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今年在疫情籠罩的大環境下,避免聚集,提倡“雲祭掃”也是爲社會爲全人類負責的態度。紅網論壇也推出了互動專題“綠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議大家當前攜起手來,積極響應移風易俗,倡導新風,保護環境,共抗疫情,以綠色祭奠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這個節日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全國各地的清明節習俗雖然在細節上各有不同,但只要在大中華文化圈,掃墓祭祖卻是共同的基本禮俗主題。

然而,今年的清明節卻有些特殊。今年年初侵襲全國,到如今甚至席捲世界的新冠病毒疫情,之前就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而在全球疫情尚未平息,國內疫情也萬不可掉以輕心的今天,要如以往一般全民親身祭掃,恐怕又會引起大規模的人羣聚集,在當前的抗疫時局下,怎麼看都顯得不合時宜。

結合當前的狀況,全國各地的文明辦陸續發出了關於“文明清明、同心戰疫”的倡議書,號召廣大城鄉居民安全、文明、綠色、節儉祭祀,弘揚優良傳統,樹立時代新風。可謂警鐘長鳴,良苦用心,每一個人必須要嚴格遵循,銘記於心。而在互聯網上,“雲祭掃”、“代祭掃”也開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所謂“雲祭掃”,就是委託專業工作人員對墓地進行祭掃,家屬通過視頻直播的形式觀看全程,盡到自己的孝心,從形式上完成整個祭掃的流程。

考慮到實際情況,“雲祭掃”是當下很好的一個選擇。紅網論壇也推出了互動專題“綠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議大家當前攜起手來,積極響應移風易俗,倡導新風,保護環境,共抗疫情,以綠色祭奠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也獲得了許多網友的積極響應:

@紅紅的哥:外在儀式並不重要,貴在誠心,與其添堵,不如寫懷念文章更有意義。

@紅大陣營:清明應該重視子孫教育,懷念先人的故事,敬仰先人的品德,秉承先人的遺訓,傳承先人的精神。

@大通湖魚兒:生前多陪伴一秒鐘,比你事後燒一萬張紙有用。

@秋風詞:家裏一致決定,今年乃至以後祭掃不再動明火。

@雨衣在邊:取締清明燒紙,需要創造另一種儀式性的方式。擦洗墓碑,清理雜草,或者種一種一年生的植物,都可以取代燒紙這種方式。

@右手指月:那些上墳放火的人都不上網,不看朋友圈,還得動員基層力量加強宣傳與聯防。

@匆匆那年:只要進入山區和林區,絕對禁止攜帶火種,絕對禁止煙火,這是不可逾越的鐵律

@行者的春天:祭奠先祖,不是服務死者,而是安慰和勉勵生者。

@海子:求生者去赴湯蹈火,隨意扭曲死者的願望去束縛生者意志,簡直教科書一樣的不仁不孝。

@長沙帖匠:上墳除草清表是全家人的活動,想出噴除草劑的人既懶又壞。

@路虎:燒紙是一種很大的浪費,還污染環境。強烈建議國家出臺嚴禁燒紙的法規。

@尋找遺失的村落:有時候想想清明節燒紙是不是對前一天寒食節莫大的背叛?

可能一些長輩一時仍然對於“雲祭掃”沒有很高的接受度,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去做思想工作。過去,我們說到的“文明祭掃”,強調了用火安全、垃圾處理、噪音控制等方面,這些“文明”都是體現在爲社會爲全人類負責的態度。而今年在疫情籠罩的大環境下,避免聚集,提倡“雲祭掃”也是爲社會爲全人類負責的態度。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清明節,換種方式,達成“文明祭掃”的目的,是值得提倡,值得發揚的一件事。

來源丨紅網論壇綜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