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的公告(2018年第92号)》,认为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存在心脏毒性不良反应,使用风险大于获益,决定自即日起停止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已上市销售的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

这两种药物主要的适应症是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流涕等症状。大家赶紧回去翻翻自己的医药箱,看是否有这两种药物。一般来说普通感冒,没有发热,并不一定需要用药,只要没有细菌感染,只要多喝水注意休息即可靠自身免疫力达到自愈。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或者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需要注意的是感冒药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缩短病程。

除了最新发布的这两种感冒药外,药监局今年发布了多条公告,将多类药物修订为儿童禁用或慎用,主要有部分中药注射液、含可待因成分药品、尚不明确功效的中药这几类,还有前不久发布的盐酸溴己新注射剂。

盐酸溴己新注射剂

盐酸溴己新注射剂主要用于在口服给药困难的情况下,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等粘痰不易咳出的患者。

11月22日,药监局修订了盐酸溴己新注射剂的说明书的公告,在注意事项中新增了妇女用药及儿童用药的项目。儿童慎用!不推荐婴幼儿使用!

中药注射液

这几年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评估将多种常用的中药注射液设为儿童慎用或婴幼儿及孕妇禁用,甚至停用召回。这其中有:

炎琥宁、穿琥宁注射液:2009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CFDA明确建议:炎琥宁、穿琥宁注射液儿童慎用!

双黄连注射液:2009年药监局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双黄连注射液在使用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发布了紧急通知。后因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药监局决定增修其说明书公告:4岁以下儿童及孕妇禁用!

茵栀黄注射液:2016年,CDF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公告,要求禁止婴幼儿及孕妇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据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高达1476例,其中涉及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病例报告高达1048例,占整体报告的71.00%。在2017年9月23日,药监局果断发出“即刻停用,立即召回”!

丹参注射液:2013年8月以来,丹参注射液先后于多个省份发生不良事件,多名患者用药后出现寒战、发热。今年,药监局修订其说明书公告:新生儿、婴幼儿、孕妇禁用。

刺五加注射液:2018年,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药监局修订刺五加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孕妇、儿童禁用。

柴胡注射液:2018年5月29日,CFD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要求重新修订柴胡注射液的说明书,其中禁忌项中明确指出:儿童禁用!老人、孕妇慎用!

清开灵注射液:今年7月3日,药监局再次发文,要求修订清开灵注射液的说明书。明确说明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祖师麻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关节肿胀、冷痛或刺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注射液。因药品不良反应,在今年11月对其说明书增加了警示语:严禁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含可待因成分的药物

可待因主要用于止咳、镇痛、镇静,成分功效类似于吗啡、阿片、罂粟壳,有一定的成瘾性。因此国家药监局于2018年修订了含可待因成分的药品说明书,标明18岁以下儿童禁用,同时与可待因成分相近的阿片、罂粟壳也一样受到了限制,须在说明书里表明儿童禁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含有可待因成分的药物主要有:

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联邦止咳露)、可愈糖浆(含有可待因)、强力枇杷露(含有罂粟壳)、复方甘草片(含阿片粉)。

尚不明确的中药

今年9月5日,药监局也发文,要求修订关于万通筋骨片的说明书:

其中强调,尚无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证据,因此婴幼儿禁用。

而且药品中含有川乌、草乌、马钱子等有毒成分:

此外,还需要注意马兜铃酸,而万通筋骨片中的“细辛”,也属于马兜铃科。

2017年10月18日,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子刊中的一篇研究文章表明,传统中药的常见成分: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可能是导致亚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曾在2004年就禁止了含马兜铃酸的4种中药材: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然而事实上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有多达80余种,并且很多都能在网上轻松买到。

含马兜铃酸的药物有:

小儿金丹片、分清五淋丸、儿童清肺丸、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猴枣散、止咳化痰丸、龙胆泻肝丸、妇科分清丸、气管炎咳嗽喘痰丸,以及有名老中医的经验配方母乳灵冲剂,《小儿药证直诀》中的补肺阿胶汤等等。

总结

儿童用药家长一定要注意,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切莫道听途说胡乱用药。这里在强调一点:“ 给宝宝服用的药物,一定选择成分单一,越简单越好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