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做多信號來了?中信期指空翻多!4月1日,中信期指增加679手多單(IC+IF),IC方面增加1285手多單。

最近的3月16日,中信期指也對IC加了1200手多單,卻對IF加了863手空單,第二天IC和IF呈現高開低走。

市場人士分析認爲,3月17日當天,受美股期貨的提振指數大幅高開,但是由於中信的空單總量超過多單1萬手,所以高開之後迅速下跌。從盤中的最大跌幅和收盤漲跌來看,IC確實要稍微強一點。所以, 4月1日中信增加的679手多單,由於仍然小於1000手,還不構成做多信號。

image

(來自微思策略)

IF指的是滬深300股指期貨,IC指的是中證500指數期貨。中證500指數成分股市值分佈的核心區間爲100億元~300億元,主要爲中等市值股票。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主要爲中大市值股票。簡言之,平均市值排序:滬深300>中證500.

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主要集中於金融、製造業等週期性股票,其中金融板塊的權重最大爲36%。中證500指數成分股的行業分佈較爲均勻,沒有單一行業權重超過10%的情況,權重最大的兩個行業分別爲醫藥生物9.17%和房地產8.89%。行業分散度排序爲:中證500>滬深300

中證500的估值明顯高於滬深300,主要體現爲成長股的特徵。

中信證券:A股四月迎底部拐點,關注三大主線

4月1日,北向資金淨流入55億,扣除申購未成交的部分,淨買入爲42億,創近一個月新高。A股後市將何去何從?

中信證券表示,展望四月,隨着海外疫情見頂、流動性危機解除,全球資金將進入再配置期並重新流入權益資產。A股無論從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看,在全球資產中都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政策面明朗、基本面見底及資金面改善等因素形成共振,A股在四月將迎來市場底部拐點,開啓一波修復性行情。

中信證券建議關注三大主線:受益於外資迴流、政策推動、內需回暖的消費板塊; 受益於穩增長的基建板塊;貫穿全年的科技板塊。

資金面看,隨着外資快速流出,消費白馬遭遇被動賣出,後續外資會重新流入該板塊。政策面看,穩內需是穩就業的重要抓手,汽車、家電等板塊有望受益。需求上看,隨着國內日常生產生活回到正軌,消費需求將迎來修復,同時消費板塊受海外疫情及全球產業鏈連鎖衝擊較小。

傳統基建更容易直接受政府投資驅動,且基數大,因此在逆週期調節中仍扮演穩定經濟的核心角色。

科技板塊仍是全年的主線,可以從長期角度佈局確定性強、估值相對合理的成長品種,但對於受外需和全球產業鏈影響比較大的品種,短期應適當迴避。

中泰證券:反彈買什麼?新基建、新消費和生物安全法

在2020年二季度投資策略報告中表示,疫情的拐點將是本輪調整的低點,需要觀察三個指標:各國是否採取了強有力控制疫情的措施,特效藥的出現,疫苗的出現。

"新冠疫情"衝擊下,本輪美股出現大幅回調,年初至今最大跌幅超過30%,是已趨於極值的槓桿資金集中"踩踏"產生的流動性危機,隨着美聯儲"無限量"提供流動性政策的出臺,美股流動性危機得到解除,但拐點還需觀察疫情的變化。

隨着美股流動性危機的解除,全球風險偏好有望從極度悲觀的預期逐步回升,這也爲二季度全球市場包括國內A股在內的資本市場反彈提供了可能性。

站在國內的角度看,支撐A股二季度反彈的因素主要有:第一,未來1至2周主要歐美國家疫情將迎拐點,各國出臺力度空前的經濟救助政策應對危機,這兩者共同推動全球風險偏好提升;第二,3月27日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預計我國將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實施力度,隨着二季度深化改革領域的繼續推進,A 股市場風險偏好也會隨之提升。

站在3月底看,主要市場指數和行業指數估值處於歷史較低水平,部分指數估值已接近歷史底部時的估值水平。A股市場並不算貴,且隨着無風險利率下行和風險偏好提升,估值水平有系統性提升的可能性。

風格上,中泰證券更加偏好於時代硬科技(新基建)和世代新消費作爲"進攻"方向。

二季度主題投資機會凸顯,中泰證券建議關注生物安全法(醫藥、計算機、農業及食品安全)主題投資機會。

天風證券:此時不該悲觀,長期看好生物醫藥

天風證券認爲,海外疫情拐點到來之前,指數不存在持續走強動力。待疫拐點出現,行業內生驅動、國家投資、政策扶持的會繼續表現。近期部分股票較大幅度的回調給下半年跌出了空間,此時不該悲觀。

看好方向:1、新科技、新基建半年內累計漲幅較大,存在回調可能性,仍看好科技。此輪週期不同以往,在5G網絡建設、新硬件爆發及供應鏈國產化驅動下,國內本土科技股將呈現超速增長且可持續,此時應該樂觀。2、長期看好生物醫藥、部分消費個股。

招商策略:疫情後 需求有望顯著改善的4大行業和主題

招商證券認爲,疫情對第一產業衝擊較小,二三產業需求側和供給側衝擊較大,遞延需求較多出現在需求彈性大的行業,利潤增速前低後高的概率較大。

一是受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二是傳統需求的回補行業。建議關注建材、房地產、汽車、5G題材相關產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