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現在,寧南縣森林草原防滅火專業撲火隊早已不需要隊員自己補充裝備了。這是火災高發期,他們還是寧南縣專業撲火隊的隊員。

(原標題:四川西昌市經久鄉森林大火:小城離開了18位撲火員)

小城離開了18位撲火員 村民:每次都叮囑平安歸來

封面新聞前方報道組

金沙江邊,寧南縣城,在平原地區還是春日緩至時,這個被稱爲整個涼山州最熱的縣城,已經迎來了屬於它的盛夏,藍天白雲,陽光熾烈。

這個季節,小城裏的豆製品店老闆鍾生文無暇顧及生意,擅長修車的鄭宏已經很久沒有拿起千斤頂,住所與他們只隔百米的樊桂偉,已經有大半個月沒有回家……

小城離開了18位撲火員 村民:每次都叮囑平安歸來

鍾生文的豆腐店

這是火災高發期,他們還是寧南縣專業撲火隊的隊員。儘管成立僅3月有餘,但這支隊伍由原本鎮上的民兵隊“優化”而來,其中不乏撲火經驗豐富的撲火“老手”。

過去許多年,他們守護着這個國家生態重點功能區,也守護着自己的家。

3月30日下午15時許,西昌發生森林火災,當天晚上,寧南縣專業撲火隊接到任務,啓程趕往現場。

最終,這場數百公里外大火,帶走了18名撲火隊員和1名嚮導的生命,一夜之間,也改變了小城原本的和緩悠閒。

沒有局外人

寧南縣城寧遠鎮,披砂村和天鶴村,兩個相聚不足兩公里的小村莊,是15位遇難撲火隊員的家鄉,巨大悲慟,村莊變得安靜,大家幫助安慰家屬、幫襯看着農活、一起摺紙祭奠……所有人都忙碌於接受現實和悲傷緬懷,一位犧牲隊員才六、七歲的兒子對着大家說,“他們說我爸爸去打火被火悶到起不來了,說他是大英雄!”

“當時心都揪起來了。”對於這裏的村民們而言,這是一次集體的失去。小城太小,街道太小,幾乎村裏的每個人,都能找到和這17位隊員之間或直接或千絲萬縷的關係。一位在家等待開學的女孩發現,隊員中有小學同學的舅舅,有弟弟同學的哥哥,還有自家附近那個笑聲爽朗的修車工人。另一位一次性失去兩位哥哥的村民,匆匆從外地趕回家後,在遇難名單中發現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那是他的小學同學。還有一位在西昌工作的媒體人,發現幾乎所有的遇難隊員都是他的同學,他們都畢業於當地的同一所高中……

小城離開了18位撲火員 村民:每次都叮囑平安歸來

披砂村

事實上,村民們幾乎很難在第一時間想起這些隊員的特質。在除了“好人”、“人很好”的第一評價以外,他們發現自己早已習慣了這支撲火隊的存在,習慣了看他們匆匆忙忙集合,大汗淋漓訓練,然後在每次碰見出征前,不管誰碰見了,都一定會上前叮囑“注意安全”、“平安歸來”。

儘管在三個月前,寧南縣林草局纔對新組建的寧南縣森林草原防滅火專業撲火隊進行授旗,但這並不是一支全新的隊伍。

知情人透露,這支隊伍全員共計81人,其中不少是對從前的民兵隊伍‘精銳’化,成員除了基本上都有豐富打火經驗外,還有就是一顆熱心腸。

這次,村民劉牧失去自己兩個哥哥——劉兵和劉軍。其中,劉軍是喫“百家飯”長大的,村裏不管誰有什麼事,只要招呼一聲,他一定幫忙;劉兵對修水管、砌牆這些活計從不在話下,做菜也好喫,遇到誰家有紅白喜事,還會去幫忙算賬,“其他的隊員也是,包括疫情期間,他們有的話不多,有的很開朗,個性千差萬別,但是做起事都一樣靠譜。”

隨時準備着

對於寧南縣的羣衆而言,山火併不是陌生的存在。這裏是國家生態重點功能區,豐富的林草資源,讓森林防火成爲一件需要下大力氣的功夫,在每家每戶的門邊,除了防疫知識,一定會有的就是森林防火的倡議提醒。

鄭宏是位喜歡倒騰車的撲火隊員,他將自己的微信號取名爲“車隨緣”,但儘管這樣,一旦接到撲火隊的通知,不管在修車還是試車,他一定會放下手中的車,第一時間趕往。這份撲火的熱忱,他的表姐小莉並不意外,“因爲他爸爸也是林場工人,在我們小時候,總是會給我們將撲火的故事。”

