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技術是一種能讓人們花更少精力去實現目標的設計指導原則,本篇文章爲大家介紹了幾點平靜技術設計法則中要注意的事情。

  

  今天的人們每天被大量無用的信息干擾着,地鐵站佈滿了刺眼的LED燈廣告,手機裏存着上萬張的照片和幾千條未讀消息,微信和QQ還在不斷的新增未讀消息,而對於我們真正有用的信息也許只有10%左右。

  在這個被信息和數據轟炸的時代,如何設計出更友好,花費更少的精力成本,更平靜的去完成目標的產品,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平靜技術就是能讓人們花更少精力去實現目標的一種設計指導原則。

  一、應提供信息並創造平靜生活

  作爲設備別想着隨時引起用戶的關注,而是要想着當前實時的信息狀態顯示,平靜技術會隨時讓我們知道系統正在運行的狀態,讓使用者知道系統是可控的,從而讓用戶內心感到安寧。

  比如我們可以嘗試使用指示燈來告知用戶當前的情況,有些電飯煲煮飯時,會有倒計時提示再過幾分鐘飯就煮好了。

  或者使用現實情境來告知用戶狀態,就像MAC的回收站是一個空的垃圾桶就代表垃圾被清理了;再比如Wi-Fi信號強就是滿格狀態;合上MAC電腦,就知道電腦已經進入了待機睡眠狀態。

  比如語音提示的交流,地鐵的關門聲,車內未系保險帶的聲音。有時候提示音需要讓人緊張,比如消防車發出尖銳急促的聲音是爲了告知有火災發生,讓你避讓危險,保護自己的生命。

  在設計時我們需要考慮人們會在什麼地方使用產品和服務,所處的環境對產品使用有什麼影響,環境是安靜的還是喧鬧的,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環境?然後再去考慮如何傳遞信息。是否可以不打斷用戶的主要工作來傳遞信息?還要考慮主要信息傳遞失效時,會出現什麼情況?這些如果能處理好,就會讓產品消除當前任務對用戶帶來的負擔。

  二、應儘可能減少設備所需的注意力

  好的設備應該讓我們能夠將注意力快速集中到產品身上,獲取了所需信息或達到目的後,就把注意力轉回,去處理更多其他需要處理的事,而不是一直被它無休止的吸引,以至於工作和生活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今天人們面對的是多設備同步運行的時代,我們很難再像臺式機時代非常專注的進行單任務處理,減少用戶使用設備時所花費的注意力是我們需要去研究的。

  其實作爲產品的設計者,也並不希望人們既用既離開,更希望用戶在應用上停留更多的時間,像微信,王者榮耀,抖音,快手,這些產品正在大量吞噬人們的時間,反思是什麼讓他們能長時間的停留於此,只是因爲內容實在太有趣所以用戶流連忘返?其中也不乏是設計者爲了自己的商業意圖而故意爲止。

  三、應有效利用注意範圍的邊緣

  很多時候,設計都是在梳理信息傳遞的優先級,其實注意力範圍就是在梳理信息的優先層級,在這裏需要提到注意力模型:一般注意力會被分成三級,第三級注意力的對象就是注意範圍邊緣的聲音、光線或環境振動。

  要想設計出平靜技術產品,很有必要梳理產品的注意力模型,並且瞭解注意範圍的邊緣。

  四、應該放大機器及人類自身的優勢

  計算機和人類的行爲不一樣,人類遇到棘手的事會覺得煩躁痛苦,計算機不會有這樣的情緒,我們無法壓迫人類和計算機一樣沒日沒夜的工作,人類必須休息、需要進食、需要社交、需要快樂、歡度假日、尋找愛人、獲得成就感。

  於此同時,感受過程中的痛苦、愛情、友誼、嫉妒、恐懼等,而計算機不需要。

  人類科學家研究並開發能夠具有“識別、解讀、加工並模仿人類情感”的設備,並把這種技術定義爲情感計算。

  出色的技術會充分發揮放大機器和人各自的優勢。最好的技術不是將人和機器連接在一起,而是將人與人聯接在一起,感受彼此的情感,分享彼此的知識和技能,讓彼此比原來更好。

  五、設備可以交流但並不需要說話

  語音交互在今天已經越來越普及,若需要機器與人溝通流暢,就需要讓機器具備語境意識及人際關係意識。

  語音的交互界面很少起作用,和視覺交互界面很少起作用是一樣的,其原因是人類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這兩種交互,都需要佔用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如果我們想實現更加平靜的互動,就需要通過並行的方式呈現信息,根據信息量,來選擇相應的信息傳輸渠道。

