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本質是讓世界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具體落到企業和產業數字轉型也是如此。企業數字化做得好可以爲其帶來紅利,否則就可能陷於危局之中。對企業來講,數字化的技術門檻、平臺要求及生態建設等多方面的協調佈局,都需要頂層設計,它因此是一項CEO工程。

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雲與AI事業部總裁、IEEE Fellow 周伯文博士

“新基建”帶來數字化紅利 也帶來轉型挑戰

新基建的價值毋庸置疑。如果把世界分成原子和比特兩個孿生世界,原子是物理世界的基本單元,比特是信息世界的基本單元。那麼,經濟活動就可以理解爲對原子、比特的移動和整合,並進而創造價值。如果傳統基建是如何高效搬運原子,那麼新基建則是如何更“聰明”地搬運比特,加快“原子”移動,從而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用戶體驗。

然而,從企業自身層面出發,要盡享數字化紅利並非易事。新基建大潮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僅僅依靠企業自身,很難做得好,轉得徹底。面臨轉型的企業一般會遇到三個核心挑戰,即:1.技術門檻高,自身缺乏數字化轉型能力; 2.缺乏轉型決心及平臺抓手;3.沒有完善豐富的可應用生態。

因此,一個超級平臺作爲接口和樞紐就成爲企業數字化的必然選擇。京東智聯雲基於AI、雲計算、IoT及大數據等方面的長期積累和沉澱,以智能供應鏈爲核心抓手,以數字企業、數字政府爲核心場景,以協同京東集團打造的零售、物流、金融、城市四朵雲和繁榮豐富的生態系統爲核心依託,打穿了從底層資源到上層應用的全方位服務,爲企業數字化提供一個超級平臺接口和轉換加速器,並助力企業充分連接豐富生態資源,享受轉型紅利。

“新基建”需頂層設計 是CEO工程

要使企業不退溺於新基建的浪潮之中,其數字化就需要通過對公司基礎設施(如業務流程)及組織人才進行漸進的徹底改革。而唯有CEO的頂層參與,才能突破阻礙,利用新興技術讓業務持續增長。但,即便如此,僅憑企業自身的一己之力也難以實現。

因爲,新基建一方面需將基礎設施搭建好。如對數據中心的搭建,對人工智能、雲計算、IoT、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和資源的匹配,這些都需要一個整合了這些資源和能力的可信賴的大平臺參與其中。同時,新基建還需要“人才基建”,即在資本投入的同時, 還必須有人才基建。新基建需要產業內的技術專家和懂得行業Know-how的專家組隊配合,結合行業典型應用場景和痛點,示範使用新技術的解題過程。只有這樣,才能讓員工和用戶在應用層面體會新技術的威力,培養他們對新技術的接受度。而一旦企業的工程師們有了基本的新技術素養,結合他們已經熟悉的行業痛點和信息化數據化建設的基礎,就能夠獨立自主的提出技術改造項目,提高立項的業務價值導向和推進速度。

而在這些層面,京東智聯雲已有沉澱,並可將多年來積累的歷經千錘百煉的技術與服務能力和經驗成果整合輸出,賦能企業和產業。設施層面:京東智聯雲融合了在AI、雲計算、物聯網等方面的優勢和能力。在AI領域,成功入選科技部公佈的新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宣佈依託京東集團建設國家新一代智能供應鏈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領銜智能供應鏈國家戰略發展;在雲計算領域,躋身中國公有云市場上位居前十,並擁有全球最大規模Docker集羣之一和中國最大的GPU集羣之一;在物聯網領域,率先佈局併發布第一個自主研發,跨品牌、跨品類的智能家居互聯互通平臺,採用消費物聯網加產業物聯網雙引擎驅動戰略,開啓了產業賦能新徵程。人才層面:京東研發體系員工超過1.8萬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人超過80%。

正如周伯文所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其實是一個CEO任務,而非某個業務或者IT部門的職責。CEO規劃企業戰略和未來發展需要將數字化納入其中,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可信賴的技術提供方以及生產流程中合適的切入點,以小步快跑的方式迅速讓團隊和客戶看到數字化的價值。同時,需以更好的方式不斷代,將數字化擴展到全鏈條、全服務場景及全業務之中。這就要求企業CEO需組建或尋找一個既懂產業、又懂技術的幫手來助力轉型。而京東智聯雲就是這樣一個能助CEO一臂之力的數字化轉型好幫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