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於榮光這時候才發現,拍戲其實也不差,那就接着拍吧。成角的於榮光並沒有就此止步。

如今的影視作品,武打的戲份比過去少了很多。

特效的不斷發展,也在不斷擠佔着傳統武術的空間。

就連導演王晶都不禁感嘆,如今已非武打戲的天下。

許多過去熠熠生輝的武打演員,大多轉行當導演、動作指導。

被稱作“功夫皇帝”的李連杰,如今也早已退出江湖,不問世事。

回顧那個黃金時代,成龍、甄子丹和趙文卓等人的名字便湧上心頭。

但還有一位功夫明星,身手和演技絲毫不輸給這些人。

他叫於榮光,號稱最低調的實力派“老戲骨”。

徐小明稱他武打不輸李連杰,硬漢不輸吳京。

出道至今,影視作品高達120多部,卻紅不成“功夫巨星”。

他幾乎沒有緋聞,生活低調,人品和演技在業內都享有盛譽。

於榮光,他被稱作“內地硬派小生”第一人。

1、梨園子弟

於榮光,1958年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爺們。

父親是大名鼎鼎的京劇泰斗於鳴魁。

從小在京劇薰陶下成長的於榮光,對於京劇篇目早已爛熟於心。

於鳴魁有意讓他繼承傳統,從小就讓於榮光習武打底子。

1969年,於榮光考入北京風雷京劇團,11歲便獲獎無數。

成角並不是那麼簡單,想要出人頭地,喫苦自然是少不了的。

彼時的於榮光還只是個孩子,練功時變着法子偷懶。

團裏的師傅也是過來人,發現偷懶,拿着鞭子就是一頓狂抽。

十幾年的武生生涯,輔以師傅十多年的督促,於榮光練就了一身本事。

剛開始學習京劇的時候,身材高大又有點楞的他經常被師兄弟嘲笑。

“傻大個”、“二愣子”、“呆瓜”。

一羣孩子整天琢磨着怎麼欺負這個不會唱戲的師弟。

於榮光沒有理會,只是默默暗下決心,自己以後一定要成角。

翻跟頭,扎馬步,練聲腔...

於榮光一年到頭沒有歇過,日復一日地不斷練着。

有時候回過神來,天都變黑了,自己卻還沒喫午飯。

20歲的時候,師傅見時機成熟,便讓他登臺演出,一時驚豔四座。

八十年代的北京,於榮光就已經有了很多的戲迷。

一場戲下來,他經常要謝幕多次,但鐵粉們都不捨得離開。

成角的於榮光並沒有就此止步。

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轟動全國。

於榮光看完這部片子後,心中那股火便被點燃了。

年輕氣盛的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幻想,決心想要去拍功夫片。

24歲,於榮光揹着父親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他想成爲一名武打演員。

可惜時運不濟,於榮光落選,當演員這件事算是黃了。

但他又是幸運的,一次偶然,他意外得到了一次演戲的機會。

當時導演徐小明正在籌拍《木棉袈裟》,

這位一身正氣,相貌硬朗的京劇武生很快被他邀約到了劇組。

雖然徐小明讓他出演頭號反派,了空大師祁天遠,但他並沒有拒絕。

憑藉着多年磨鍊的武打底子,加上簡潔不拖沓的武打動作,於榮光一舉成名。

這部片子也成爲了繼《少林寺》後又一部質量優秀的功夫片。

可自從這次接觸電影之後,於榮光並沒有對演戲感到興奮。

“下午兩三點還沒喫正常,等到晚上要睡覺了,還得去開工拍戲。”

“大半夜零下好幾度,站在雪地上拍上幾個鐘頭,真的受不了。”