  需要完全佔用視覺注意力的界面會干擾我們,讓我們不能做其他事情,那麼需要用聽覺的注意力界面也同樣會干擾我們無法做其他的事。

  有時候可以使用簡單的音樂標誌或燈光,來傳遞信息,實現設備的無障礙性。

  我們可以根據環境判斷用哪種交互方式,比如說設備將用於何處,環境喧鬧嗎?安靜嗎?光線是否很暗,如果是在明媚的陽光下,用戶可能是看不見屏幕上的指示燈。如果涉及到用戶隱私,那麼就不能在大庭廣衆下使用語音交互。

  六、設備應該在出現問題時仍然可用

  設計師和技術人員往往是去考慮那些常態情況,投入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怎麼讓產品用的更快更高效。但我們更應該去考慮極端用例下產品出現故障後是否還能繼續被使用?

  設計師和開發人員都會自作聰明的認爲只有非常笨的用戶纔會那樣使用或者遇到某種困難不知所措,但事實上一旦用戶不安正常步驟使用產品,就會遇到這些極端用例。初始用戶不知道使用說明,就會出現這些極端用例。極端用例往往會導致用戶對產品產生非常不好的印象,從而再也不想使用它們,或者對品牌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在用戶心裏留下非常大的陰影,不再對品牌產生信賴感。

  所以設計師必須考慮這些極端用例,並且用盡量簡單的方式去排除極端情況下設備出現故障的概率。

  作爲人類,天生討厭遇見困難,他們更希望的是非常順暢的去使用一些產品。我們不僅需要考慮那些能幹有經驗,會按照設計師的要求去做的用戶,還有那些沒有經驗正在摸索中的用戶,如何在極端的情況下使用產品的用戶,以及正在應付產品缺陷的用戶。

  七、應該使用所需的最低技術含量去解決問題

  安東尼曾說過,完美不在於無以復加,而在於無以復減。設計一件簡單的物品,往往需要經歷非常複雜的過程。

  如果產品的技術含量恰到好處,那麼它就會更快的消失於無形,這正是高效率平靜設計的特點。優秀的設計師往往會不辭辛勞的關注微小的細節,研究他們所能想到的每一種極端用例,刪除每一個不必要的功能,直到無從精簡爲止,他們使用的組件趨於最少,因爲產品的功能越多,出現故障的可能性越大,系統越複雜,出現安全缺陷的空間就越大。

  好的設計意味着組件非常少,產品非常容易安裝,出故障的組件也很少,即使出了故障也不影響其他正常模塊的使用。好的設計還意味着產品需要固件技術支持很少,用戶能非常快的上手。

  作爲設計師,並不是代替用戶做他們要做的事,而是賦予用戶能力,讓他們只需要投入最少的注意力,就可以實現目標。

  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系統到底爲用戶解決了什麼問題?這個功能對產品來說真的必不可少嗎?如果這個功能不能解決某一個核心問題,就不要隨意添加,即使管理人員不願意放棄功能,你也總是可以讓他們來回答一下這些核心問題。

  八、設備的使用應該遵守社會規範

  想要成功的推出產品,就必須深入的去研究用戶羣特徵。研究他們的社交信號,地域文化,從而明白用戶爲什麼想要你的產品,或者不想要你的產品。

  用合理的進度推出產品的各種功能,從而讓用戶接受,並且爲用戶提供消遣產品的渠道,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產品。對於不同的產品,文化代謝的速度是不同的,而有些產品甚至沒有代謝這件事,手機最早的形式是公共電話BB機,後來成了大哥大,再後來是feature phone,智能手機幾乎只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就普及了。

  再比如從掃把到吸塵器到掃地機器人,人們接受掃地機器人其實也是沒有什麼代謝過程的。但有些產品,比如Google眼鏡,已經快7-8年了還是無法被人們接受。如何讓人們能平靜的接受並習慣這些新產品也是設計者需要考慮的範疇,這直接決定了產品的發展潛力和未來。

  本文由 @Jo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