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群可爱的白衣天使,他们的敬业、他们的好学、他们医者的“博爱”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我真的很荣幸,在这个时间遇到了他们。今天,我当了一回老师,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的医护工作人员让我科普实用的英语以及外国友人的礼节,因为他们不想因言语不通,而影响到工作的效果。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冲锋在前的有医护人员,有公安民警,有社区工作人员,有志愿者等等,现在还新增了一个——翻译。

这次,我们分享来自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翻译员的抗疫日记,以他的视角看新阶段的战疫工作。

时间:3月15日

地点:佛山

今天,我接到了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新工作任务,就是到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当翻译。听说那里之前接收从国内各地返回顺德的需要密切观察的人员,现在接收的大部分是境外来华,有些还是与飞机上的新冠肺炎病人有着密切接触的人。一边是工作责任的需要,一边是这个疫情带来的焦虑,我今天一直在不停的思考和衡量,觉得今晚可能是一个不眠之夜。

时间:3月16日

地点: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

经过一晚的深思熟虑,我决定接受到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当翻译这个工作任务,我并不知道这份工作将来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国的公民、一名翻译人员,这是一种召唤。

今天一早,我就到了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报到。初到园区见得最多的是身穿白大褂又或是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这样一副严阵以待的状态,处处提醒着我事情的严重性。作为一名中国人,有机会为守护国家出一份力,瞬间触发我使命感,驱散一夜未眠的疲倦。

很快我就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与另一名翻译拍档拿着自制的欢迎牌,迎接入住留观点的外国友人。

左一为作者欧培豪。

时间:3月17日

地点: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

今天,我第一次穿防护服,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我要穿上3层不同材质的防护衣,每一层都有规范的穿法,确保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要密密紧封,尽管有医护姐姐在旁边一步一步细心指导,要正确穿好实在是太不容易。

最后是由医护姐姐帮忙戴上护目镜,一直以来护目镜戴上的感觉就跟戴潜水镜一样,事实上当护目镜完全罩住的那一刻,世界变了一个模样:严重的窒息感,鼻子的呼气在镜面上形成的雾面让视线严重受阻,弹力绳紧箍着我的后脑勺,十分钟后随之而来的痛觉,我开始有了眩晕的感觉。

看着身边的每一位同样穿沉重“战服”医护人员,敬重之情尤然而生,眼眶也止不住的湿润了。对于他们而言,每一天为留观者采样、量体温,以及运送物资,都要长时间的穿着防护服,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长时间的禁水,尽量减少内急,克服所有的异物感,这是现实要求着我们学会怎样去忽视那种真真实实的疼痛感。往后当我再看到那些摘下口罩的医护人员的海报时,在我的心中,更多的是心疼。

时间:3月18日

地点: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

今天,我继续穿起防护服配合CDC(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采样工作。

对于外国友人来说,通过鼻拭子采样的方式是比较特别的,往往新的事物接受度比较低,何况这个鼻拭子采样是通过使用长条型的取样器伸入被检测人员的鼻孔里面。医护人员在开展采样工作之前,我都会先跟外国友人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配合取样。

现场采样的每一个步骤,医护人员一点一点的详细讲解,我们在旁配合翻译,当遇到困难的生疏的词汇,医护人员尽量的言简意赅,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述,让我的翻译工作更顺畅。

虽然一层又一层的遮罩,我们看不清队友的面孔,可是那关怀的眼神,温暖的声音,不仅仅感染了我,也感动了我们的外籍朋友。深刻的友情,在短短的几分钟的采样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时间:3月19日

地点: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

地球村的概念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发深入人心,在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更是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这里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外国友人,他们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

他们当时有印度教徒,有伊斯兰教徒,也有基督教徒……在这几一的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他们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出于对不同的文化、饮食的尊重,我们负责膳食的护士静姐就根据外籍友人需求,准备了适合他们的餐食,我们连日来的贴心的举动,得到了外国友人的感谢。

时间:3月20日

地点: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

今天,我当了一回老师,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的医护工作人员让我科普实用的英语以及外国友人的礼节,因为他们不想因言语不通,而影响到工作的效果。

这群可爱的白衣天使,他们的敬业、他们的好学、他们医者的“博爱”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我真的很荣幸,在这个时间遇到了他们。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当下世界疫情每一刻的变化影响着我们,在北滘医学观察留观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神经也时刻紧绷,因为在这里不允许有“万一”的出现,“万一”是生命的代价。

我十分期待,在战“疫”胜利之时,与留观点的战友们可以无阻隔相见。(来源:北滘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