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從來不乏水鄉古鎮,來到蘇州同裏,不爲它溫婉的古鎮,就爲那得天獨厚的國家溼地公園。

遊走在江南古鎮 漫步同裏溼地公園同裏一隅 米廣弘攝

踏上進園後的第一座橋,右手邊是一望無際的草本沼澤溼地保育區。透過深深淺淺的蘆葦蕩,可以隱約看到黑水雞在水上嬉戲,再遠處還有夜鷺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鳥,左手邊則是荷塘生態區,一座形同貝殼的銀白色“貝殼橋”橫跨河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跨過第一座橋後,路兩旁的樹便爭相擁過來,不遺餘力地歡迎着遊客。這裏夏天的氣息越發濃烈,但這些樹總有它們的待客之道,錯落有致地分佈在路邊的每一塊土地上,創造出大片的樹蔭,使熱辣的陽光對遊人無從下手。

溼地公園內,河道與湖泊環抱着成片的水杉與香樟樹,潺潺的流水聲和沙沙的樹葉聲交織在一起,清幽靜謐,使人心曠神怡。有人選擇在林中的木棧道漫步,也有人乘着森林裏的“小火車”開始巡禮,還可以去體驗搖櫓穿梭於溼地公園的樂趣。兩岸景緻變換,寧靜悠閒,唯有鳥語花香相伴。在科普館經過一番科普薰陶後,便從入園碼頭擇船而行,到澄洲渡去逛古色古香的澄洲老街,再經過芳香碼頭看“落英繽紛”。從銀杏碼頭下船,就到了自然課堂,孩子們可以在這裏與自然更近一步,落葉、石頭、種子、羽毛……都可以激發他們成爲自然藝術家的興趣。

繼續泛舟而上,穿過一片竹海後抵達知青碼頭,下船後就可以瞧見不遠處的知青藝術公社,這幾幢粉牆黛瓦的建築,重現了當年知青們在肖甸湖的歲月。踏入院落,一股年代氣息撲面而來,草垛、供銷社、玉米串、用報紙糊的牆,還有主席畫像……這裏的一切,足以瞬間把遊客拉回當年的時光。在知青食堂裏享用一頓美味的“憶苦思甜飯”也是極好的選擇,嘗一嘗土竈燒的鹹肉菜飯,夾着些許香脆的鍋巴,配上一份燉蛋、一碗蘿蔔排骨湯,令人饞涎欲滴。院門外有一片綠油油的麥田,風吹過來,麥浪起伏,等到六月,來這裏看“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想必會更加震撼,到那時說不定還可以戴上一頂草帽,去體驗刈麥的樂趣。

這座溼地公園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已然成爲蘇州的“生態綠肺”,常年保持每立方厘米1500個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讓不少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心馳神往。同時這裏還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記錄在冊的鳥類有181種,國家級保護鳥類達十幾種。公園設立了觀鳥屋,並長期舉辦觀鳥活動,學生們可以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觀鳥,豐富課外生活的同時,更加了解鳥兒的生活,也學會關愛自然。

漫步同裏溼地公園,最好閒庭信步。從溼地公園北門出來便是民宿,幾棟融入現代元素的江南風格建築佇立在湖面上,只有一座小橋連接,入夜,在湖心入睡別有一番滋味。同裏的食材十分新鮮,廚師的手藝也頗受好評,這裏的一切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