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俄國防部近日透露,俄正研究陸上機器人開展城市作戰戰術,以加速其實戰化應用。近年來,俄陸上機器人發展迅速,以“天王星-6”“暗語”等爲代表的機器人頗具軍事價值。

(原標題:俄陸上機器人嶄露頭角)

據俄國防部近日透露,俄正研究陸上機器人開展城市作戰戰術,以加速其實戰化應用。近年來,俄陸上機器人發展迅速,以“天王星-6”“暗語”等爲代表的機器人頗具軍事價值。

聚焦智能戰爭

俄陸軍總司令曾表示,應對未來智能戰爭,陸上機器人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10月,俄國防部牽頭出臺《2025年前俄軍用和軍民兩用機器人發展構想》,提出通過軍地交流以實現陸上機器人通用化、模塊化、多功能和高生存力的發展目標。俄軍還在“時代”軍事創新科技園設立首個機器人科技排,負責項目研發,目的是推動先進技術與智能戰場對接,確保機器人有效遂行戰鬥行動和支援保障任務。

譜系品類豐富

俄將陸上機器人分爲微型、輕型、中型和重型4類。其中,微型和輕型質量分別爲小於25千克和介於25至300千克之間,此類陸上機器人戰術價值較高。如“球體”微型偵察機器人直徑0.1米、僅重0.6千克,身負4個環形攝像機和特種紅外照明裝置,最遠探測距離達50米,適合執行巷戰環境下的隱祕偵察任務。

中型陸上機器人以“平臺-M”“暗語”戰鬥機器人和“天王星-6”掃雷機器人爲代表,其中車載式質量爲300至1000千克,自行式爲1000至1.8萬千克,它們多數情況可直接參與戰場行動。以“天王星-6”爲例,其可連續工作5小時,掃雷寬度1.7米;“暗語”可連續工作20小時,且具備兩棲作戰能力;“平臺-M”的持續作戰時間高達48小時。

重型機器人質量高於1.8萬千克,目前多爲在研狀態。此外,俄列裝有偵察、排雷、運輸、電子戰和三防機器人,基本形成偵察監視、火力打擊、作戰保障各要素齊整的陸上機器人作戰體系。

創新戰術戰法

俄多款陸上機器人已在敘利亞戰場嶄露頭角。其中,工程兵部隊使用“天王星-6”開展排雷作業,效率比使用人力提高10倍以上。作戰分隊操控6臺“平臺-M”和4臺“暗語”,在空中偵察力量支持下完成對敘東部一處要地的攻堅戰,僅用20分鐘就擊斃70多名敵人。

此外,俄依託院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機器人作戰編組課題。目前主要以5臺同類機器人爲一組,每個機器人可獨立遂行任務。比如,掃雷機器人編組中4臺同步在4個方向展開排雷作業,1臺處於雷區外備份或擔負指揮、警戒任務。(劉柯涵 劉磊娜)

高仰止 本文來源: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