是舉足輕重的。

第三個問題,看一下主流媒體引用中國媒體的情況。引用量最高的20個媒體,排名第一新華社,上海本土媒體引用量最高的是上海證券報。一方面說明上海的股市對全球股市有影響力,另外一方面我們綜合媒體也要加油。

第四個問題,看一下傾向性的報道。從報道傾向角度來說,積極的報道佔31%,中立佔47%,消極的佔22%。這個比例作爲媒體報道來說是比較正常的,因爲負面新聞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從分類來看,經濟新聞當中積極的和中立的加起來已經佔了70%多,佔了3/4的比例。

他對上海形象在未來提升方面,提供了五點建議。第一個,充分發揮卓越全球城市經濟中心的優勢,強化經濟報道當中的信息量和前瞻性。第二,強化上海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標誌性人物的報道。絕大部分的信息是中性的,中性信息的挖掘和中性信息的推廣對一個城市來說很有價值。第三,注重創新引領,提高文體賽事的影響力。第四,強化危機公關的能力。第五個,有意識地提升上海爲卓越全球城市的標誌性的符號。

文字:李雨琪、張艦月、顧舒徐

攝影/圖片:陳任之

統籌:周方鉑

本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