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近日,一項北上廣最受歡迎職業的數據報告顯示,寵物醫生的收入和受歡迎程度均位列三甲,在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越來越多的人把寵物當成家裏的一分子,在寵物市場的日漸龐大背後,也有一羣同樣身着白大褂,出身動物醫學專業的生命守護神,他們就是寵物醫生。

  (健康時報記者 張 赫文/圖)“它陪我走過08年大地震,現在在手術室裏肯定很害怕,我看見它進去的時候要哭了……”成都33歲的江越(化名)在北京全心全意動物醫院手術室門口站立不安。

  江越12歲的德牧犬大莽生病了,他特意帶它從成都來北京找寵物醫療專家,因爲捨不得失去它。

  “週末本來應該學習的,好多模擬卷還沒做,但是得陪着它輸液,我必須來。”19歲的高三男孩秦勤(化名)也在手術室外等候,這隻兩歲左右的貓咪暖暖是一年前被他撿回家的。秦勤說,他把它帶回了家,就要對它好,治病的錢是爸媽都不知道的“私房錢”。

  “我2010年在動物醫院學院畢業,選專業的初衷就是想開連鎖的寵物醫院,因爲我知道,在很多人的世界裏,小動物就是親人,生病時也需要一雙把它們拉出病痛的手,寵物醫生,也是性命相托。”33歲的張磊是北京26家動物連鎖醫院的院長之一,他說,視寵物如嬰兒,要做他們無言世界裏的生命守護者。

  視寵物如嬰兒

  “我看見無數哭着的主人,絲毫不敢懈怠”

  “靜脈輸液65元一次,鍼灸100元一次,導尿200元一次,開胸探查術1200元一次,肛門腺摘除術700元一次,核磁共振3000元一次,CT1500元一次……”

  在北京全心全意動物醫院花市分院的一樓門診大廳,掛着幾百種治療項目的費用表,如果不是時而在診室裏傳出幾聲“汪汪”和“喵喵”,會誤以爲這是一家人類的醫院。

  在二樓手術室門口,擠滿了小動物的主人,有的在排隊檢查,有的在等手術結束,張磊的一天,也從早上七點開始一直穿梭在小動物和主人間。

  動物醫學外科出身的他,平均一天做7臺手術。手術室外是所有三甲醫院的手術室外都能看到的表情:他們在等自己的家人出來。

  “2008年5.12時,我和不到兩歲的德牧犬大莽在成都,當時大四,第一次在外實習校外租房,就是他陪着我。”在等待愛犬尿道手術結束的江越回憶,地震和每一次餘震都讓人驚魂不定,沒人敢在室內睡,天氣驟變大風大雨,學校內外搭了帳篷,就連校車也成爲臨時避難處。

  “我帶出大莽,它是一隻大型犬,只能跟我在學校音樂廳的長廊上打地鋪。但倉皇中大莽的一隻腳受傷了,身體也有些虛弱,打好地鋪後我們睡了下來,他把腦袋搭在我肩膀上,我把我倆的腦袋蒙在被子裏。”一直坐立不安的江越在回憶起十年前的故事時,依然眼泛淚光,時不時地望向手術室內。當時在一次次餘震裏他悄悄地哭過幾次,虛弱的大莽看到後,一直來舔掉我的眼淚,一滴也不留。也就是那時,他才發現,這種陪伴有多難得。

  “因爲第二天必須喫東西,我對他說等我回來,他使勁兒地盯着我。我回出租房背了點餅乾和狗糧,回來後發現他果然好好的在原地。在地震和餘震中自保生命的時刻,唯一第一時間等我的是大莽。後來陪伴我最久的是大莽。”江越說,情感和忠誠如本能一樣自然和堅定,他給了我最大的安全感和被需要的肯定。也正是12年來的陪伴,在江越發現成都的寵物醫院不能醫治大莽後,選擇駕車兩天來到北京求醫治療。

  手術結束後,大莽直接被送到樓下住院部,在有一張小牀的“病房”裏,大莽熟睡着。

  張磊告訴江越,至少住院一週,每天爲大莽換藥,後續可能還需要治療,江越隔着玻璃看着大莽說,已經請假在醫院附近開房,等它痊癒,帶它回家。

  大莽的尿道手術,只是寵物醫生一天的開始。張磊說,接下來,還有來自北京通州和河北廊坊的寵物在排隊等待手術。

  在不養小動物的人眼裏,寵物、主人、家和愛這四個詞往往沒辦法聯繫在一起,而對張磊來說,見到了太多寵物主人抱着寵物不撒手,一邊哭一邊求醫生的情形,也知道每一對寵物和主人的故事,就會更堅定做全能寵物醫生的信念。

