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在央视一套首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

乔致庸弃文从商,怀抱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梦想,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岂不知东阿县境内也有一处所谓的“乔家大院”。

东阿县鱼山镇黄河岸边的后殷村,立村

(殷家大院旧貌)

东阿:黄河岸边的”乔家大院”,明嘉靖南京兵部侍郎的殷家大院

于明朝中期。殷姓始祖为明嘉靖时期的南京兵部侍郎殷学,二世祖殷三礼明万历时期的宗人府经历。殷姓族人靠着祖先的荫护,一直人丁兴旺,家道殷实。殷家大院始建于晚清,占地十余亩,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

年近八旬的殷姓族人殷际常说,殷家大院的主人叫殷际莲,现在定居北京,他的高祖本来做小生意,在东阿县城(现平阴县东阿镇)卖煎饼,因为做的煎饼好吃,生意越来越红火,慢慢地积累了不少家产。因为是小生意,所以那时候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而已。

殷家的鼎盛开始于殷家两兄弟:殷培塾、殷培厚,殷培厚是殷际莲的祖父。殷际常说,在古代,很多人挣钱后,置办家产,除了修房盖屋,就是购置土地。到殷际莲祖父这一辈,殷家在黄河东的东平有五六百亩地,在黄河北有六七百亩地。那时候,因为耕种一千多亩地,所 (殷家大院北屋)

东阿:黄河岸边的”乔家大院”,明嘉靖南京兵部侍郎的殷家大院

以,殷家还喂养着几十头牲口。并且家里雇佣着长工和短工来耕种这一千多亩地。夏季收成按两成的比例作为长工的报酬,秋季收成按三成的比例作为长工的报酬。殷家除了拥有一千多亩地之外,还有油坊、造纸、皮袄、阿胶、黑枣等产业。后来,在县城里,又相继经营自行车行和杂货铺。殷家生产的阿胶和黑枣一般不在本地销售,全部运送到上海、无锡等地,换回红糖和大米。殷培塾、殷培厚兄弟,靠着自己的苦心经营,不但一步步完成了财富积累,而且还赢得了“殷大善人”的美誉。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殷际莲作为“地主”的后代,和其他亲属一起奔走他乡。至今,殷培厚的后代落户在东北、内蒙、山西和北京的也不少。殷际常说,殷家祖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主”,他们在耕种一千多亩地的 同时,开始走出去,到南方做生意。殷际莲的爷爷经常去南方,每年都会把挣得的银两送回家里,这也使得殷氏家族的财富越聚越多。他们富裕之后,并没有成为守财奴。

后殷村村东几十米远就是黄河,原来这里是一个渡口。因此,南来北往的人都要经过这里。这些南来北往的人中,也很多是穷人,因为身无分文,经常在渡口附近露宿。殷大善人看到这些,就在靠近渡口的场院里修盖了几十间房屋,专门让那些流浪的穷人住宿,并且,还为穷人免费提供吃喝。对于附近的穷人,殷大善人也不吝啬,他专门让人做了很多棺材,为那些没有钱发丧的穷人免费提供棺材。

“年好过,春难熬”。每年春季,青黄不接,就有很多穷人没有粮食吃。有的穷人就把袋子放在殷大善人门口,想得到施舍。殷大善人从来都不会拒绝,他把粮食装满袋子就转身回家。传说有一位土匪听说殷大善人乐善好施,就打扮成穷人闯到殷培塾家里,自称生活困难,需要给一些钱。殷培塾二话不说,让家人拿出很多铜钱给了土匪。并且询问土匪,这些钱是否够用。这个土匪为殷大善人的善良所感动,转身就出了殷家大门。

殷际常说,殷家家族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大地主”,但是,祖上教育后代要厚待庄乡邻里,见到穷人就伸手救济一下。特别是对庄乡爷们,都是毕恭毕敬,严格按照庄乡辈分称呼村里庄乡。不像有的地方,地主家的人就高人一等,穷人见了地主家的人都会低三下四的。正是因为殷家家族家风淳厚,乐善好施,所以,在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中,后殷村的庄乡因为怕殷家家族受到冲击,就把殷家大院的人藏在地窨子里,或趁夜送到黄河以东躲避。

文革时期,在北京工作的殷际莲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遣送到原籍。1978年,被遣送到后殷村十年的殷际莲恢复工作,回到了北京。

殷际常又说,殷家大院占地十余亩,除了有四个四合院之外,还有两栋三层的楼房和一栋五层的楼房。无论是起脊青砖瓦房,还是楼房,为了防备黄河水,房子地基都是由近两米高的石头砌成。因为地基高,所以,进入青砖瓦房需要登上六七级台阶才可以。在殷家大院的东四合院的瓦房下面建有地下室,专门储存粮食,这在鲁西地区十分罕见。

殷际常接着说,家人都住在两栋三层的楼房里,那栋五层楼房是专门接待客人的。尤其是接待客人的这栋楼,装饰豪华。这几栋楼房,厚厚的青砖墙里修有火道。每年冬天,在一楼烧煤,热气就顺着火道向上走,整个楼都暖呼呼的。

东阿:黄河岸边的”乔家大院”,明嘉靖南京兵部侍郎的殷家大院

新中国成立后,殷家大院变成了东阿县后殷黄河段驻地,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

目前,这座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殷家大院虽然已经残垣断壁,但从仅存的几座老屋上,依然能看出当年殷家大院的规模和气派。在一座青砖老屋的石基上,精致的凿出很多拴牲口的石把手,相当于现在的“停车位”。这就是当年拴牲口的地方。整儿大院后面还看到榨香油的石头器具埋在土中,一棵巨大的槐树枝繁叶茂,也见证这座殷家大院的辉煌历史。

聊聊东阿 曹传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