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羣可愛的白衣天使,他們的敬業、他們的好學、他們醫者的“博愛”精神深深影響着我,我真的很榮幸,在這個時間遇到了他們。今天,我當了一回老師,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的醫護工作人員讓我科普實用的英語以及外國友人的禮節,因爲他們不想因言語不通,而影響到工作的效果。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衝鋒在前的有醫護人員,有公安民警,有社區工作人員,有志願者等等,現在還新增了一個——翻譯。

這次,我們分享來自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翻譯員的抗疫日記,以他的視角看新階段的戰疫工作。

時間:3月15日

地點:佛山

今天,我接到了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新工作任務,就是到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當翻譯。聽說那裏之前接收從國內各地返回順德的需要密切觀察的人員,現在接收的大部分是境外來華,有些還是與飛機上的新冠肺炎病人有着密切接觸的人。一邊是工作責任的需要,一邊是這個疫情帶來的焦慮,我今天一直在不停的思考和衡量,覺得今晚可能是一個不眠之夜。

時間:3月16日

地點: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

經過一晚的深思熟慮,我決定接受到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當翻譯這個工作任務,我並不知道這份工作將來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但我覺得作爲一名中國的公民、一名翻譯人員,這是一種召喚。

今天一早,我就到了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報到。初到園區見得最多的是身穿白大褂又或是防護服的工作人員,這樣一副嚴陣以待的狀態,處處提醒着我事情的嚴重性。作爲一名中國人,有機會爲守護國家出一份力,瞬間觸發我使命感,驅散一夜未眠的疲倦。

很快我就進入了工作的狀態,與另一名翻譯拍檔拿着自制的歡迎牌,迎接入住留觀點的外國友人。

左一爲作者歐培豪。

時間:3月17日

地點: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

今天,我第一次穿防護服,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我要穿上3層不同材質的防護衣,每一層都有規範的穿法,確保身上的每一寸肌膚都要密密緊封,儘管有醫護姐姐在旁邊一步一步細心指導,要正確穿好實在是太不容易。

最後是由醫護姐姐幫忙戴上護目鏡,一直以來護目鏡戴上的感覺就跟戴潛水鏡一樣,事實上當護目鏡完全罩住的那一刻,世界變了一個模樣:嚴重的窒息感,鼻子的呼氣在鏡面上形成的霧面讓視線嚴重受阻,彈力繩緊箍着我的後腦勺,十分鐘後隨之而來的痛覺,我開始有了眩暈的感覺。

看着身邊的每一位同樣穿沉重“戰服”醫護人員,敬重之情尤然而生,眼眶也止不住的溼潤了。對於他們而言,每一天爲留觀者採樣、量體溫,以及運送物資,都要長時間的穿着防護服,這意味着他們需要長時間的禁水,儘量減少內急,克服所有的異物感,這是現實要求着我們學會怎樣去忽視那種真真實實的疼痛感。往後當我再看到那些摘下口罩的醫護人員的海報時,在我的心中,更多的是心疼。

時間:3月18日

地點: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

今天,我繼續穿起防護服配合CDC(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採樣工作。

對於外國友人來說,通過鼻拭子採樣的方式是比較特別的,往往新的事物接受度比較低,何況這個鼻拭子採樣是通過使用長條型的取樣器伸入被檢測人員的鼻孔裏面。醫護人員在開展采樣工作之前,我都會先跟外國友人溝通,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配合取樣。

現場採樣的每一個步驟,醫護人員一點一點的詳細講解,我們在旁配合翻譯,當遇到困難的生疏的詞彙,醫護人員儘量的言簡意賅,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表述,讓我的翻譯工作更順暢。

雖然一層又一層的遮罩,我們看不清隊友的面孔,可是那關懷的眼神,溫暖的聲音,不僅僅感染了我,也感動了我們的外籍朋友。深刻的友情,在短短的幾分鐘的採樣過程中得到了提升。

時間:3月19日

地點: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

地球村的概念隨着全球化的推進越發深入人心,在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更是得到很好的體現。在這裏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外國友人,他們語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飲食習慣也不同。

他們當時有印度教徒,有伊斯蘭教徒,也有基督教徒……在這幾一的深入瞭解之後,我們發現他們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飲食習慣。出於對不同的文化、飲食的尊重,我們負責膳食的護士靜姐就根據外籍友人需求,準備了適合他們的餐食,我們連日來的貼心的舉動,得到了外國友人的感謝。

時間:3月20日

地點: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

今天,我當了一回老師,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的醫護工作人員讓我科普實用的英語以及外國友人的禮節,因爲他們不想因言語不通,而影響到工作的效果。

這羣可愛的白衣天使,他們的敬業、他們的好學、他們醫者的“博愛”精神深深影響着我,我真的很榮幸,在這個時間遇到了他們。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當下世界疫情每一刻的變化影響着我們,在北滘醫學觀察留觀點每一個工作人員的神經也時刻緊繃,因爲在這裏不允許有“萬一”的出現,“萬一”是生命的代價。

我十分期待,在戰“疫”勝利之時,與留觀點的戰友們可以無阻隔相見。(來源:北滘醫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