  “小動物和人一樣,致死率最高的是惡性腫瘤,也就是人類俗稱的癌症。人能有的病,小動物基本都會有,這個是剛做絕育術的小鬥牛,這個是尿道感染的兩歲貓咪,這個是助理醫生撿回來的骨折流浪狗……”張磊邊說一邊摸着住院部的“小患者們”,邊看邊檢查着傷口,眼睛裏滿是對孩子一樣的寵溺和心疼。

  “視寵物如嬰兒”是寵物醫院的標語。在醫院裏,有專門給寵物檢查用的核磁、CT、血液彩超等一系列機器,這也是張磊和全院醫生每天都要依靠的“診斷利器”。

  寵物化療後主人選擇安樂處理

  “它走了,保留基因樣本做克隆”

  提到克隆,可能很多人的意識還停留在國外的克隆羊多利,而且僅僅覺得是基於科學研究層面。張磊神祕的介紹到,其實現在寵物界,很多有經濟條件的、和寵物感情很依賴的主人都有過這種克隆想法。

  “去年一年北京實現了9例克隆寵物,其中兩例是藏獒,另外7例都是很普通的寵物貓狗。”張磊告訴記者,克隆狗一般要30萬以上,克隆貓價格稍微低一點,也要25萬左右,但是對於寵物主人的精神層面而言,用錢可以換回陪伴多年的生命,是很值得的。張磊一邊說,一邊回憶起從醫近十年印象最深刻的“一家人”。

  “男女主人都是中年公務員,因爲兩人一直沒有孩子育,爲了多一份陪伴決定於是養了一條鬥牛犬,叫它兒子(LEO),兩個人自稱是小狗兒的爸媽。”張磊表示,現在沒有孩子的年輕夫婦或者老年人,很習慣把寵物叫成兒子,有的甚至有名有姓,第一次結識這對夫婦是去年他們帶着LEO看腿,因爲一次閃躲造成小腿骨折,後來也就是張磊團隊一直爲LEO做醫療保健。

  “今年兩個人抱着LEO找到我後,做了全身CT磁檢查發現是得了黑色素瘤。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LEO連呼吸都困難。”張磊哽咽了一下繼續說,雖然見過了太多小寵物去世,但還是在這樣一對夫婦面前難掩傷感,看着檢查結果我就知道,這對夫婦的“孩子”要離開了。

  因爲要等待國外的一種治療藥物,爲了控制腫瘤生長速度,夫妻倆決定化療治療。張磊解釋道,人得的病狗基本都會有,包括糖尿病、心臟病,甚至精神病,但在癌症領域,寵物目前只能通過化療延長生存期,不像人,還可以放療配合治療。

  “痛苦是不能想象的,化療3次後,LEO已經消瘦到基本上全身沒有肉,呼吸也越來越困難,毛髮開始脫落,從前的LEO英姿颯爽,但僅僅半年時間,就被癌症折磨得如此狼狽。”張磊說,每次化療“父母”都會跟着來,終於在第三次化療後,LEO哭着走出來,兩條腿完全鬆軟,被醫生助理抱着走到休息區,也就是那天,這對夫婦決定,不再讓LEO繼續沒有生存質量的活着,哪怕自己捨不得。

  後來,在很平和的一個下午,LEO離開了,但是這對“父母”也決定,保留基因樣本,爲LEO做克隆。

  在張磊看來,寵物醫生更應該把“生命所繫,性命相托”永遠放在心裏,因爲小動物不會說話,不會和主人表達疼痛,當寵物主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醫院後,就是給出了全部的信任,雖然寵物不能和人類用言語交流,但是寵物醫生可以和動物溝通,例如狗搖尾巴是高興,貓搖就是緊張,小狗見大狗叫是緊張,四腳朝天是在討好你,信任你,更是最友好的表示。

  輸液貓咪身旁一直有個少年

  “不是我給了它家,是它收留了我”

  “獨自在東京的5年內,一隻叫作作的狗陪着我搬過四次家。木質的房子裏,在蓋幾牀被子都還覺得冷的夜晚,我們常常抱在一起相互取暖。怕黑的夜路因爲腳邊一根繩子牽住的她在,而不再那麼難走。”

  在寵物醫院美容診室,一隻黑犬在安靜的享受着醫護人員的吹風機,坐在玻璃窗外的女主人錢依依(化名)說,從前在國外,她和作作常常共享一塊超市裏買的打折牛排,那幾年她想,“如果作作忽然死掉了,我該怎麼活”。現在我帶着她回了國,她生了四個兒子,我幫她養。張磊告訴記者,像錢依依這種每週帶寵物做美容養護或者日常體檢的主人特別多,走出美容診室後,本來就可愛的寵物似乎也知道自己變得更靚麗帥氣,性格活潑的甚至會瞬間撲到主人身上,然後一起撒歡似地回家。

