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遊客前來李子壩打卡

當初建站時,就把軌道的主結構和房子的主結構分開了

李子壩站是先修軌道橋墩,再施工建設居民樓

要問如今主城最走紅的城市景觀有哪些,恐怕許多人都會提上一句“李子壩軌道列車穿樓”。在很多外地遊客眼中,軌道李子壩站的景色就是重慶這座山水魅力城市的一個縮影。

每日,無數遊客慕名前來,在此拍照留影,感嘆山城地形地貌的奇特和公共交通方式的多樣。每次看到此情此景,有一位老軌道人心裏就會由衷地欣慰。他,就是市軌道交通院士專家工作站站長沈曉陽,重慶軌道交通的首批建設者和帶頭人,軌道2號線當年就是他帶領軌道人攻堅克難修建而成。

近日,沈曉陽接受了都市熱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談起了李子壩站修建背後的故事。

軌道列車穿樓而過,李子壩一戰成名。如今,李子壩站成爲許多遊客來渝參觀的必去打卡地。那麼,有山有水的李子壩站,到底還藏有多少祕密呢?它周圍又有哪些好喫好玩的呢?且看我們的系列報道……

日本專家否定2號線經過李子壩

“上世紀80年代,重慶就規劃設想了兩條軌道交通線路,一條靠近長江,由朝天門七星崗一直到沙坪壩,另一條靠近嘉陵江,由朝天門解放碑一帶經李子壩大坪延伸到大渡口,現在的軌道2號線,其實基本走向就與後一條相近。”在軌道李子壩站的巴渝舊聞館內,沈曉陽回憶起二三十年前修建軌道2號線的往事。

早在1982年,沈曉陽就開始從事城市公共交通研究工作,1992年任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市軌道交通公司副經理。從此,他投身重慶軌道交通事業20餘年,而作爲重慶軌道交通建設工作的帶頭人和主要倡導者,他最引以自豪的就是主持建成了全國第一條跨坐式單軌交通系統,如今的軌道2號線。

上世紀90年代末,2號線建設之初,日本單軌專家石川正和來渝考察。在得知2號線規劃經過李子壩、佛圖關一帶時,對方明確給出了否定的意見。“按照經驗,修建跨座式單軌線路時,旁邊必須有公路,便於汽車和起重機將重達幾十噸的軌道樑架設到橋墩上。而日本專家發現李子壩佛圖關附近都是公園,坡度又高,起重機等機械根本無法到達鋪軌地點。”至今,沈曉陽還能清晰回憶起日本專家甩着腦袋否定2號線經過李子壩的場景。

他帶領技術團隊攻克難關

“外國專家的一句‘不可能’,讓我覺得特別刺耳,但卻沒有磨滅我們建設軌道2號線的決心。”沈曉陽說,當時,國外對軌道交通建設的核心技術進行了封鎖,能拿到的資料很少。他帶領技術團隊查閱了大量資料,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終於自主研發了單軌運梁機和架橋機。“後來,李子壩佛圖關這一段以及佛圖關到大坪這段隧道,起重機無法吊裝軌道梁,都是用了我們自己研發的軌道梁鋪設利器成功施工的。”

2005年,軌道2號線一期工程建成投運。重慶軌道人不僅完成了曾被外國專家預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掌握了建設單軌交通的技術體系,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單軌設計規範、施工驗收規範以及車輛設計規範。

2013年4月,受邀來渝參加國際單軌論壇的石川正和還特意找到沈曉陽這位老朋友,連聲稱讚“了不起,重慶的單軌建設真讓人佩服”。

獨闢蹊徑採取站橋分離施工

去過軌道李子壩站的朋友都知道,這兒之所以成爲熱門景點,最大的亮點就是:2號線列車從居民樓穿過,樓即是站,站即是樓。很多市民遊客也很好奇:當初怎麼決定把軌道車站修建在居民樓裏呢?到底是先修建居民樓,然後在樓中打洞修2號線,還是2號線修好後再蓋的樓房呢?

對此,沈曉陽回憶,早在軌道2號線規劃時,考慮到客流量和線路走向因素,就定址在李子壩建站。1998年修建2號線時,在李子壩站的相同地點,一棟居民樓建造計劃也已敲定。有關部門討論再三,決定樓與軌道車站共存。

“如何在修建居民樓的同時建設李子壩站?且軌道運行不能對居民有影響。這是一道大難題。當時,軌道2號線李子壩站的設計由鐵二院負責,居民樓設計由我市一所高校設計院負責。”沈曉陽說,兩個設計單位經過多次對於建築結構的協調和審查,修改了多次設計圖紙,最終敲定了李子壩站建造方案:李子壩站採用站橋分離的設計施工,即預留的軌道橋墩直接打樁到地面固定,待橋墩修建後,居民樓再開始施工建造。“說通俗點,這就像是在立交橋外面建造一棟房屋把橋和橋墩包裹住,但立交橋和房屋沒有任何接觸。因此,2號線列車通過李子壩時,軌道梁和橋墩會有些許振動,但車站所處的這棟居民樓裏,卻一點也感覺不到。“因爲軌道的主結構和房子的主結構是徹底分開的,所以哪怕是把房子拆掉,也完全不會影響軌道的運行。”

沈曉陽說,1999年,爲了論證這套設計對居民樓沒有噪音和振動等影響,他們還特意委託法國的一家建築設計諮詢分析公司,對方派出一名德國工程師來到重慶,經過軟件測試,並建模動態分析,出具了這套設計方案可行的分析性報告。這給建設者修建李子壩站喫了定心丸。

記者瞭解到,軌道2號線在李子壩穿越的這棟樓房,1樓至5樓是商鋪,9樓至19樓是住宅,中間6樓至8樓是軌道交通區域。其中,6樓是站廳,7樓是設備層,8樓是站臺層,列車穿樓的長度(也就是站臺)有132米。而支撐列車軌道梁的6根橋墩均有38米高,直接打樁到地面地基中,從而確保2004年2號線通車後,列車穿樓而過時對居民樓沒有任何影響。

記者手記

2號線是他的孩子

幾年前,沈曉陽從市軌道交通集團領導崗位上退休,擔任市軌道交通院士專家工作站站長。此後,廣邀國內外專家來渝,與重慶軌道建設者交流合作,就成了沈曉陽的主要工作內容。“我現在的任務,就是要盡力爲重慶培養出更多的軌道專家。”沈曉陽笑着說。

也許,許多讀者與我有着同樣的疑問,對軌道2號線有着20多年感情的沈曉陽,有沒有最喜歡或者最滿意的車站?因爲職業習慣的緣故,我想從他口中再挖一個類似李子壩站這樣的猛料。可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沈曉陽連連擺手,回答說:“不不不,2號線的一切,我都喜歡。軌道2號線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當年是我和同事們辛勤勞作把它‘養大的’。”短短的一句玩笑話,流露出他對軌道2號線對濃濃的愛。

沈曉陽說,最近他在整理30年來的筆記,因爲太多,所以,經過多次的篩選,撕掉空白紙等,最後,整理出來一大箱。聽聞這次記者來採訪,他特意把筆記都翻看了一遍,滿是回憶,感觸良多。每當他從牛角沱的家中坐上2號線,總是禁不住四處打量眼前熟悉的2號線,看看車廂看看車站,他也會時常來到李子壩站,總是忍不住停下腳步,看着觀景平臺上留影的遊客,陷入回憶……記者 周圓 張月 郎建榮 攝影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