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2月3日,是2018年最後一個月的首個交易日,外匯市場迎來開門紅。今日開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便迎來強勢大漲,以6.9280開盤,而上個交易日即11月30日收盤於6.9590。也就是說,人民幣對美元開盤就上漲310個基點。

  截至12月3日晚間6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8852,盤中漲幅達428點,相對於上個交易日收盤,漲幅已突破730點,升幅如此之大爲年內少有。

  再看離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開盤於6.9501,截至晚間6時30分報6.8862,日內漲幅逾600點。

  “中美就經貿問題達成共識!”從阿根廷G20峯會上傳出的這一消息席捲世界。這對於外匯市場無疑是重大利好。

  人民幣迎來的這一新行情,也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回顧11月份人民幣行情,月初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9670,月末報6.9357,11月當月平均值爲6.9351。

  單從平均值來看,近幾個月來,人民幣對美元依然保持上升態勢,一定程度上意味着11月份人民幣依然面臨貶值壓力。今年7~11月,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值分別爲6.7034、6.8433、6.8445、6.9264、6.9351。可見,人民幣對美元下半年來持續面臨貶值壓力。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近日發佈的《2019年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爲,2018年人民幣匯率運行呈以下特徵:一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年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延續2017年走勢,整體穩中趨升。但4月下旬以來,受美元指數迅速走強、中美利差縮小,尤其是美聯儲再次加息和貿易戰升級等影響,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加大。8月24日央行重啓匯率逆週期因子管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幅度開始收窄。二是市場對匯率波動容忍度加大,市場主體結售匯行爲保持理性。前10個月結售匯逆差爲309.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72%。三是人民幣匯率走勢是內外部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受內部經濟下行、貿易順差縮小和貿易戰升級、新興市場風險上升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相對於2017年較爲弱勢,尤其在三季度下跌較快。四是央行更加重視預期管理。爲避免在岸外匯市場的“羊羣效應”,央行相繼重啓外匯風險準備金要求和逆週期因子,有效熨平了市場過度波動,穩定了在岸匯率預期。離岸市場方面,通過發行離岸央行票據,有效管理離岸匯率走勢。

  同時,外匯市場存在穩定因素:一是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會加大外部資金流入,外匯供求總體保持穩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逆週期因子將繼續發揮穩定匯率的作用,而且央行政策工具箱中穩定匯率的工具較多,未來人民幣匯率預期更加穩定,人民幣單邊大幅貶值的空間不大。二是隨着央行在離岸市場可以發放央行票據,離岸人民幣匯率預期會更加穩定,離岸人民幣匯率將圍繞在岸人民幣匯率上下震盪,而非長期偏強或偏弱。三是美國經濟擴張週期進入後半程,中美貿易戰對其通脹的影響、新興市場脆弱性上升等方面都會加大美國經濟的潛在風險,對美聯儲加息有擾動作用。從整體來看,預計2019年人民幣匯率將穩中趨貶,但仍在可控區間內。

  每日經濟新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