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今天(12月4日)開始,浙江自然博物館有一個新展覽,叫“追尋神話之鳥”展覽。

這個展,是爲一隻鳥兒所設的,它叫中華鳳頭燕鷗。

成對飛行的中華鳳頭燕鷗。張鵬/攝

這隻鳥兒很特別。它原名黑嘴端鳳頭燕鷗,其區別普通大鳳頭燕鷗在於,它嘴巴尖是烏黑的,羽毛雪白的,搭配非常漂亮。

人們叫它“神話之鳥”,是因爲,它極爲罕見、蹤跡神祕。

混羣在大鳳頭燕鷗中的中華鳳頭燕鷗。陳水華/攝

中華鳳頭燕鷗原在中國東部沿海島嶼繁殖,秋冬季遠赴南太平洋地區越冬。1861年在印尼東部被首先發現,在中國自1937年青島沐官島採集到21只標本後就沒有了記錄,該物種一度消失達63年之久,直到2000年在臺灣管轄的馬祖列島被重新發現。

在浙江沿海搜尋“神話之鳥”。陳水華/攝

2000年,“神話之鳥”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爲當時的“明星物種”,其發現、尋找和迴歸屢屢成爲自然保護領域的大事件。

浙江自然博物館陳水華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自2003年開始在浙江沿海尋找中華鳳頭燕鷗繁殖羣,並在2004年在寧波韭山列島發現了全球第二個繁殖羣體。16年來,研究人員在浙江沿海開展了長期的調查、研究、宣傳和保護工作,逐漸揭開“神話之鳥”的神祕面紗。

中華鳳頭燕鷗一般混在大鳳頭燕鷗羣中繁殖。繁殖島嶼爲偏遠的無人小島。繁殖期爲5月-8月。人爲撿蛋、颱風、猛禽和蛇害等是造成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失敗的主要原因。

中華鳳頭燕鷗。陳水華/攝

目前已經確認的繁殖地還包括浙江寧波韭山列島、浙江舟山五峙山列島、臺灣澎湖列島和韓國全羅南道的一個無人島,種羣數量已經接近百隻,被IUCN列爲極危物種。

2013年開始,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人員,聯合中外多家科研和保護機構,在寧波韭山列島和舟山五峙山列島實施了中華鳳頭燕鷗繁殖羣人工招引和種羣恢復項目,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繁殖羣逐漸穩定,種羣數量明顯上升,爲該珍稀物種的拯救和保護帶來了希望。

想用一個展覽

帶你體驗追鳥之旅

展覽分“認識神話之鳥”、“失蹤與重現”、“尋找神話之鳥”、“揭開神祕面紗”、“ 拯救在行動”、“危機和希望”六大單元,想帶領觀衆和研究人員一起體驗這一充滿艱辛、曲折,同時又充滿悲傷和驚喜的追尋神話之鳥的旅程。

中華鳳頭燕鷗人工招引區近景(2014年,陳水華/攝 )

除了標本之外,還展出了多位藝術家的有關中華鳳頭燕鷗的繪畫和木雕作品,以及大量第一手的資料,特別是研究人員在野外拍攝的高清鳥類、景觀和工作照片和視頻,奉上一場視覺盛宴。

鳥類監測屋,把燕鷗人工招引和繁殖場景直接搬到了室內,讓您不用出海上島就可以做一回鳥類監測人員。

燕鷗繁殖島嶼復原場景,逼真再現了燕鷗繁殖島嶼的壯美畫面,您可以在此留影,並把“身臨其境”的照片帶回家。

“尋找中華鳳頭燕鷗”、“鳥蛋連連看”、“育雛遊戲”等互動遊戲項目,使觀衆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

展覽信息

展覽地點:浙江自然博物館臨A展廳

通訊員 呂璐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