初涉影壇的於榮光沒料到拍戲要倒夜班。

過去規律的生活作息一下子就被打破,他覺得這種日子極不習慣。

拍完戲回到北京的於榮光經常和身邊的朋友吐槽,“以後再不拍戲了”。

直到電影上映,這部“後少林時代”的扛鼎之作很快火遍全國。

彼時身邊的同事和粉絲對他讚不絕口,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

於榮光這時候才發現,拍戲其實也不差,那就接着拍吧。

彼時的他早將之前不拍戲的誓言丟到了九霄雲外。

2、南下香港

《木棉袈裟》的成功,很快使得小有名氣的於榮光引起了多位導演的青睞。

接着,於榮光出演了《血淚情仇》和《聯手警探》。

甚至還被張藝謀邀請,與鞏俐搭戲出演《古今大戰秦俑情》。

有知遇之恩的導演徐小明很快便放棄了徐向東,轉向了於榮光。

1987年,《海市蜃樓》讓於榮光第一次摸到了香港金像獎的門檻。

彼時,李連杰已經南下香港,拍了一部經典的《黃飛鴻》,一舉成名。

於榮光決定跟隨偶像的腳步,在香港成就自己的事業。

初來乍到,於榮光對於香港的認識幾乎爲零,不得不重新開始。

學習粵語,學習港式功夫片的武打技巧,同行的激烈競爭也讓他難以喘息。

香港片場們對這個南下的北京人十分看重,讓他留下劇組繼續學習。

一身正氣,演戲還一絲不苟的於榮光很快便被張鑫炎相中。

1992年,在香港摸打滾爬兩年的他受邀出演《東瀛遊俠》。

雖然電影反響平平,但於榮光憑藉着這部劇打開了局面。

很快,他便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走紅。

1993年,於榮光和林青霞、王祖賢合作,出演《東方不敗風雲再起》

在那個年代,能當這種大戲中一個龍套就已經不錯了,於榮光還成了男一號。

電影的大火很快讓於榮光站穩了腳跟。

這時候人們纔回過神來。

於榮光文武戲通喫,角色亦正亦邪,特別是出演反派,觀衆們見了都恨得牙癢癢。

武生出身的他,面對高難度的打戲還可以做到不用替身,這不就是萬金油嘛。

在當時一部很火的電影《給爸爸的信》中,於榮光就完美闡釋了什麼叫做反派。

1995年,於榮光得願和李連杰、梅豔芳合作,拍攝了《給爸爸的信》。

在戲中,他飾演大反派甫光,戴着黑框眼鏡,手上戴着白色手套。

這一角色估計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之後,於榮光在《衝鋒隊怒火街頭》中飾演一名悍匪教授,風頭蓋過了劉青雲。

他憑藉着真本事,一路過關斬將,打怪通關,一度被稱爲“亞洲史泰龍”。

之後,更是與成龍大哥合作《超級計劃》之後,深受龍哥的讚賞。

凡是後來他的戲,都會給於榮光留一個位置。

於榮光熬過了最初的幾年,也漸漸融入了香港的生活。

他結交過許多朋友,合作過許多大明星,電影也拍了不少。

不過在事業上,於榮光始終不溫不火,難以出名。

相較於李連杰和甄子丹,他少了演員的那股運氣。

曾經有人拿他和同期的李連杰進行對比,他後者卻已成了“功夫皇帝”。

於榮光面對採訪時,也只能感慨地說道,“我很崇拜他們,他們也熬出頭了。”

當初那個初到美國好萊塢的李連杰,也經歷了多年的冷落。

於榮光明白,怨天尤人沒有作用。後來,這位歷經多年風霜的武打小生決定離開香港。

1997年,拍完《平安事務所》的於榮光回到了內地,他想嘗試更多不一樣的道路。

3、硬派小生的奮鬥生涯

當他回到北京朋友的劇組後,正巧碰上記者在採訪。

那名記者發現這個人經常在香港拍戲,便問,“您是第一次回內地嗎?”

於榮光笑了笑,“北京纔是我的家。”

在香港拍過許多片子的於榮光,不出意外地,經常會被誤認爲是香港人。

回到內地後,他開始將注意力轉到電視劇製作當中。

於榮光曾直言,拍電視劇比電影過癮多了,當名導演也不錯。

爲了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於榮光也就此折騰上了。

反派演膩了,那就去演正派。演員當累了,那就去當導演。

這股子折騰勁不得不說,還真派上了用場。

從2000年開始,於榮光拍攝的每一部電視劇幾乎廣受好評,獎項拿到手軟。

從導演再到監製,於榮光還幾乎將劇組能幹的活都做了一遍。

一名真正的演員,從不會因角色而被戲路套牢,於榮光就是這樣一個人。

2009年,高希希的《三國》,讓觀衆記住了那個俠肝義膽的關雲長。

2011年播出的《木府風雲》首次突破央視兩億觀看量。

六年後,於榮光榮獲美國“金橡樹獎”金牌導演獎和金牌兼職獎。

去年,在《慶餘年》中飾演肖恩,一角深入人心。

4、“零緋聞”的顧家好男人

回顧於榮光的演藝生涯,不得不說他是被嚴重低估的一位演員。

戲裏那個低調的於榮光,在平日的居家生活則是一位好兒子、好父親和好丈夫。

當父親於鳴魁被確診爲癌症晚期時,作爲兒子的於榮光並沒有告訴父親這個消息。

在病房面對一衆子女難堪的神色時,於鳴魁已然直到自己大限將至。

圖右1,於鳴魁

於榮光卻“不聽”醫生的勸阻,拿起白酒就給躺在病牀上的父親倒了一杯。

伏在病牀旁的於榮光說,“醫生說還能喝酒,您身體好着呢!”

於鳴魁聽完便高興得哈哈大笑,自己可能得病的猜測也拋擲腦後。

在兒子的陪伴下,於鳴魁在這種積極樂觀的日子中多活了七年的日子。

於榮光十分傳統,他和妻子是經人介紹,在朋友的撮合下結婚的。

在多年娛樂圈的跌打沉浮之中,他竟出奇地沒有緋聞。

直到現在,他都會帶着自己的糟糠之妻外出旅遊。

可能於榮光也早已看透了這個無常的娛樂圈。懂得什麼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而對於自己的孩子和親人,於榮光則把他們的隱私保護得很好。

相較於其他娛樂圈明星,於榮光家人的信息幾乎很少出現在社交媒體上。

即便有,照片和信息大都來源於榮光自己在微博發的日常。

如今62歲的於榮光已經步入了耳順之年。

觀衆一提起他的影片,都會感嘆這位當初的“硬派小生”的演技了得。

演藝圈雖然迭代迅速,但於榮光的名字和他的作品,會永久地銘刻在歷史當中。

而對於觀衆而言,他們更希望於榮光低調地生活,

然後更高調地帶來更好的作品以及更優秀的演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