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地圖是通過“故事化+圖形化”的方式,直觀的展示用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情緒曲線,幫助我們從全局視角審視產品。

  

  一、概述

  用戶體驗地圖User Experience Map,也被叫User/CustomerJourney Map,它是用戶增長策略體系的一部分,是產品優化的重要工具。

  它從用戶視角瞭解產品流程,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用戶的痛點、發現產品存在問題的階段,從而有的放矢的進行優化,因此它更適用於產品從1-∞的階段(0-1階段的產品的用戶是虛擬的、數據是缺失的,因此整個體驗地圖可靠性低)。

  在日常工作中,用戶體驗地圖通常是由產品或者用研團隊負責,但是因爲很多公司團隊人員配置有限,以及隨着全鏈路設計師、產品設計師等職位的推行,UI/UE設計師也需要去擴充自己的能力邊界,參與體驗地圖的製作過程。

  Crash-Course-CX

  二、組成

  一個標準的用戶體驗地圖一般包含以下三大組成部分:

  用戶:用戶畫像persona、用戶目標user goals/needs;

  用戶和產品:用戶行爲doing、觸點touch point、想法thinking、情緒曲線feeling/experience;

  產品機會:痛點pain point、機會點opportunities。

  三大部分

  如下圖,raileurope體驗地圖,它的時間比較早,但因爲非常全面和標準,包含體驗地圖相關的所有要素,至今仍然被各大公司當作參照的模板。

  原版是英文,爲了方便大家理解和參考,我把這個體驗地圖做了漢化。

  因爲體驗地圖完成整個步驟耗時長,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高。它比較適合用來梳理產品的整體流程線和主業務線。

  歐洲鐵路體驗地圖-標準版

  當然,上面的3大部分內容不都是必須的,體驗地圖也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簡化。它適用於週期短、團隊人員有限、分析產品業務支線的需求

  ——就如同Airtable的這個體驗地圖,直接分析用戶的痛點和情緒,直接梳理用戶的痛點、接觸點、情緒,以表格的形式呈現。

  airtable體驗地圖-簡化版

  三、爲什麼要做用戶體驗地圖?

  避免產品設計者和決策者的管理員視角,真正考慮用戶要什麼,而不是有什麼放什麼。

  能夠幫助我們梳理場景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精準的找到用戶的痛點,對產品優化更加有的放矢,提升用戶體驗。

  創建一個共同視角,團隊中各環節的同事都能參與進來,對用戶行爲、痛點等內容達成一致,認同感強。利於各個環節工作的協調,對產品的用戶體驗達成共識、有效溝通和協作。

  用戶體驗地圖-模板

  四、如何繪製用戶體驗地圖? 4.1 用戶畫像

  本次主要通過途家的案例來示範如何製作一個標準的用戶體驗地圖。

  在產品的1-∞階段的,通常團隊內已經有構建好的用戶畫像,所以直接調用即可。

  注意:如果產品的用戶層跨度大,那麼需要對不同的用戶類型分別做體驗地圖。

  4.2 用戶目標

  明確用戶要完成的任務或者目標。 在案例中,用戶的目標就是在整個訂房流程中,他的要求,或者說需求。列出用戶目標,可以讓我們真正考慮用戶在每個環節,想要的是什麼

  明確用戶目標

  4.3 提煉用戶行爲

  用戶行爲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採取的行爲、操作,通常是根據用戶調研、用戶追蹤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用戶行爲講述的是每一個階段用戶的執行細節。

  梳理用戶行爲

  4.4 用戶想法和情緒曲線

  根據對應的階段的用戶行爲,寫下當時用戶的思考和想法,可以將它們以便利貼的形式整理出來。

  然後提煉用戶每個節點的情緒,提煉情緒時,爲了防止個人主觀判斷導致的誤差,建議兩個人一組用相同的數據進行提煉。

  繪製情緒曲線

  4.5 歸納痛點和機會點

  通過用戶每個階段的行爲和情緒曲線,整理出每個階段的痛點和問題;以及思考痛點背後的原因、此處是否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滿足用戶的目標,提升用戶的體驗,這就是機會點。

  歸納痛點

  4.6 後續工作

  後續的工作首先是對體驗地圖進行整理和美化產出。然後整理出地圖中的機會點,根據重要程度和難易程度來排出優先級來安排執行。優化用戶體驗地圖中的痛點,幫助用戶實現目標;或者確立新的產品功能的方向。

  用戶體驗地圖示例-途家

  五、總結

  本文主要通過途家的示例講述了用戶體驗地圖的製作流程。

  當然這只是一種標準的狀態,實際工作中會靈活很多。比如如果產品已經很成熟,有穩定的客戶跟蹤渠道,那麼就可以跳過123階段,直接討論4和5。

  除此之外,體驗地圖的問題可能存在於產品五個要素中的任意一層,依次解決痛點只能是一種理想情況,以及同時存在用戶目標和產品目標的衝突,但是無論如何,產品體驗地圖能夠幫助我們從全局視角梳理產品,找到用戶增長的問題點和空白點,聚焦決策點。

  本文由 @白露漫談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