  在寵物醫院,“患貓需要單獨的診室,因爲貓比較警覺,不善於與人溝通,必須讓小貓先自己和醫生相處一會,十分鐘左右,才能進行治療。”在全心全意寵物醫院,有一個單獨爲小貓準備的診室,在輸液區,四個小貓在小牀上乖乖地看着主人,彷彿在爲自己的聽話索要獎勵,也在悄悄地暗示,自己馬上就要恢復健康,不要擔心。

  在輸液室的第二個位置坐着揹着書包身着校服的男孩秦勤。秦勤告訴記者,這隻小貓叫暖暖,可能是兩歲左右,之所以不知道它的生日是哪天,是因爲暖暖是被自己撿回家的。

  “高二下學期我就發現這隻小貓總在小區裏轉,夏天還好,冬天就在單元門口,看見有人要進樓道,直接跑進去取暖。我就總會在上學時給它帶些家裏的零食和麪包。”秦勤說,日子久了,暖暖似乎找到了規律,知道秦勤什麼時候上學,什麼時候放學,在院子裏遛彎時,暖暖也會遠遠地跟着秦勤,後來乾脆就在秦勤的腳邊撒嬌。

  直到有一天,秦勤發現暖暖一直趴在樓道里兩天不動,抱起來才發現,是腿被割壞出血了。“那天是2018年1月15日,我印象特別清晰,因爲那天是期末考試結束,我放學直接把暖暖抱回了家,也是那天,它有了只屬於我們倆的名字。”在腿傷養好後,暖暖對“新家”的不適應讓媽媽一度堅持把貓送走。到處排便,整個沙發都是毛,半夜也會到處走,對自己舒適的小窩特別不適應……

  但秦勤依然堅持,把原本在客廳裏的貓窩挪到了自己的臥室,不到一個月,暖暖就習慣了不再漂泊的日子,但貓糧和一切費用,秦勤和媽媽“約法三章”都在自己的生活費里扣。

  “這次輸液是在做血液和彩超檢查後發現暖暖確診爲泌尿系炎症,不喫東西,肚子憋得像個小球,後來帶到寵物醫院麻醉做CT,才發現是尿道感染了。”秦勤說,高三壓力特別大,但是爸媽工作都忙,沒有人有時間來陪暖暖輸液,於是自己把維持了18年的午睡習慣戒掉,每天中午下課第一個跑回家帶着暖暖來輸液,連續四天的午飯都是在暖暖的病牀前用麪包解決的。

  “它只是一個小動物,但是沒有人知道在它流浪的1年多里經歷了什麼,既然我把它帶回家,就要對它好。每次它淘氣的時候,我都會一邊罵它,一邊想起每天放學在門口等我時它的樣子。”秦勤一邊說,一邊摸着輸液的暖暖,這次治療的費用都是我自己平時的“私房錢”,想買鞋的錢都被佔用了,所有人都覺得是我收留了流浪的暖暖,但在我有點叛逆的青春裏,其實是暖暖的無言陪伴收留了我。

  張磊跟秦勤和暖暖也是老朋友了,他告訴記者,像秦勤這樣的年輕人其實很多,今年9月,接診過一個無原因抽搐的金毛犬,經核磁診斷爲腦積水,需開顱手術,治癒率83%,但總共費用約3萬元,狗主人是個1992年生的男孩,絲毫沒有猶豫。

  “術後12天準備出院後,男孩詢問,家裏還有一隻寵物狗,平時自己上班兩個寵物可能會打鬧,這樣會不會有危險?”張磊告訴金毛主人,一定會,因爲傷口還沒有完全恢復,但是如果多住10天要多花近1萬元,這個大男孩絲毫沒有猶豫,還特意開了特需病房單間,找護工專門照顧,後來張磊才知道,這個小男孩是把過年壓歲錢拿來爲金毛治病。

  在張磊從事寵物醫生的十年裏,見過無數個爲寵物輸液、手術、化療奔走的主人。張磊介紹,2017年北京寵物醫院市場已經達到10億,全心全意醫院一張一年有效期的體檢卡售賣1萬元,光體檢卡就可以售賣200張以上,張磊表示,這1萬元包括全年全身體檢,其實醫院根本不賺錢,而在這些數字的背後,就是主人和寵物之間愛的見證。

  “暖暖啊,再堅持一下,還剩四天你就康復啦!”身着校服、黑色書包,乾淨利落的秦勤抱起和他一樣明亮的暖暖,向家走去。

  (責任編輯:王月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