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年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智能行業進入了硬件產品爆發期,服務機器人產品作爲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的信息交換中樞,將終端、網絡與雲隨時隨地聯通起來,成爲了新技術集成最豐富的硬件之一。因此,繼智能音箱爆紅市場之後,家用機器人開始成爲科技巨頭們的下一波目標。

這場戰爭由亞馬遜計劃研發家用機器Vesta牽頭。互聯網巨頭蘋果、谷歌、騰訊以及互聯網公司獵豹等也將隨後加入,電子巨頭LG、索尼也在積極佈局,白色家電巨頭海爾、美的等也不甘示弱,機器人行業巨頭科沃斯、波士頓動力等也在積極響應。家用機器人市場,在2018年迎來了巨頭入局的熱鬧場面。

據數據預測,預計2015-2018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總規模約394億美元,四年年均複合增長率21.07%。2018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總規模將近130億美元。在這場人工智能結合家用機器人的爭奪戰中,來自不同行業的巨頭們將產生怎樣的火花,巨頭夾路中的小玩家們又該如何生存呢?

家用機器人市場演變史

家庭場景作爲人類日常相處最久的場景,成爲人工智能或機器人技術搶佔的最佳場景,其次則是車內環境。應用方向主要是從事家庭服務工作,如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監護等工作,同時,娛樂休閒機器人、教育陪伴機器人都屬於這一場景。

實際上,家用機器人的風口期,可以追溯到2014年,也就是在2013年中國剛剛一躍成爲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之後,政策、資本紛紛向機器人市場傾斜,推動了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空前發展。但當時家用機器人功能及價格,與消費者的期望相距甚遠,因此許多產品還未流向市場就胎死腹中。

隨後,掃地機器人等可替代人類做家務,將人類從重複單調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家務類機器人在2015年迎來了爆發期,實現了90%的增長,從而開啓了家務型家用機器人市場的巨大入口。

據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銷量約爲680萬臺,較2015年增長25.93%,其中,家政服務類佔比高達67.65%,娛樂休閒機器人佔比30.88%。家政服務類產品包括吸塵機器人、除草機器人、泳池清理機器人、窗戶清洗機器人等,銷量約爲460萬臺,銷售額約爲16億美元。娛樂休閒類主要包括玩具機器人、教育訓練機器人、娛樂用途機器人等銷量約爲210萬臺,銷售額約爲9.8億美元。家務和娛樂成爲了家用機器人市場的兩個主力方向。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數據預測,未來清潔機器人會首先打入家庭市場,2018-2020年各類家用機器人的銷售(真空清潔,除草,窗戶清潔和其他類型的清洗銷量累計可達3240萬臺,各類娛樂和休閒機器人累計銷量可以達到1050萬臺。家用機器人將迎來全新的市場機會。

暗揣野心入局的各路玩家

今年4月,零售和雲計算巨頭亞馬遜被曝,正在計劃研發家用機器人,預計2019年推向市場。該項目代號爲“Vesta”,取自羅馬神話中掌管爐竈、火種和家庭的女神的名字,由亞馬遜Lab 126負責,而這一實驗室也非常神祕,在這裏曾誕生了Kindle閱讀器、Echo音箱等亞馬遜知名硬件產品。據傳Vesta將具備五大功能:基於亞馬遜智能助手Alexa的對話式情商、運動檢測和麪部識別技術、基於視覺搜索的購物檢測和差異化時尚推薦、融合智能門鎖功能以及人類情緒援助。

國內互聯網巨頭BAT中的騰訊,也在持續進攻家用服務機器人方向,2017年4月,騰訊的小Q機器人第二代發佈,主打內容生態可以任意點播電子書、相聲、曲藝、英語、動畫片等高清音視頻內容,同時,支持語音和觸碰雙重操控,能夠通過語音指令對智能家居產品進行操控,支持視頻聊天、天天P圖和人臉識別功能。除了自己做機器人外,騰訊還與優必選聯合推出智能家庭人形機器人Qrobot Alpha、 與華碩聯合推出Zenbo Qrobot小布機器人,並在今年3月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 X。

對於亞馬遜和騰訊之類的互聯網巨頭的入局,科沃斯副總裁錢程認爲,家用機器人是一個新的產業風口,巨頭入局是擋不住的。“面對越來越多、段位越來越高的的競爭者,更應該做的是把自家的產品做好,擁抱更廣闊的平臺和渠道。”

今年3月,移動工具提供商獵豹在水立方舉辦“機器人之夜”,現場發佈五款機器人產品,分別是智能音箱小豹AI音箱、接待機器人豹小祕、零售機器人豹小販、兒童陪伴機器人豹豹龍和七軸機器臂,宣佈全方面擁抱機器人。在獵豹發佈的五款產品中,小豹AI音箱和豹豹龍都是圍繞家庭場景設計的產品,此外,七軸機器臂也可用家庭場景,幫助主人倒咖啡、蓋被子。

