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機器人市場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尤其是伴隨着消費升級和社會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在家用、教育以及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機器人需求持續旺盛,我國服務機器人適用的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大。

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廠商銷量井噴

在深圳機場的安檢大廳裏記者看到,一些安檢服務機器人正在給來往旅客進行安檢相關問題的提醒,收取違禁物品,有的甚至能給旅客指引路線。

深圳機場工作人員:我們這個機器人主要的話作爲一個安檢須知一個宣講,所以這個旅客很願意聽它講這個是很重要的。那麼旅客聽到他的一個宣講之後會主動將隨身的一些違禁物品拿出來機器人還可以代替人工去收隊,同時告訴旅客這個通道關閉,減少這個旅客再過來進行一個排隊這樣。

隨着人工智能的深度發展和普及,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場合都出現了各種類型的服務機器人的身影。業內人士分析認爲,一方面近年來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以及人力成本上升,導致對服務機器人需求逐步增加;另外一方面,伴隨着收入水平持續提高,人們也有意願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

深圳勇藝達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勇謀:我覺得說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所以說它本身就是存在一個剛需市場,這是第一個;第二個的話就是這個技術,人工智能其實出現已經有幾十年了,但是近幾年隨着網絡這種2G、3G、4G包括未來的5G,所以他在技術的成熟跟穩定的話提供很有利的保障。

深圳市銳曼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趙少松:比2017年度有一個三倍以上增幅,我們預估會有個一倍左右的增長,但是沒有想到幅度有這麼大,因爲沒有想到一下增這麼快,因爲要按期交貨嘛,所以說我們這段時間就非常忙。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2017年,中國專業服務機器人銷售額複合增長率達10.46%,個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年複合增長率達31.17%。預計到2020年,隨着服務機器人在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9億美元。

服務機器人企業加大研發把握細分領域應用場景需求

隨着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的逐步旺盛,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爲了贏得市場,不少服務機器人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着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握應用場景需求”成爲制勝的關鍵。

在深圳一家服務機器人的研發部記者看到,研發部負責人正在對一款教育機器人進行運動中危險品識別準確度的測試,這個技術他們整個團隊已經研發一年多了。

(研發人員做出剪紙動作):你看我在做什麼?

機器人:你好小勇安全提示,剪刀是銳利物品,容易誤傷。

深圳勇藝達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吳龍飛:這個動作難點在於他不僅是一個物體的識別,他其實整個一個動作的識別,在這個運動過程當中去捕捉這個物體。這項技術已經做到,危險動作識別已經做到了幾百種,而且準確度已經做到百分之90幾了。

據瞭解,隨着深度學習算法以及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智能語音等多種智能算法的應用,服務機器人的機器視覺、人機交互能力以及基於大數據的機器學習能力也將呈現質的飛躍,甚至具有“人格化”的特徵。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現有的場景化應用中,掃地機器人生產技術相對成熟、技術可實現性強,在全球範圍內已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推動了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迅速增長。這幾年,隨着技術的成熟和市場需求的推動,機器人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教育、娛樂、醫療以及在銀行、機場、大型賣場等商用服務領域。

深圳勇藝達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勇謀:其實的話機器人他存在價值的話,其實就是代替人做某一部分或者某一個領域的一個工作。這個是機器人存在的根本價值。甚至在某一方面要超過人,通過三年半四年時間研發的話,我們目前拿到專利已經有200多項了。

深圳市銳曼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子慶:我們的每年30%多的這個銷售額是要投入到研發當中去的。比方說我們在用4S店合作的,就是讓機器人去做汽車導購和促銷的工作。比方說我們現在正在合作的稅務機器人,其實都是希望機器人能夠更好的勝任這個行業所賦予他這種工作。

銷量增成本降服務機器人加速放量

近年來,隨着產業鏈逐步完善和技術成熟,服務機器人生產成本不斷下降。各個服務機器人的價格均在下降,也帶來了銷量的明顯增長,使產業進入良性循環。

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前幾年國內服務機器人零部件供應未形成規模市場,產業鏈尚在發展過程中,國內服務機器人企業只能從國外採購舵機、芯片、激光雷達等核心零部件。居高不下的成本,極大地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深圳市銳曼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趙少松:這個激光導航它的成本就佔到了我們機器的一半,40%到50%這個樣子。舵機像精密的舵機,也佔到了10%到20%這個樣子。只能依賴於進口。每個月銷量三四臺,五六臺,在10臺以下這個樣子。反正就覺得接受不了,價格太貴了。

