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留傳這樣一首民謠:“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伕划着船向碼頭停靠。“萬盞明燈”:是指形容碼頭上商賈雲集,入夜後各自點亮油壺、電石燈和汽燈如繁星閃爍。

別樣磁器口

這裏說的碼頭就是磁器口碼頭了,而這個古鎮就是磁器口古鎮,也就是之前的龍隱鎮。昔日磁器口碼頭的繁榮景象,至今還深深地留在“老重慶”的記憶裏。

別樣磁器口

古鎮磁器口位於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人。最早叫白崖場,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因白巖寺而得名。因真龍天子建文帝朱允炆曾隱於此,後來世人將寶輪寺易名龍隱寺,所在白巖場也改稱龍隱鎮。龍隱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爲川東名剎,龍隱鎮也隨之沾了光。

別樣磁器口

在磁器口,有“九宮十八廟”之說,寶輪寺、雲頂寺、復元寺、文昌宮……不一而足。因時間關係,偶們只逛到了現在得以保存下來且較完好的寶輪寺。這次和閨蜜一起去逛磁器口,我帶了剛入手的智雲Smoonth Q手機三軸穩定器。有了它,手機拍攝更加穩定自如,很輕便,操作簡單,拍照片、拍視頻、推拉搖移,一隻手就能控制拍攝,另一隻手還能騰出來喫小喫呢:)

別樣磁器口

寶輪寺建於唐初,鼎盛時有僧侶300多人,香火旺盛。據說大雄寶殿的建築內外結構未用一顆鐵釘,是全木結構。更爲奇特的是大雄寶殿佛爺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邊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鴨投入井內,事後在“九石缸”發現。

別樣磁器口

龍隱鎮改名爲磁器口,源於瓷器。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爲龍隱鎮的主要產業。鎮上瓷器業鼎盛時達七十餘家,外地裝運的船隻停滿了大碼頭,繁榮了古鎮的經濟。後來,就將龍隱鎮改爲了瓷器口;再後來,因 “ 瓷 ” 字通 “ 磁 ” ,便叫做了磁器口。

別樣磁器口

自明、清時期以來磁器口古鎮名揚巴蜀大地。昔日這裏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水陸碼頭,爲嘉陵江下游物資集散地。那經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爲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

別樣磁器口

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其實每次去都沒有走完,只是順着人流隨意走了其中的幾條街道。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據說從前碼頭上從早到晚,水陸兩路,商旅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偶們也只有從現在的熱鬧來想象當時的繁華了。

別樣磁器口

古鎮磁器口昔有“三多”:廟宇多、名人足跡多、茶館多。江邊的麻將桌,沿江而設,這氣勢真夠壯觀啊!

別樣磁器口

磁器口的美食排名前茅的是古鎮雞雜,來這裏的遊客幾乎都要坐下來品嚐這地道的川味,爆炒的雞雜,加上一碗滷水豆花,麻辣甜香交錯,味蕾蠢動,欲罷不能。

別樣磁器口

別樣磁器口

古鎮還有很多小喫,比如餈粑、涼粉、藕粉、酸辣粉、麻糖等等,一邊走一邊喫,樂在其中。

別樣磁器口

徜徉在古鎮小巷,會邂逅很多“重慶味道”,比如,這個有趣的臺階,全部都是重慶的地名。

別樣磁器口

山城的建築幾乎都是依山而建的,到處可見臺階和四通八達的小巷。

別樣磁器口

最使這千年古鎮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來過磁器口古鎮,不少已成爲老人們回憶的佳話。有前面說過的建文帝朱允炆隱蔽寶輪寺;有20世紀初四川總督劉湘在磁器口開辦鍊鋼廠、機修廠,成爲四川最大的鍊鋼基地;有抗日戰爭時期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在這裏的省立教育學院任教;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丁肇中,在抗戰時期就曾就讀磁器口正街寶善宮內的嘉陵小學;《紅巖》小說中的“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

別樣磁器口

據老人們講,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老輩人都見過,而且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一棟房子裏,只是說不清是那一棟了,這更增添了磁器口古鎮的神祕色彩。 我還在一個角落裏發現了一塊碑石,是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題字的。

古鎮是活的。現在還有很多居民生活在裏面,油鹽柴米、下棋打牌,日子就這樣如水般流淌。

別樣磁器口

看見一位老太太坐在巷子門口賣自己做的毽子,我在猜測毽子裏面是不是塞的銅錢。

別樣磁器口

代寫書信的人越來越少了,老爺爺會不會感到寂寞呢?

