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聖若昂—達馬德拉的帕爾克小學裏,學生們正在學寫毛筆字。 本報記者 張遠南攝

18世紀葡萄牙製作的仿中國青花瓷八角盤。 人民視覺

里斯本市民參觀“孔子的智慧”文化展。 本報記者 張遠南攝

橫跨特茹河的里斯本“四二五”大橋。人民視覺

兩年的小學漢語必修課時間不長,但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一粒種子,成爲陪伴他們長大的童年記憶。

在只有兩萬居民的聖若昂—達馬德拉,700多名孩子在學習漢語,他們將是未來的葡中經貿人才。

對年輕人而言,學習漢語不僅是出於興趣,更是一項加分的技能,因爲中國乃至亞洲,代表着未來和希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葡萄牙的國事訪問,是習近平主席繼2014年過境特塞拉島後,再次踏上葡萄牙這片沃土,將爲兩國關係的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陸止於此,海始於斯”,葡萄牙“詩魂”卡蒙斯世代傳頌的名句生動描繪出他的祖國所處優越地理位置。中國和葡萄牙雖然分處亞歐大陸東西兩端,但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習近平主席在葡萄牙《新聞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描述了中葡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從數十年如一日在葡萄牙教授中文、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國老教師夫婦,到癡迷漢語的葡萄牙學生,從中國足壇的“葡萄牙風”,到深受中國老百姓喜愛的葡式蛋撻……兩國人民跨越時空的友誼故事還有很多。如今,葡萄牙學習漢語的人數逐年增加,漢語熱迅速升溫,正是兩國人民不斷深化交流合作的體現。

“學習了漢語,就好像擁有了一種"超能力"

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雙方要深化人文交往,不斷深化語言教學合作。

20多個小朋友,有模有樣地懸握毛筆,在一名中國老師和一名葡萄牙老師的帶領下,全神貫注地臨摹漢字“一二三四”。好幾個小朋友還默寫出了“家”“哥哥”“妹妹”等略爲複雜的漢字,得意地抬頭示意。

這是位於葡萄牙聖若昂—達馬德拉的帕爾克小學裏一節漢語必修課的場景。“學漢語很酷!”“寫毛筆字就像畫畫一樣有趣!”面對提問,課堂裏的小朋友們興奮地分享學習漢語的感受。

“在聖若昂—達馬德拉,有700多名小朋友這樣快樂學漢語。”該市市長若熱·瑟戈拉告訴本報記者,6年前,聖若昂—達馬德拉將漢語列爲所有公立小學三、四年級的必修課,小學五年級到中學畢業前,學生還可以繼續選修漢語。爲了讓小朋友更好地理解課程,阿威羅大學孔子學院爲每個教學點都配備了一名中國老師和一名葡萄牙中文老師。

瑟戈拉的小侄子也在學漢語,每次見面都要給他演唱中文歌、寫漢字。“孩子們還小,中國對他們而言遙遠又神祕。學習了漢語,就好像擁有了一種"超能力"。”瑟戈拉表示,儘管每週一節、爲期兩年的漢語必修課還不足以讓孩子們熟練掌握漢語,但重要的是,漢語課將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一粒種子,漢語、中國都不再陌生,而是陪伴他們長大的童年記憶。

“我們都堅信學漢語會擁有光明的未來”

“櫻桃+漢語=美麗的生活”,從曉海思的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得出他對漢語的熱愛。這位18歲的波爾圖少年,學習漢語僅7個多月,就順利通過了漢語水平四級考試,可以比較流利地用漢語交流,還練就了一手好字。他參加了今年“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並在10月的總決賽中獲得最佳創意獎。

“與漢語的結緣始於《論語》。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震撼了我。”回憶起對漢語的一見鍾情,曉海思打開了話匣子。波爾圖沒有孔子學院,曉海思幾乎每週都要乘公交車和火車,輾轉趕到77公里外的阿威羅大學孔子學院,只爲聚精會神地上一次三個半小時的漢語課。“我會一直學漢語,永不止步。我的夢想是像中國人一樣說漢語”。

起初,曉海思的父母對他學漢語持保留態度,但隨着對中國的瞭解逐漸深入,他們改變了看法。“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着巨大的市場。我們都堅信學漢語會擁有光明的未來。”

阿威羅大學孔子學院葡方院長卡洛斯·莫拉伊斯表示,“喜愛中國文化的葡萄牙年輕人越來越多”。阿威羅大區內,孔院擁有正式註冊學員約2500名,共計112個教學班級。

“中國意味着機遇,這是葡萄牙老百姓最質樸的理念”

里斯本澳門科技文化中心主任路易斯·菲利普·巴雷託告訴記者,葡萄牙與中國的海上貿易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葡萄牙人現在尤爲珍惜,甚至渴望學習漢語,瞭解中國,瞭解亞洲。

在里斯本澳門科技文化中心的漢語課上,學員年齡集中在17歲至24歲之間。“對年輕人而言,學習漢語不僅是出於興趣,更是一項加分的技能,因爲中國乃至亞洲,代表着未來和希望。”巴雷託指出,在年輕人眼中,“學會漢語,就相當於掌握了通往未來的金鑰匙。我們希望儘快將漢語課納入葡萄牙公立中學的課程體系。”

“中國人常說百年大計,我們也有自己的長遠大計。”瑟戈拉解釋道,實行漢語必修課是一項長期工程,他們希望藉此培養一批能促進當地與中國貿易往來的人才,推動當地經濟的騰飛。聖若昂—達馬德拉雖然只有兩萬居民,但手工製鞋歷史近百年,擁有葡萄牙“製鞋之都”的美譽。讓當地高檔手工皮鞋走進中國、走向世界,是他最大的心願。“同時,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也是我們的戰略考量。700多名學生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對我們來說已經是相當大的規模。我們爲此投入了很多,但覺得很值。”

“中國意味着機遇,這是葡萄牙老百姓最質樸的理念。”瑟戈拉說。

本期統籌:孟祥麟

版式設計:蔡華偉

作者:張遠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