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爾總裁孔那:未來三至五年是淨水器市場高增長期,達到千億級規模的風口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秋 在家電市場一片寒冬,智能家電還未興起的節點,淨水器市場卻一枝獨秀,其規模在逆勢增長。安吉爾集團總裁孔那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淨水器市場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魚龍混雜的階段,也是洗牌階段。她認爲,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一定是行業的高增長期和安吉爾的高增長期。初步判斷,淨水器市場規模會從目前的300億左右增長至2022年達到千億級的風口。

目前,從淨飲水產品的滲透率來看,中國的滲透率僅在6%,而國際上,歐美的滲透率可以達到70%-80%,日韓甚至可以達到80%-90%,可見我國的淨水器市場的成長空間巨大。

那麼,爲什麼我國淨水器市場擁有這樣充分的一個空間,發展速度卻不是很快?孔那分析稱,第一淨飲水產品不像空調這類的產品,消費者非常容易感知到溫度的變化,安了空調就可以涼快,或者如電視這類的產品,買了電視,家人可以圍坐在一起觀看。但對於淨飲水產品,很多消費者消費者的這種意識還不夠,覺得一開始都是喝自來水,加熱後喝的水,也都沒有什麼問題,所以這種意識的提升還不夠。

而對於消費者意識不足的問題,她認爲,隨着消費者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對生活品質要求會不斷地提高,對健康生活的理解也會不斷提高,包括現在信息非常通暢的情況下,可能有一些水污染的突發事件,這種無形的教育,會讓消費者逐漸的對淨飲水產品有意識。

其次,在初期階段,中國的淨飲水的整機和配件企業將近3000家,魚龍混雜,領頭企業應更多地教育市場,要不斷地有健康飲水知識的講座或傳播。而淨水器的標準也亟待明確,有了這個標準,消費者就能夠進行判斷,買哪個產品是比較安全的,必須要逐漸地形成消費者對淨水器的非常直觀的標準。

最後,在國內很多的淨飲水企業和產品的服務做得不是很好,最開始一些國外品牌進入時,就沒有建立起服務的體系,因爲淨飲水產品不是一次性銷售的產品,還需一定時間內更換濾芯等,當這些服務跟不上時,對消費者的選擇、行業快速發展是有影響的。

而對於B端市場的發展,孔那表示,可以明顯感覺到的是,從2017年開始市場開始快速的發展,在此前,基本上沒有幾家企業是能夠達到1億規模的。隨着消費者的認知和需求的變化,現在如機場、高鐵站、學校、醫院、辦公寫字樓等公共場所提供飲水區。能夠看到,商用的環境裏面的需求旺盛已經顯現,檢測的機制也建立起來了,是處在高速發展的狀態。

當市場環境逐漸變好,想要搶奪蛋糕的參與者也會增多。除了傳統企業加入賽場,小米這一互聯網企業也加入其中,孔那表示,最大的區別是,小米想要解決的是其生態圈裏面的互聯互通,淨水器只是其生態圈的一個部分。而他的深度就不會有安吉爾等垂直企業那麼深,從未來的發展來看,消費者需求的既是一個廣度的生態,更是一個深度的專業。在競爭格局變化方面,孔那稱變化很明顯,“由分散變聚焦,而下一步,任何一品類將保留數一數二的品牌,也就是‘二元法則’。”

而安吉爾這些年專注科研,並持續研發投入在五個點的比例,同時已從單一的產品向整體家庭淨水、飲水、用水等解決方案進行改善和提升。談到未來的挑戰挑戰是什麼?孔那表示,在升級過程中,我們現在需要解決不同場景下的產品;在銷售體系上也會做一個“大轉彎”,從擁有什麼樣的技術產品賣給消費者,轉變成需要更多的考慮消費者的需求,繼而提供解決方案,整個銷售體系的能力建設上都是不同的;從服務上淨飲水產品出現問題會對生活造成影響,所以考驗我們能夠高品質的控制產品穩定性,具備遇到問題時能夠快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來自於經濟觀察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