據瞭解,服務機器人的技術難度主要在於芯片、舵機及 AI 交互技術。近年來,國內服務機器人行業在政策利好、資本湧入以及製造業轉型推動的影響下發展迅猛。中國具有成熟的消費電子產業鏈,這使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跟在國際同行的競爭中,具有顯著的供應鏈優勢和成本優勢。

深圳市銀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棟:這也是整個行業上下游的這種企業都是在研發這一塊加大投入,包括芯片,包括傳感器等等這些,國內很多這樣企業,整個服務機器人產業鏈我覺得在國內,特別是珠三角這個地方已經非常蓬勃在發展。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祕書長畢亞雷:那麼機器人廠家也是很容易在這個產業鏈中間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把這個相關的生產規模化,而且把相關的成本降下來。

記者走訪多家服務機器人瞭解到,很多企業從2017年開始小批量採用各種國產零部件。隨着性能的穩定,今年他們大量採用國產零部件,在生產成本下降的同時,銷量提升了很多。

深圳市銳曼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子慶:比如說在遞送機器人這個領域,行業在兩年前價格都在十萬塊錢以上,今年應該已經降到5到6萬,相當於是我們整個上游零部件的供應商。隨着我們量增大,也在優化他工藝,他整個成本,這樣未來會造成我們在這個領域在全球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隨着國內5G試點城市確認,5G網絡商用腳步臨近,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也開始涉足5G研發。在5G技術下,大數據瞬間傳輸成爲可能,不僅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感,也使得硬件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從而推動像服務機器人這樣的智能終端產品發展。

深圳勇藝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湛:尤其對於我們機器人企業,因爲5G隨着寬帶速率的提高,機器人在這種存儲上面可以做出很多精簡,因爲完全可以這種高速度的網速,完全可以滿足機器人和這種大數據雲端的及時連接,這一塊對機器人成本下降也有很大促進作用,包括機器人體驗的效果也有很好的提升。

服務機器人公司業績有待釋放謹防概念炒作股

近期,服務機器人板塊相關上市公司相繼發佈了三季報和年報預告,具備一定競爭力的公司業績增長明顯。但也有人認爲其中不乏一部分概念炒作。那麼,今年投資者應該如何把服務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投資機會呢?

從投資者關注的業績來看,根據2018年三季報和2018年報預告數據,科大訊飛預計2018年淨利潤4.35億至6.52億,同比增長0-50%;康力電梯預計2018年淨利潤3261.61萬至1.63億,同比下降50.00%-90.00%;科沃斯三季報淨利潤2.88億元,同比增長33.85%;機器人三季報淨利潤3.29億元,同比增長20.29%。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祕書長畢亞雷:例如這個無人機掃地機器人和一些具體的服務機器人的領域,那麼我們看到它實際上下游的細分的市場本身發育還是非常快的,那整個機器人的市場化,應該說產業化是到了一個比較快速發展的時期,所以相關的這個企業應該說發展的都不錯,以導致在這個領域裏面這個企業本身它的業績以及它的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應該還是比較好的。

專家認爲,服務機器人產業會持續升溫。從技術方面來說,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從市場來看,中國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服務機器人消費市場,隨着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逐步拓展,市場前景廣闊。由於全球範圍內服務機器人都處於起步階段,國內服務機器人企業更具競爭力。

太平洋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錢建江:服務機器人未來發展空間大,投資者可以擇機佈局。但目前來說,服務機器人產業化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本體技術落後,應用場景還需要挖掘。現有的服務機器人上市企業已存在估值過高的風險,其中不少企業僅涉及一部分服務機器人業務,對整體公司的業績貢獻微乎其微,投資者不能只看概念,跟風炒作。

贊一個 (0) 收藏 (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