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宋詞之所以能與唐詩一般成爲輝煌一代的文學象徵,不僅僅是因其題材獨特,能合於音律,節奏多樣,更重要的是宋詞深受廣大人民羣衆的喜愛。上至上至權貴,下至百姓,莫不愛聽曲子詞;上至文人士族,下至歌姬營妓,都能填詞。

正是有這樣廣大的欣賞羣體,纔有了更多的文人爭相填詞;正是有了文壇填詞成風的氛圍,纔有瞭如柳永、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等等詞中大家不斷對宋詞進行改革創新,才造就了宋詞的輝煌。

雖說柳永、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一代又一代的詞宗對宋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寫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詞作。但也有很多不知名詞人,有很多不知名的詞作。這些詞人固然無柳永、蘇東坡之高才,而這些不知名的詞卻未必不優秀。

譬如下面這首不知名的詞人李玉所作的《賀新郎》,便是一首很優秀的宋詞,被選入《宋詞三百首》。

賀新郎·春情

篆縷消金鼎,醉沉沉、庭陰轉午,畫堂人靜。芳草王孫知何處?惟有楊花糝徑。漸玉枕、騰騰春醒,簾外殘紅春已透,鎮無聊、殢酒厭厭病。雲鬢亂,未忺整。

江南舊事休重省,遍天涯尋消問息,斷鴻難倩。月滿西樓憑闌久,依舊歸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騎不來銀燭暗,枉教人立盡梧桐影。誰伴我,對鸞鏡。

李玉其人生卒年月以及生平事蹟都已難考,所傳世的詞也僅有這一首《賀新郎》,這首詞被南宋詞論家黃升評價爲“風流蘊藉,盡此篇矣”,後來更是被選入《宋詞三百首》之中,可見絕非泛泛之作。

這是一首思念懷遠之詞,上闋以寧靜的閨景寫起,引入“王孫知何處”的思念愁緒,進而通過描寫思婦慵懶而起,無心梳理鬢髮的情景進一步深化這愁情哀怨。下闋轉而自言自語、自我抒情,寫出了女子內心的獨白:思念的那個人音信渺然,而我卻依然癡情等待,既擔心對方不歸,卻有癡心依舊期盼。矛盾之情,實爲哀怨痛苦,一句“誰伴我,對鸞鏡”結尾將這哀怨表達地如泣如訴,淋漓盡致!

詞人李玉雖名不見經傳,甚至生卒生平都已不詳,但這首《賀新郎》卻着實是絕佳之作。《白雨齋詞話》中也評價此詞曰:“綺麗風華,情韻並盛,允推名作”!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