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德國商會在調查中指出,面對新冠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在華運營的德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已經轉移至交通限制(隔離、國內一級國際旅行中斷)、產品與服務需求下降及全球供應鏈的中斷這三方面。中國德國商會2日發佈新冠疫情對德國在華企業商業未來影響的最新調查,顯示在華經營的德國企業活動仍未恢復至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但積極跡象是,大多數接受調查企業的復工率、生產能力及內部物流運輸已恢復正常。

原標題:中國德國商會:多數在華德企復工率和生產能力已恢復正常

在調查中,有69%的受訪德國企業表示,人員已經迴歸正常狀態,有16%的受訪企業稱期待在第二季度末恢復常態。

中國德國商會2日發佈新冠疫情對德國在華企業商業未來影響的最新調查,顯示在華經營的德國企業活動仍未恢復至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但積極跡象是,大多數接受調查企業的復工率、生產能力及內部物流運輸已恢復正常。

大多數生產能力已恢復

具體而言,在調查中,有69%的受訪德國企業稱人員已經迴歸正常狀態,有16%的受訪企業則期待在第二季度末恢復常態。同時,在製造和生產能力方面,有57%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恢復正常,30%的受訪企業表示有望在第二季度末恢復正常。

2日,在商務部例行發佈會上,回答在華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率情況如何的問題時,商務部外貿司二級巡視員劉長於指出,據統計,截止3月30日,全國75.6%的重點外貿企業復產率超過70%,這一數字比之前一週又提升了4.2個百分點。

他表示,湖北省也有超過50%的外貿企業復產率超過70%。

交通限制成最大商業挑戰

中國德國商會在調查中指出,面對新冠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在華運營的德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已經轉移至交通限制(隔離、國內一級國際旅行中斷)、產品與服務需求下降及全球供應鏈的中斷這三方面。

劉長於在發佈會上亦指出,目前,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很多國家都實施了非常規措施阻止疫情的進一步蔓延,全球供應鏈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響。在疫情衝擊下,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具有重大意義,不僅有利於打好疫情防控全球狙擊戰,也有利於防止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他指出,面對疫情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帶來的影響,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強一般貿易,一般貿易是全產業鏈,供應鏈條長、行業範圍廣、涉及就業人數多,是外貿競爭力的核心指標;第二,穩住加工貿易;第三,夯實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此外,前述調查顯示,需求與銷售仍是阻礙德國企業恢復商業活動的主要因素。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預計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將下降兩位數。不過,中國德國商會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初,企業的生產會重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面對挑戰,德國企業採取了不同的戰略應對措施。在調查中,有41%左右的企業打算推遲或取消投資項目,但同時也有30%的企業表示不打算改變現有的在華戰略,有22%的受調查企業則表示目前談這個問題過早。(實習記者胡天姣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