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

别样磁器口

这里说的码头就是磁器口码头了,而这个古镇就是磁器口古镇,也就是之前的龙隐镇。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

别样磁器口

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最早叫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因白岩寺而得名。因真龙天子建文帝朱允炆曾隐于此,后来世人将宝轮寺易名龙隐寺,所在白岩场也改称龙隐镇。龙隐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为川东名刹,龙隐镇也随之沾了光。

别样磁器口

在磁器口,有“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因时间关系,偶们只逛到了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宝轮寺。这次和闺蜜一起去逛磁器口,我带了刚入手的智云Smoonth Q手机三轴稳定器。有了它,手机拍摄更加稳定自如,很轻便,操作简单,拍照片、拍视频、推拉摇移,一只手就能控制拍摄,另一只手还能腾出来吃小吃呢:)

别样磁器口

宝轮寺建于唐初,鼎盛时有僧侣300多人,香火旺盛。据说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是全木结构。更为奇特的是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边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事后在“九石缸”发现。

别样磁器口

龙隐镇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器。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镇上瓷器业鼎盛时达七十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后来,就将龙隐镇改为了瓷器口;再后来,因 “ 瓷 ” 字通 “ 磁 ” ,便叫做了磁器口。

别样磁器口

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别样磁器口

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其实每次去都没有走完,只是顺着人流随意走了其中的几条街道。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据说从前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偶们也只有从现在的热闹来想象当时的繁华了。

别样磁器口

古镇磁器口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江边的麻将桌,沿江而设,这气势真够壮观啊!

别样磁器口

磁器口的美食排名前茅的是古镇鸡杂,来这里的游客几乎都要坐下来品尝这地道的川味,爆炒的鸡杂,加上一碗卤水豆花,麻辣甜香交错,味蕾蠢动,欲罢不能。

别样磁器口

别样磁器口

古镇还有很多小吃,比如糍粑、凉粉、藕粉、酸辣粉、麻糖等等,一边走一边吃,乐在其中。

别样磁器口

徜徉在古镇小巷,会邂逅很多“重庆味道”,比如,这个有趣的台阶,全部都是重庆的地名。

别样磁器口

山城的建筑几乎都是依山而建的,到处可见台阶和四通八达的小巷。

别样磁器口

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有前面说过的建文帝朱允炆隐蔽宝轮寺;有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在磁器口开办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大的炼钢基地;有抗日战争时期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的省立教育学院任教;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

别样磁器口

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磁器口古镇的神秘色彩。 我还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块碑石,是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题字的。

古镇是活的。现在还有很多居民生活在里面,油盐柴米、下棋打牌,日子就这样如水般流淌。

别样磁器口

看见一位老太太坐在巷子门口卖自己做的毽子,我在猜测毽子里面是不是塞的铜钱。

别样磁器口

代写书信的人越来越少了,老爷爷会不会感到寂寞呢?

别样磁器口

纳鞋底也是四川农村的一种手工活,一般的姑娘、媳妇都会做的,有的图案还绣得非常漂亮呢。偶也在做十字绣,深知这个活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蜀绣也是非常有名的,古镇上也有这样一些阿姨坐在店里,戴着老花眼镜慢条斯理地绣着。记得以前外婆家也有这样的东西哦,在磁器口看到了很多。

别样磁器口

山城的神韵就在这一针一线之间了。

别样磁器口

四川人“好”吃。虽说这重庆早就脱离了四川省成为了直辖市,喜欢美食是绝对不会因为这个而改变的。作为西南部的重点城市,重庆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海纳百川,吸收了多方的美食,相信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美食。

别样磁器口

别样磁器口

著名的“陈麻花”,在瓷器口上一溜的门面,都自称是最最正宗的,没有考证过到底哪家才是。不过你要买的话,就找本地人排队最多的那家哦,不管是不是最正宗的,但是味道一定是最好的。不买也没关系,可以免费品尝,多吃两块,店家也不会说什么的,当然,麻花也是价廉物美的手信礼品。

别样磁器口

别样磁器口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

别样磁器口

别样磁器口

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只不过,茶馆装修得更为时尚了。当然也有不少人在茶馆打麻将、下象棋、玩长牌的。特别是据说古镇还有“打火龙”和“金钱板”的习俗,很少见到。

别样磁器口

别样磁器口

钟家院的主人为磁器口土生土长的钟云亭老先生。相传他自幼聪颖,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从而经亲友引荐而受到慈禧太后的接见并最终成为慈禧太后的外采办,就是负责物品采购工作,经常出入皇宫大门,为慈禧采办金银珠宝和山珍皮货,很受重用。后来,钟云亭获准告老还乡,便在北京请人设计了房屋图纸,回到老家磁器口修建房子,这便是现在的钟家院。

别样磁器口

大院坐北朝南,面对嘉陵江,背靠白岩山,在古代风水中称为“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在钟家祖先的牌位前面用玻璃罩起来的那条青龙你可不能小觑了,那是钟先生特地请了风水先生来考察了钟家院的实地后请回来的哦。钟家传人说了,这个院子里除了这个牌位和青龙绝不能移动,其余的家具管理处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摆放,可见它的重要性了。

别样磁器口

有一些店家还请来了老外做“招牌”,飞饼、沙画......店门口总是站满了看热闹的游客,当然店铺的生意也因此好了很多。

别样磁器口

别样磁器口

徜徉其间,可以重温明清的历史,重品民俗风情。

从磁器口横街逛进去,发现这条街一直通往轻轨站的小巷全部都开发出来了,新开了许多商铺、茶室、咖啡馆、工作室等等,和以前相比,古镇又多了一些浪漫的情调,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前来休闲购物。

别样磁器口

三五知己,围烛而坐,品的是花茶,聊的是世事。

别样磁器口

一人、一座、一茶,竟与窗外的喧哗恍如隔世。。。。。。

别样磁器口

其实,我更喜欢磁器口的夜晚。

游客少了,灯笼亮了。漫步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

去除了白日的喧嚣,这个时候的古镇才是真实的,别样的......

别样磁器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