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初才成立的美杜莎,目前在泰國已經擁有24位網紅,全網粉絲超過1000萬,在TikTok東南亞區綜合流量第一,單月視頻流量超5億,是名副其實的“流量收割機”。憑藉着自己長期浸淫在抖音和TikTok的經驗,他在去年加入了中國的邁石集團,成爲了該集團在泰國成立的美杜莎公司的一員。

虎嗅注:隨着國內流利紅利消失,近幾年中國創業者和投資人紛紛將目光對準了出海,這也將成爲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不過大家普遍很容易陷入“時光機理論” ,帶着已經被中國市場驗證過的商業模式出海,事實是由於中國和東南亞理念不對稱,在沒有深入瞭解自身產品和海外市場的情況下,簡單地把中國模式輸出海外,很容易血本無歸,前景很廣闊,出海也需謹慎。

本文來自 微信公衆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 ,作者:王滾滾

孫國亮在國內做MCN公司只有一年時間,是一個短視頻行業的新入局者。他總說:我做抖音做得太晚了。

錯過風口的落後感,鞭打着他拼命追趕。市面上的頭部網紅都被人簽完了,想要破局並且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具備獨立孵化IP的能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在抖音去年的“海草計劃”中上榜十大,在快手2月的MCN排名中排到32,旗下網紅收穫了全網超過4000萬的粉絲。“都是被逼的。”孫國亮說。

他生怕,在下一個機會來臨的時候,自己又晚人一步。

他口中的這個機會,指的是東南亞TikTok市場。東南亞離中國近,有着文化上的相近性,TikTok熱早已席捲各地。成本低,複製快,是最觸手可及的一片淘金熱土。

從去年年底開始,他就開始琢磨着怎麼出海。“這個市場處在快速拼搶的階段,任何一個人想把(海外市場)所有的板塊拼起來,都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這個時間花掉之後,有可能你又會錯過很多。”

這一次,他不想再晚了。

這樣的焦慮感逼着他加速小跑。他跟進所有跟TikTok有關的微信羣,四處尋覓着在東南亞的合夥人。如果不是突發的疫情,現在的他或許已經身處泰國,四處尋訪着淘金祕籍。

在國內,對於那些已被TikTok佔領的海外市場,MCN機構普遍分爲兩派:一部分賺錢正歡的公司安於在國內市場撈金,對於出海興趣寥寥;另一部分則瘋狂搜尋着出海資源,開闢出海外淘金的戰場。

外國的錢,真的會比較好賺嗎?

爲了尋求這個答案,我們訪問了多家植根於中國的MCN公司和海外電商公司。他們當中有早已紮根泰國,將TikTok做到泰國流量第一的公司;也有像孫國亮一樣,渴望出海卻缺乏資源的中國MCN;還有在越南等國已經嘗試着孵化網紅,卻水土不服的中國團隊。

他們,正是渴望在TikTok瘋狂擴張中,撈得第一桶金的時代樣本。而東南亞,則是他們追尋“TikTok夢”的第一站。

下一站,東南亞

在所有的東南亞國家中,孫國亮瞄準了泰國。

根據相關的市場數據,在泰國,TikTok的下載量排名第二,用戶超過1000萬人,擁有龐大的用戶市場,國家經濟表現也相對較好。於是,泰國成爲他心目中的第一個試煉場。

在他的觀察下,泰國的TikTok果然還是一片內容的蠻荒之地。對口型唱歌、搞笑,還是抖音早幾年的那套路數。

這讓他很有信心。作爲風正時光文化傳媒的創始人,結合自己在國內孵化IP的經驗,孫國亮計劃,去泰國建設一隻當地的團隊,藉助自己對抖音機制和玩法的理解,在當地甄選並孵化一批網紅。先走在抖音上驗證過的老路,總不會錯。

除了像美妝、寵物等商業化價值較大的品類,像類似韓劇偶像派的情感達人路線,他也在考慮。“因爲韓劇本身在整個亞洲的影響力都是穿透的,是驗證過的。所以進入到東南亞市場,也沒有太多的違和感。”

儘管經過市場調研,孫國亮知道泰國TikTok用戶都是00後、10後的年輕人,消費力不高,泰國的物價也偏低,電商帶貨賣不了好價錢。而現階段TikTok的購物車系統還未全面開放,沒有移動支付和電商鏈接,流量變現也大打折扣。但他依然認爲,東南亞市場值得扎進去好好闖一闖。

這是一個投入產出比的計算。“因爲東南亞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它的增長態勢很值得期待。”孫國亮說。

