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大正元对《每日财报》表示,公司之所以采用起诉的方式也是为了确保公司股权清晰,鉴于于逢良和崔维力(已去世)之间的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事宜已履行完毕,公司已经于2019年4月29日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并获准许。对于三费增长的情况,吉大正元的解释称公司销售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而期间费用具有一定刚性,季节性不明显,这就造成在考察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时,上半年数据明显高于全年。

虽然吉大正元的盈利能力能力受到考验,但目前来看公司的财务状况还是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刘雨辰

近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大正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公告。

《每日财报》从公司的官网了解到,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大正元”)是国内信息安全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吉林大学为主要发起人,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500万元。公司以密码技术为核心,开展信息安全软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服务,主要面向政府、军队、金融、能源、电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为其信息系统提供关键的安全支撑与保障,目前已拥有37项自主知识产权,62项资质证书。

根据招股书,吉大正元欲在中小板上市,发行股票不超过4510万股,拟募集资金5.15亿元,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的建设,分别是新事务使用的技能研究项目、新一代使用安全支撑渠道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及技能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盈利季度波动大,财务良好

从公司的利润表得知,2016年-2019年上半年,吉大正元实现营收分别为3.45元、4.19亿元、4.00亿元、1.94亿元,同期相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4187.21万元、5517.95万元、8916.38万元、1714.64万元。其中非常明显的问题是营收和利润在近两年出现背离,2018年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利润却大幅增加,2019年上半年营收基本维持平稳但利润却突然腰斩。

面对利润波动的质疑,吉大正元表示,2018年销售收入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利润明显增加,主要是销售结构的改善。毛利率较高的电子认证产品和信息安全服务业务占比提高,毛利率较低的安全集成业务占比下降。具体情况见下表: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2018年利润增加一方面来自于营业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则受益于投资收益和资产处置收益,公司依靠处置资产就获得了2379万元的额外收入。2019年上半年在营收减半的情况下,公司的三费支出反而增加,直接拖累了利润,其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报告期内始终呈现增长的趋势,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分别为5.78亿元、6.70亿元、7.47亿元、4.08亿元,而管理费用分别为4.12亿元、4.89亿元、5.24亿元、3.36亿元。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吉大正元的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46.28%,而2016年的时候这一比重只有34.54%,对于公司的利润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公司销售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公司收入的季节性符合行业特征。公司2019年上半年收入较2018年上半年有显著增长,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盈利能力稳定。

对于三费增长的情况,吉大正元的解释称公司销售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而期间费用具有一定刚性,季节性不明显,这就造成在考察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时,上半年数据明显高于全年。

公司报告期内期间费用随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而有所增长,公司盈利能力持续稳定,2016年至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逐年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合理,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处于合理水平。

在《每日财报》看来,虽然吉大正元的盈利能力能力受到考验,但目前来看公司的财务状况还是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首先就是资金充足,并不存在偿债压力,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账上的货币资金达到5.06亿元,占总资产的50%。而从现金流的趋势来看,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长期为正,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为负,属于典型的“现金奶牛型”公司。

2019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流出和公司的销售及回款特性有关,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集中于政府、军队、能源、电信等行业和领域,这些客户往往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其采购和付款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导致公司的现金流在一年内分布并不均衡。

针对这一问题,《每日财报》特地查阅了公司应收账款的情况,发现在报告期内并没有出现大幅增加的迹象,占总资产的比重稳定的维持在20%上下。

  新任董事长卷入股权纠纷

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2019年3月,吉大正元前任董事长高利辞去董事长职务,新任董事长则由于逢良担任,目前于逢良通过各种方式合计控制吉大正元46.97%的股份。

通常,上市前夕更换董事长并不常见。吉大正元告诉《每日财报》,主要是因为前董事长高利到2019年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公司董事会才会选举于逢良先生为董事长。

不过这位新董事长卷入了股权纠纷案。

2018年12月12日,吉大正元将于逢良告上法院,当时的董事长还是高利,诉讼的原因为股权转让纠纷。这一问题的起因还要追溯到2008年3月,当时还只是吉大正元董事的于逢良与崔维力签订了一份《转让协议》,双方约定于逢良两年内支付349.25万元用于购买崔维力持有的吉大正元232.84万股的股权。于逢良和崔维力曾约定暂缓支付股权转让价款至公司上市之前,但在2008年8月,双方办理了股权变更登记,也就说于逢良虽然没有花一分钱但已经开始享受股东权利。在此期间崔维力并没有进行追索,2018年4月,崔维力等了十年之后终于按耐不住,要求于逢良准备好股权转让价款,并将股权转让价款支付至崔维力指定的银行账户。但就在这个时候,崔维力突发疾病去世,导致于逢良支付转让价款的事情再度搁浅,这才有了后来吉大正元对于逢良的起诉。最终于逢良与崔维力的配偶孙桂平签署《协议书》,并将349.25万元股权转让款支付给孙桂平。

对于其中的细节我们很难弄清楚,但作为目前公司的董事长,于逢良拖欠股权转让价款十年不支付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最终以起诉的方式解决也让人难以理解。

吉大正元对《每日财报》表示,公司之所以采用起诉的方式也是为了确保公司股权清晰,鉴于于逢良和崔维力(已去世)之间的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事宜已履行完毕,公司已经于2019年4月29日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并获准许。

至于未在IPO申报披露,主要是因为吉大正元认为该诉讼并未构成重大事项,且在本公司IPO申报时已经了结,因此没有披露。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