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謝春風,勁松一幼園長於淵莘,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師德標兵、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教師李穎參與討論,呼籲全社會爲加強新時代教師心理建設保駕護航。謝春風表示,教師在工作中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和心理枯竭的問題。

原標題:如何解決教師職業倦怠? 專家教師呼籲“家校共育”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樊朔)10月23日,在新京報主辦的新時代師德風範論壇第二場主題對話上,與會專家就“如何加強新時代教師心理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謝春風,勁松一幼園長於淵莘,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師德標兵、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教師李穎參與討論,呼籲全社會爲加強新時代教師心理建設保駕護航。

教師壓力源於新時代對教師的高要求

新時代,面對學生羣體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壓力陡增,教師的心理建設也越來越引發關注。李穎表示,新時代不僅要求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還需要“立德樹人”,要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立德樹人這樣一個對老師的使命和責任而言,這種壓力是非常大的,不再是拿着一本書、一支粉筆,面對一塊黑板和一些孩子,不再只是教知識,今天老師身上所肩負的對於民族和國家未來的發展的責任會更大。”

謝春風表示,教師在工作中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和心理枯竭的問題。“教學惰性在日常循環往復的工作中很容易產生;教師的精力、能力不斷被透支,很多問題是這樣產生的。”

解決教師職業倦怠,需要“家校共育”

2019年7月,山東省五蓮二中的教師楊守梅因體罰兩名逃課學生被家長舉報,學校和教育局隨即做出處罰。楊守梅被扣發一年獎勵性績效工資,五蓮二中被責成新學年不再與楊守梅簽訂聘用合同,該教師也被納入五蓮縣信用信息評價系統“黑名單”。該事件在教師羣體中引發巨大反響,不少教師表示“當教師壓力太大了!” 人民日報對此曾發表評論,呼籲“善待基層教師,別動輒‘追加處理’。”

李穎坦言,教師壓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家長對學生的期待與教學成果不匹配。李穎表示,“老師在學校裏對學生的教育和家長的支持、配合中間是出現了一些偏差的。家長如果能像絕大多數老師一樣肩負着孩子的現在還有民族的未來,很多孩子的問題、家校合作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於淵莘透露,勁松一幼從2006年起就開始進行鍼對解決教師職業倦怠、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及專業認同的研究。針對教師職業倦怠,勁松一幼目前正着力於和家長建立“家園共育”的關係。“我們要在接納和共情的前提下去理解什麼是共育,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把接納和共情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平臺上。”

全社會應爲新時代教師心理建設保駕護航

“教師是良心活,如果心出了問題,行爲肯定會錯亂。”謝春風表示,教師需要紅線,需要高壓線,也需要被信任,被呵護,被尊重。未來,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家長需要通力配合,共同把師生關係、家校關係處理好,孩子們的成長就會更好。

李穎表示,在教學生活中,所有教師一定會努力學着更加勇敢和堅強。“但同時,我也呼籲政府、媒體以及全社會爲老師管束學生、大膽做教育保駕護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