在鄭宏遇難後,小莉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很多年前,表弟剛開始撲火時自己去補充一些裝備,然後興奮地分享給他們看,“他真的特開心,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到現在,寧南縣森林草原防滅火專業撲火隊早已不需要隊員自己補充裝備了。據寧南縣政府官網信息,今年1月13日林草局就發佈招標信息,採購2020年需要使用的裝備,隨後,防火效果更好的打火服、風力滅火機等設備的購入,“就是說的要打造專業撲火隊。”

時刻準備着,這是這支撲火隊所有隊員的狀態。儘管生活中,他們還是豆腐乾店的老闆、農家樂的負責人、修車工人、建築工人,但事實上,在半年的森林防火期外,他們時常會有些突發協助工作。

“今年疫情期間,他們就跑上跑下,幫助宣傳和隔離,一點都沒推辭。” 在劉牧的記憶中,不管是在田間地頭、工地廠房,接到火情,撲火隊員們都是會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前往。

小城離開了18位撲火員 村民:每次都叮囑平安歸來

樊佳偉生前照片

撲火隊員樊桂偉已經從年前忙到現在,忙得過年時家裏都沒貼對聯。他的嫂嫂記得,自家小叔子已經半個月沒有回家了,忙起來喫住就在隊裏。他的話不多,家裏三個孩子、妻子、還有老人的開支基本都靠他一個人,不用撲火時,他會去村頭的大榕樹下賣米酒,或者到處打零工,“那天撲火時,給他媳婦打電話說火太兇了,就沒說啥了。”

大家都習慣他的忙碌,想着催他回家喫頓好的補充下。直到第二天,一陣喧鬧,他再也無法歸來,“他的摩托車,去撲火隊時騎出去了,一直還沒有騎回來。”

活着的和記住的

只要活着的人活着,死去的人就不會死去。

離開的撲火隊員和嚮導,所有人都開始想要從那些曾經忽視的日常中,抓取到更多關於他們的記憶。

“聽到他去世時,我正在上網課,眼淚一下就出來了。”得知鍾生文去世後,田甜很久都不能平靜。作爲他大女兒的任課老師,田甜對這位父親最深的印象,就是班裏有學生生病,但是家長沒法馬上趕到時,這位撲火隊員馬上抱着孩子就去了醫院。

這樣寬厚和善的父親,教出的女兒,“是活潑懂禮貌愛籃球,有點調皮的女生。”當田甜問候女孩時,她的回覆剋制周到,“我的其餘親戚和我爸的同事都在,現在還好,謝謝老師。”

撲火隊員李洪剛,在他留下的短視頻中,他分享做菜、訓練、生活,從不計算拍攝角度,即使是整張臉都對着屏幕,依然笑得開心暢然。事發前兩天,他在聯繫遠方的好友小天,約好一起喫烤全羊,一直以來,他對朋友好,對家人更好。小天記得,每次一幫人出去玩,到了飯點兒,李洪剛一定會先回家給父母做好飯菜再出來找他們,“他一直都想成爲一名軍人,心裏是有報國夢的。”

小城離開了18位撲火員 村民:每次都叮囑平安歸來

撲火隊員李洪剛

還有犧牲的嚮導馮才勇,42歲,家住在火災發生地附近的柳樹樁。他家的房子,是去年新修的一棟兩層樓房,內外牆都還沒有裝修,打開門,堂屋內空蕩蕩的,沒有像樣的傢俱。“孩子都在讀書,開支大,修房子的錢,都是借來的。” 鄰居冉啓光說,就在出事當天,馮才勇都還在裝修房子,運來的磚頭和水泥,還堆在門口,沒有來得及收拾。

也有萬幸的。

24歲的陳科金,生活中也會搞怪的年輕人,在視頻平臺上他給自己取名“小草莓”,在置頂的狀態中,他展示着妻子孕檢的報告單,分享升級成“準爸爸”的喜悅。在災情發生後,數萬留言湧進賬號,祈禱他能平安歸來。

3月31日,四川省人民醫院燒傷科兩名專家對西昌森林火災中負傷的三名撲火隊員進行會診,經診斷,撲火隊員陳科金全身燒傷面積50%,屬於特重度燒傷;撲火隊員陳友衝全身燒傷面積30%,爲重度燒傷;撲火隊員嶽仕明全身燒傷面積2%,爲輕度燒傷。目前3名負傷人員生命體徵穩定。

陳科金的妻子在朋友圈發文,“上天保佑了我的老公,我寶寶的爸爸,爸媽他們的兒子還在,還在,還在,沒有生命危險。感謝各位親朋好友的關係與祈禱,再一次謝謝大家。”

(除撲火隊員外,其他均爲化名)

羅崇緯 本文來源:封面新聞 責任編輯:羅崇緯_NB120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