除了互聯網巨頭,傳統家電巨頭也在競相佈局家庭場景。海爾旗下不僅有專門做工業機器人的子公司青島海爾機器人,還有專門做服務機器人的子公司克路德機器人。家電本就是用於家庭場景的產品,因此家電廠商在家用機器人佈局上,更偏向實用性、功能性,主要開發家務機器人。比如,海爾和美的都在做掃地機器人以及可作爲傢俱智能中控的智能音箱。海爾還推出用於教育陪伴的小帥機器人、智能管家機器人Ubot。美的除了收購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的庫卡外,也成立了子公司美的機器人,同時在2017年初與四大家族的另一位安川,在廣東成立服務機器人制造基地。

在佈局家用機器人的巨頭中,還有一路,來自電子行業,如LG、索尼這些老牌企業。

2018年的CES上,韓國科技巨頭LG展出了3款用於商業服務的概念機器人。其實,更早之前,LG就推出了一款機器人管家Hub Robot,在音樂播放和天氣預告等方面使用到了亞馬遜Alexa的部分技術,還能與其它LG設備連接,比如烤箱、吸塵器和洗衣機等設備。此外,掃地機器人也是LG佈局家用機器人的主方向,有Hom-Bot和VR兩個系列的多款產品。

日本科技巨頭公司索尼,曾推出主打家庭陪伴的機器狗AIBO,以及教育機器人產品QRIO、Xperia和KOOV教育機器人套件。

近日,有報道稱,索尼的美國子公司同以人工智能(AI)研究而知名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簽署了研發協議。讓機器人基於人工智能具備學習能力,使其能爲烹飪等家務提供輔助。在機器人的外形方面,設想爲能夠抓住物體的多功能機械臂等。在驅動和控制方面,將利用索尼通過開發機器狗“aibo”積累的技術。具體的產品概要和推出時間未確定,但預計五年以內將把多項技術推向實用化。

如果說,互聯網巨頭爲看尋求新技術落地而如今家用機器人,那麼機器人企業的佈局則更注重產品本身的特性。在家用機器人中,上個月剛剛上市的科沃斯,藉助在掃地機器人上的優勢,從家務方向拓展家用機器人品類,如擦窗機器人、空氣淨化機器人。

另外一家機器人公司,網紅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憑藉四足機器人Spotmini和人形機器人Atlas賺了不少關注度。原本不進行商業探索的波士頓動力,在上個月,放出Spotmini最新的爬樓梯的視頻後,也宣佈將在Spotmini進行家用場景的推廣。

家用機器人的痛點問題

雖然,家用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巨大,巨頭們也在紛紛入局,但家用機器人仍面臨着一些痛點問題。

首先,家用機器人中的家用,面向的是應用場景而非功能方向,因此,挖掘家用機器人市場的剛性需求成爲了一個重要環節,而這放置於整個服務機器人行業來說都是頭等大事。

目前,從市場情況來看,家用機器人主要有家務型和娛樂陪伴型兩個主要方向。

娛樂陪伴類機器人產品,在近年來語音、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後,與人類的互動也更加有趣、智能。近兩年來,智能音箱成爲了智能產業的焦點產品,大小玩家魚龍混雜,谷歌、亞馬遜、蘋果、BAT等科技巨頭也正相佈局,產品戰、價格戰橫飛,好不熱鬧。而從AI技術落地的長遠角度來看,家居場景的智能硬件終極形態必是智能機器人,音箱只是過渡性產品。

家務型服務機器人則更偏向於工具性,定位更關注於解放人類、替代人類進行體力勞動。目前,掃地機器人是這一市場的主流方向,國內外入局的玩家也有40多家,但以iRobot和科沃斯分別佔據了國外、國內市場的絕對優勢,但掃地機器人的市場滲透率仍較低,亟待開發。除了掃地機器人外,另一個家務型機器人品類——擦窗機器人也在呈現興起的跡象。

不過,目前的機器人研究中,機械手的抓取問題始終是一個難點,而家用服務機器人想要在場景爲人類提供更多的價值,比如端茶倒水、捶背揉腿,還需要機械手抓取能力研究的進一步突破。這一重要技術難題不解決,是很難拓展家用機器人剛性需求的。

除了技術研究方面,降低成本也是家用機器人落地的一個痛點問題。要知道,爲機器人添加一項能力,成本就會上揚。比如,爲了讓機器人具有定位能力,需要添加超聲波傳感器、紅外攝像頭等;想要讓機器人移動更加靈活,則需要添加更多的舵機;想要機器人有抓取能力,則需要具備精確力反饋系統的機械手。雖然,科研圈在不遺餘力地研究讓機器人精準抓取、讓傳感器更加小巧,但由於成本問題,落地到產品上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結語

在經歷了技術爆發期後,如今AI正處於落地的關鍵時刻,企業的產品策略也從單一產品向着多元的場景化轉變。

在此之下,新興的互聯網巨頭在新技術上具備更優秀的能力,而傳統行業巨頭在產品設計、工藝製作上有着優勢積累,將會更好挖掘場景內需求。同時,加之行業巨頭令人不可匹敵的財力,在產品體驗成熟後,將快速催熟市場,使市場更加規範,一如今天的智能音箱行業。在巨頭開路之下,家用機器人正走進市場爆發前夜。

贊一個 (0) 收藏 (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