別樣磁器口

納鞋底也是四川農村的一種手工活,一般的姑娘、媳婦都會做的,有的圖案還繡得非常漂亮呢。偶也在做十字繡,深知這個活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蜀繡也是非常有名的,古鎮上也有這樣一些阿姨坐在店裏,戴着老花眼鏡慢條斯理地繡着。記得以前外婆家也有這樣的東西哦,在磁器口看到了很多。

別樣磁器口

山城的神韻就在這一針一線之間了。

別樣磁器口

四川人“好”喫。雖說這重慶早就脫離了四川省成爲了直轄市,喜歡美食是絕對不會因爲這個而改變的。作爲西南部的重點城市,重慶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礎上,海納百川,吸收了多方的美食,相信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這裏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美食。

別樣磁器口

別樣磁器口

著名的“陳麻花”,在瓷器口上一溜的門面,都自稱是最最正宗的,沒有考證過到底哪家纔是。不過你要買的話,就找本地人排隊最多的那家哦,不管是不是最正宗的,但是味道一定是最好的。不買也沒關係,可以免費品嚐,多喫兩塊,店家也不會說什麼的,當然,麻花也是價廉物美的手信禮品。

別樣磁器口

別樣磁器口

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閒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在陪都期間,這一個小鎮茶館達100多個。其特色是“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有川劇坐唱(打圍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揚琴)、荷葉清唱更普遍是說書茶館。

別樣磁器口

別樣磁器口

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只不過,茶館裝修得更爲時尚了。當然也有不少人在茶館打麻將、下象棋、玩長牌的。特別是據說古鎮還有“打火龍”和“金錢板”的習俗,很少見到。

別樣磁器口

別樣磁器口

鍾家院的主人爲磁器口土生土長的鐘雲亭老先生。相傳他自幼聰穎,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從而經親友引薦而受到慈禧太后的接見並最終成爲慈禧太后的外採辦,就是負責物品採購工作,經常出入皇宮大門,爲慈禧採辦金銀珠寶和山珍皮貨,很受重用。後來,鍾雲亭獲准告老還鄉,便在北京請人設計了房屋圖紙,回到老家磁器口修建房子,這便是現在的鐘家院。

別樣磁器口

大院坐北朝南,面對嘉陵江,背靠白巖山,在古代風水中稱爲“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在鍾家祖先的牌位前面用玻璃罩起來的那條青龍你可不能小覷了,那是鍾先生特地請了風水先生來考察了鍾家院的實地後請回來的哦。鍾家傳人說了,這個院子裏除了這個牌位和青龍絕不能移動,其餘的傢俱管理處可以根據需要隨意擺放,可見它的重要性了。

別樣磁器口

有一些店家還請來了老外做“招牌”,飛餅、沙畫......店門口總是站滿了看熱鬧的遊客,當然店鋪的生意也因此好了很多。

別樣磁器口

別樣磁器口

徜徉其間,可以重溫明清的歷史,重品民俗風情。

從磁器口橫街逛進去,發現這條街一直通往輕軌站的小巷全部都開發出來了,新開了許多商鋪、茶室、咖啡館、工作室等等,和以前相比,古鎮又多了一些浪漫的情調,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前來休閒購物。

別樣磁器口

三五知己,圍燭而坐,品的是花茶,聊的是世事。

別樣磁器口

一人、一座、一茶,竟與窗外的喧譁恍如隔世。。。。。。

別樣磁器口

其實,我更喜歡磁器口的夜晚。

遊客少了,燈籠亮了。漫步在溼漉漉的石板路上,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

去除了白日的喧囂,這個時候的古鎮纔是真實的,別樣的......

別樣磁器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