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賀建奎“青年科技獎”參評資格被取消)

國家衛健委、科技部、中國科協負責人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已暫停相關人員科研活動

11月28日,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峯會,訪談結束後,賀建奎走下主席臺從邊門離開。圖/視覺中國

基因編輯峯會聲明截圖。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追蹤

“基因編輯嬰兒”風波仍在繼續。據央視新聞消息,國家衛健委、科技部、中國科協負責人昨天就該事件接受了央視記者採訪。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此事件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對此堅決反對並已經採取行動,暫停相關人員的科技活動。

【國家衛健委】

正依法調查 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爲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國家衛健委高度關注近期有關“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的信息,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赴當地和當地政府認真調查覈實。我們始終重視和維護人民的健康權益,開展科學研究和醫療活動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

曾益新說,目前媒體所報道的情況,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相關部門和地方正在依法調查,對違法違規行爲堅決予以查處。

“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科學研究和應用更要負責任,更要強調遵循技術和倫理規範,維護人民羣衆健康,維護人類生命尊嚴。”曾益新說。

這並非國家衛健委首次就此事發聲。新京報記者注意到,11月28日,飽受爭議的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現身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編輯峯會,並公佈試驗數據。

當晚,國家衛健委、科學技術部聯合發佈關於“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有關信息的回應。兩部委稱,高度關注峯會有關“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信息,相關部門正在進行調查覈實。

兩部委表示,始終重視和維護人民的健康權益,開展科學研究和醫療活動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對違法違規行爲堅決予以查處。

此前,國家衛健委曾於11月26日在官網回應,有媒體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進行報道,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覈實,本着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科技部】

“公然突破學術倫理底線,令人震驚”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開展以生殖爲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臨牀操作在中國是明令禁止的,此次媒體報道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公然違反國家相關法規條例,公然突破學術界倫理底線,令人震驚,不可接受,我們堅決反對。

徐南平介紹,科技部已要求有關單位暫停相關人員的科研活動。

“下一步,科技部將在全面客觀調查事件真相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依規予以查處。”徐南平說。

【中國科協】

取消賀建奎“中國青年科技獎”參評資格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說,此次事件性質極其惡劣,嚴重損害了中國科技界的形象和利益。我們對涉事人員和機構公然挑戰科研倫理底線、褻瀆科學精神的做法表示憤慨和強烈譴責。

懷進鵬表示,這幾天,中國遺傳學會、中國細胞生物學會、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及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已相繼發出嚴正聲明,表明中國科技界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態度,反對挑戰科學倫理的任何言行,中國科協堅決予以支持。

“中國科技界堅決捍衛科學精神和科研倫理道德的意志決不改變,堅決捍衛中國政府關於幹細胞臨牀研究法規條例的決心決不改變,堅守科技始終要造福人類、服務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初心決不改變。”懷進鵬說。

中國科協將密切關注事件進展,充分發揮科學共同體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爲國家有關部門開展事件的深入調查提供及時的智力和技術支撐。

懷進鵬表示,中國科協將進一步加大面向科技界的科研倫理道德的教育力度,以“零容忍”的態度處置嚴重違背科研道德和倫理的不端行爲,取消賀建奎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參評資格。

“我們將繼續加大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工作力度,爲科技創新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態環境。”他說。

■相關新聞

基因編輯峯會

項目存缺陷?不應臨牀試驗

新京報訊?(記者楊礪)昨日,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峯會迎來峯會最後一天。當天中午,峯會組委會主席、諾貝爾獎學者戴維·巴爾的摩代表組委會發布了“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峯會組委會聲明”。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聲明的內容相當於國際學術界在本次論壇上取得的共識。

聲明稱,在這次峯會上,我們聽到了一個出人意料和令人深感不安的說法,即人類胚胎被編輯和植入,導致懷孕和雙胞胎出生。我們建議進行獨立評估以覈實這一消息,並確定消息提到的DNA改造是否已經確定發生。即使上述內容得到了證實,程序上也是不負責任的,不符合國際準則的。

這一項目的缺陷包括醫療指示不足、研究方案設計不當、不符合保護研究對象福利的道德標準,同時,臨牀程序的開發、審查和實施均缺乏透明度。

組委會得出結論,臨牀實踐的科學理解和技術要求仍然有太大不確定性,風險太大,目前不應允許進行生殖細胞編輯的臨牀試驗。然而,過去三年的討論進展和本次峯會的討論表明,現在是時候爲相關試驗確定一個嚴格、負責任的標準了。

聲明中提到,本次峯會的舉辦是爲了評估不斷演變的科學麪貌、可能的臨牀應用,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大衆對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反應。雖然組委會讚揚體細胞基因編輯進入臨牀試驗的快速進展,但我們繼續認爲,在現階段,任何臨牀使用生殖細胞編輯仍然是不負責任的。

本版採寫(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許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