儘管歐美、日本等地的網紅經濟更加成熟,貨品單價也能賣得更高,但對中國公司來說,那意味着更大的資金風險。“歐美、日本也都不具備跟中國一樣的網紅生態,沒有很成熟。但是我如果進那個市場,需要投入比中國市場更大的成本,然後帶來一個不可預知的可能性。那還不如我待在國內擴大我的盤子,畢竟國內的直播帶貨也是今年很大的風口。”

雖然現階段東南亞變現還是挺難,但因爲成本低,風險便在可控範圍內。對孫國亮來說,他賭的是一個未來。“有可能3年到5年之後,東南亞有可能帶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他此刻慶幸自己當時的遲到,練出來的孵化實力。這在更加長遠的市場運作中,有着更強的競爭力。“如果只靠簽約去批量籤紅人回來,這個模式去海外是很難複製的。因爲海外的資源積累可能是很難在短期內達到的。”

但是,如果等不到東南亞市場崛起的那個未來,他也想好了退路。“我們會先用矩陣式打法,把流量矩陣先建立起來,將來可以自己做跨境電商,爲更多想要出海的中國客戶服務。”

東南亞網紅好當嗎?

泰國一個百萬級別的網紅,在TikTok上發一條廣告要多少錢?答案是:人民幣5000元。

“泰國網紅不好當啊。”在泰國已經生活了10年的劉戈,一語道破泰國TikTok市場還無法創造流量搖錢樹的現實。“泰國一線明星,拍一集電視劇也才兩三萬人民幣的片酬。”劉戈對娛樂資本論說。“以前我做直播的時候,請一些明星來直播,一個小時的報酬也才一兩萬。”

據劉戈介紹,在泰國,TikTok除了用戶羣體過於年輕化,用戶的分佈還包括很多泰國外府(指三四線城市、鄉村地區等)的羣體,普遍消費力低。廣告賣不上去,發展電商業務也是劉戈團隊唯一的出路。

操着一口泰式普通話的劉戈,自己也是一個在TikTok擁有150萬粉絲的大V。憑藉着自己長期浸淫在抖音和TikTok的經驗,他在去年加入了中國的邁石集團,成爲了該集團在泰國成立的美杜莎公司的一員。公司試圖利用TikTok的流量,爲集團的泰國旅遊產品做導流。

劉戈的TikTok賬號

2019年初才成立的美杜莎,目前在泰國已經擁有24位網紅,全網粉絲超過1000萬,在TikTok東南亞區綜合流量第一,單月視頻流量超5億,是名副其實的“流量收割機”。

爲什麼能做到流量這麼大?劉戈表示,只要做對了路子,每天可以“躺賺”粉絲2-3萬,“粉絲都像是撿來的。”

擁有超過390萬粉絲的Kikk,是美杜莎公司的頭部網紅之一。主角Kikk長相甜美,視頻以搞笑風格爲主。她是劉戈和團隊花了4個月的時間打造出來的流量網紅,在泰國粉絲數排名第三。

在劉戈的經驗裏,年輕貌美的“傻白甜”人設,在中泰兩國都很喫得開,精英白領的形象反而不受追捧。“女孩子會做一些比較沙雕的事情,這種人設是符合抖音特性的,在抖音上已經驗證過了。”

根據多年抖音的運營經驗,藉由文化上的相近性,將中國內容結合泰國文化進行改編,再加上一天三條的更新頻率,Kikk的賬號迅速崛起。

Kikk曾有一條視頻,創造了7000多萬的播放量。“這條視頻是沒有講泰語的,類似於啞劇,大家都看懂。再配上簡單一點的國際上流行的音樂,加上點反轉。”沒有語言的障礙,這條視頻當日上了其他國家的熱門推廣,一天漲粉20萬左右。

類似這樣“新奇特”的電子產品在海外很受歡迎

中國簡單的段子類型,演一些啞劇,配熱門音樂,在TikTok上很容易紅。在泰國的短視頻裏,如果出現了類似的套路,劉戈一看就知道,背後是成熟的中國公司在操盤。

除此之外,瞭解泰國的審覈機制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暴力是禁止的,類似扇巴掌、倒地超過三秒。用腳對着鏡頭則是極爲不尊重的。這些都會有被屏蔽的風險。”

在視頻製作的方法論之外,一心只做TikTok,也是美杜莎獲得流量第一的原因。“其他也有中國公司在做出海,但是隻在TikTok上生根的還是比較少,其它的MCN主要的內容陣地還是在Youtube上面,廣告分成還是比較可觀的。”

目前,加上人員成本的支出,美杜莎在TikTok業務上只能算是略有盈餘。對劉戈來說,公司寄予厚望的,同樣是TikTok的漲粉紅利期。

現階段,劉戈和團隊也在積極地尋求來自中國的內容製作團隊,希望在內容創作上有更多突破。在簽約網紅的標準上,除了會籤流量過百萬的成熟網紅,網紅自身有一定製作能力,也是劉戈很看重的一點。

中國公司出海,機會何在?

