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有錢,不一定能買到好品位。物質層面之外的審美高度,是由一個人的價值觀、見識和生活經驗共同決定的。資深媒體人殷智賢的新書《設計的修養》上市,訪談呂敬人、張永和、王澍、上官喆等12位中國設計界翹楚,話題涉及“個人形象”“日常生活”“公共生活”中好設計的打造和識別,開拓設計的修養提升之路。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如果信仰、自然、政治、經濟、文化、民俗、時尚……這些對設計有着深刻影響的力量沒有被深入瞭解,設計所潛藏的蓬勃的創造力就無法充分發揮。在完成了物質上的算術級的積累後,實現由審美、創意、觀念等維度生成的價值,正是當下產業升級和生活品質升級的空間。

今日的中國,在其他地方奏效的邏輯、規律,在這裏似乎都不適用,我們面對的是有着無限可能性的存在——我們敢做別人不敢做的嘗試,用盡能夠想到的方法,快速地建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然而,一路狂飆後,我們是否會如菲茨傑拉德所慨嘆的那樣:“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不能不看到今日的中國在爆發了驚人的創造力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擔憂的破壞力——當發展變得不惜代價時,對環境的破壞和對人心的扭曲就變成了必要的手段而不會受到節制,傳承和詩意都是可以被忽視的價值,積累了物質的、直觀的、可測量的東西成了衡量發展的至上準則,那些爲心靈、愛、審美等良性的互動和抽象的價值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方式遇到了諸多反向的挑戰。那麼,我們所尋求的發展怎樣才能走出過度物化的陷阱?怎樣開拓通往更寬廣境界的途徑?在被以工業文明爲代表的西方文化衝擊後,我們能否在瀰漫於亞洲的“西方文化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中找回文化自信?能否在食古不化的陳舊觀念中保持清醒,勇敢地擁抱未來,從而找到一條真正適合中國同時又能給全世界帶來福祉的道路?

在這場探索中,中國不僅需要解決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以中國目前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需要看到中國模式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意義重大。肩負着這樣的大國使命,我們呈現出的價值觀、行爲方式、審美標準和器物產品能夠給人類帶來什麼有益的、可持續的啓發?

修養是物質之上的維度,是我們發揮精神價值的一種能力。

有什麼樣修養的國民,就會有什麼樣品質的社會。時下,無論個人還是國家,如果視野和思維停留在製造業階段,只着意積累有形價值,其實已經舉步維艱了。

突破只能產生在無形價值的創造上!

需要正視的現實是,我們的現代生活經驗還處在初級階段,由於消費經驗和生活體驗存在着明顯的城鄉差異、階層差異乃至時代差異,對一個產品的設計價值達成共識的社會機制尚在逐步形成的過程中,而這種無法達成共識的現狀會使“設計要爲誰服務”“什麼才叫圓滿地完成設計任務”“動用多少資源、採用什麼手段纔是合理的”這些問題的答案變得飄忽不定,這不僅不利於催生品質優良的設計,反而給劣質的設計提供了大行其道的機會。

提高設計修養,具備對更高階價值的認知與信心,這不僅是爲了使我們個體具備超越一般物質的眼界和高度,更是爲了整個社會能夠做出更符合長遠利益和公衆利益的判斷。從這個意義上說,提高設計的修養不是一場風花雪月,而是整個社會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升級的一個突破口,是我們在什麼高度上去生活的一種選擇。

除了產品的功能升級,設計如何創造新的技術,如何更新使用方式,如何塑造能帶來審美愉悅的視覺形象,如何保障人們的安全和健康,如何生髮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的友善關係,如何提供更豐富的生命體驗,等等,都是設計可以實現的高階價值,也是我們品評設計水準的諸多維度。

三年多前,當我辭職後,曾下決心讓自己什麼都不做,好好享受一個長假。在一次旅行中,我的朋友艾伯特 · 帕拉維問我:“以後你有什麼打算?”我說:“還沒想好,也不想馬上做決定。這個世界正處在又一輪的轉型期,很多東西都不明朗,需要看清方向才知道什麼是未來。” 艾伯特說:“現在全世界都高度關注中國,中國有那麼深厚的歷史積累,那麼豐富的文化,你是中國人,應該有很多機會做事。中國人現在有錢了,但還不夠美,我們沒有辦法從很多中國人身上看到,他們來自一個有着深厚文化傳承的國家。”

那時正值黃昏,山岡蒼翠,夕陽悠然地與我們告別,不做盤桓。我忽然覺得,每一個文明的光輝亦如這夕陽,有璀璨,也會有黯淡。沒有哪個民族能幸運到一直都被歷史垂青,如果在下一個清晨到來前,我們還沒有醒來,便會錯過又一次日出。

人類雖然一直要爲生存而戰,但不能僅僅爲了生存而戰,有別於動物層面的生存是:人活着還需要精神。

設計作爲一種兼顧物質與精神雙重價值的人類活動,有其獨特的存世使命。設計的修養是由價值觀、見識、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共同完成的。對於今日的中國,這是一項亟待開啓也需要各方人士積極推動的事業。

在時尚媒體工作二十餘年的經歷,使我有機緣接觸很多設計領域裏的優秀人士,他們關於設計的思考和實踐令我覺得應該與大家分享。

全書歷時兩年半,感謝呂敬人、張永和、王澍、韓家英、俞孔堅、呂永中、滕菲、萬宏、樑子、楊明潔、劉斐、上官喆各位嘉賓貢獻的見地與作品。書中所有受訪嘉賓在聽到我的選題後,都懷着誠摯的善意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他們拿出各自積累的精華和大家分享。這裏面有反思,有啓發,有批判,有展望。希望凝結了這麼多人心血的著作,可以帶給大家有益的啓發。

【目錄】

換一個高度生活

日常生活篇

爲了好生活,選擇好設計 — 張永和

用設計拓展生活的維度 — 呂永中

好設計能在秩序中展開自由 — 呂敬人

設計是與無言對象的有情互動 — 萬宏

公共生活篇

設計是用來成全生活的 — 王澍

不是真善美的景觀沒有再生能力 — 俞孔堅

偉大的品牌和好設計是共生的關係 — 韓家英

設計的DNA是有標準的 — 楊明潔

個人形象篇

衣方式的背後是文化在用功 — 樑子

未來時裝是一種個人觀念的表達 — 上官喆

先了解自己,再選擇設計 — 劉斐

禁得住細品的設計更有生命力 — 滕菲

各位嘉賓的獨到見解在書中精彩呈現,

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按鈕,與他們鏈接。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或許你還喜歡

35㎡單身公寓,這纔是我向往的居住自由

40㎡單身公寓 | 輕工業風的時尚Style

藍色系北歐風丨慢下來,才能遇見生活的美好

長按二維碼添加訂閱

TRENDSHOME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