對已經在越南市場佈局KOL投放的Daisy來說,越南網紅就挺讓她頭疼的。

因爲越南對於海外營銷市場的認知還不成熟,致使Daisy的公司和網紅的溝通成本很大,“網紅們普遍偏低齡化,英文水平也有限,有的甚至連身份證件都被父母保管。”Daisy對娛樂資本論說。“但是又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對於賺錢、商業化的渴望。所以如何讓他們相信,我們的確可以給他們帶來實際的經濟和曝光效應,是在簽約過程中比較困難的點。”

目前,Daisy在東南亞接觸過的大熱網紅,基本上是一些偏顏值和才藝類的,要麼就是已經有知名度的明星,“像出生越南,在泰國也大火的Chi Pu。”除去明星,其他的網紅普遍商業化程度較低,種草類、測評類的是很難碰見的。

Daisy的公司投放的很大一部分網紅,都是第一次接廣告,他們對於和品牌主的合作流程並不熟悉。“我們之前合作的大部分國內KOL全部訓練有素,brief下好之後我們等驗收就可以了。而在東南亞,我們更像是老師,需要拉着KOL的手一步一步成長。”

當初,公司之所以選擇越南,是看中了越南是TikTok用戶增長最快的東南亞市場之一,在2018年已經擁有了1200萬的普通用戶和1000多個官方內容創作賬號。

據Daisy介紹,在越南,用戶是沒有經歷過PC端直接過渡到移動端的,所以對於越南Z世代來說,短視頻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傳播方式。“這一波會玩的Z世代,和我們主要服務的快消品牌的用戶畫像是高度吻合的。誰能把這塊羣體牢牢抓在手裏,誰就贏在起跑線了。”

但在Z世代之外,越南的廣告投放客戶則對這種營銷方式接受度不高,獲客成本和獲客時長都比較高。“比如Lazada 327生日大促,我們給品牌匹配了百萬級別的網紅來帶貨,同時也在TikTok和Instagram上實現了同步投放,但其實站內轉化比起國內,還是有些不盡人意。”

這同樣與移動支付和購物車尚未和平臺打通有關。“比如在Instagram和TikTok想要投放一些給粉絲的專屬優惠券,這個鏈接是無法直接跳轉的。Instagram只有把鏈接放到主頁的個人簡介,纔可以直接點擊跳轉;TikTok則是隻有在評論區發才能複製鏈接,再去搜索,這中間的流量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即便如此,但在她看來,中國品牌的商品來東南亞做電商,依然是很值得做的生意。“很多國產品牌到了東南亞,簡直就是降維打擊。特別是3C這一塊,中國產品的產品和性價比的確沒得說。”

據Daisy介紹,現在東南亞的電商平臺Lazada就想要複製淘寶在國內的打法。“淘寶初期就是從低價高質的3C做起來的嘛,而且現在東南亞電商的線上滲透率普遍較低,即使是滲透率最高的泰國也只有個位數;在快速擴張的階段,不像在國內要高價買流量,優質的品牌和團隊很容易從各平臺拿到免費流量和資源傾斜。”

就她目前的行業觀察而言,如果只是想要在國內運營,在落地國完全不搭建團隊,或者沒有深度合作伙伴的話,會不大現實。“因爲東南亞這些國家,除了新加坡,仍然是很講資源和關係的地方。”

所以她建議,此時利用TikTok在東南亞的流量紅利,趁國內大部隊還沒反應過來,快速培養網紅團隊。待未來商業化成熟了,很容易成爲行業頭部。

但目前看來,中國公司無論是入局還是試水廣告,先鋒者都寥寥無幾。

據劉戈介紹,目前,公司接到來自中國的廣告訂單,多來自遊戲和App行業。“遊戲是最效果最好的,因爲都是一些小孩子,你推一款遊戲大家都在玩。”另外就是在泰國有倉庫的一些供應商,和美杜莎採取聯合開發的模式。

面對國內蠢蠢欲動但顧慮重重的電商和網紅孵化公司,劉戈想對他們說:馬上行動,你不要等。

“你有中國經驗的話,其實很容易做。”劉戈說。“有良性競爭挺好的,你進來之後把整個內容做好了,更多廣告主進來了,讓他們看到了這個市場是可以玩的,一些推廣費用肯定會提高。”

但是目前看來,中國MCN組團出海與他會師泰國的那天,或許還有很漫長的一段時間。

本文來自 微信公衆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 ,作者:王滾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