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拿出實際政策與財政補貼來支持實體書店的發展,絕不只是關乎出版業的生存問題,而是城市文化建設的必要之舉。如果能有更多的優惠政策的扶持,尤其是在房租補貼上多一些幫助,一定可以幫助更多類似的優質實體書店走出經營的困境,進而成爲城市文化空間的開掘者與建設者。

來源:長城網

●特約評論員 西蒙(北京)

據《光明日報》報道,日前,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實體書店營業額大幅度下滑,資金鍊瀕臨斷裂等問題,北京市啓動實體書店扶持項目,首批共有161家實體書店獲得項目資金扶持。

資料圖。來源:北京青年報

其實,國家以實際行動支持實體書店的發展,在近年已出現了一個大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地區將扶持實體書店,當成打造本地文化名片、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其中既包括政策上的優惠待遇,也包括資金上的支持。早在2018年7月,北京市政府就制定下發了《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特別強調了實體書店在城市文明中扮演的公共服務者的角色:“要推動實體書店的功能從單純圖書銷售功能向兼具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角色轉變”。也就是說,實體書店並不只是過去人們認知中買賣書籍的地方,還是一個有挖掘潛力的公共文化空間。

這個文化空間,理應與這個城市的精神氣質相契合。更具體來看,它還要與所在地區的讀者羣體的偏好相契合。比如,位於北京市成府路上的萬聖書園,是中國最知名的學術類實體書店之一,很多專業的學術書籍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書架上,書店的店員也具備一定的篩選專業好書的能力。顯然,這種高質量與專業化的水準,與它所在的北京高校聚集區的特點有關,書店周邊的北大與清華兩校的師生,也是書店的常客。在萬聖書園旁邊,則是醒客咖啡,在咖啡館辦沙龍、講座活動,也是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相比之下,位於北京市三里屯與前門的pageone書店,則更具小資與文藝氣質。精緻優雅的書店設計,以及琳琅滿目的各類書籍,都營造了濃郁、個性的書店氛圍。甚至一些遊客專門來此地拍照,把書店當成了“打卡勝地”。從這個意義上說,一些實體書店的價值,已經超出傳統的書籍買賣的功能,而是不斷向文化服務綜合體的趨勢演進。

因此,拿出實際政策與財政補貼來支持實體書店的發展,絕不只是關乎出版業的生存問題,而是城市文化建設的必要之舉。

資料圖。來源:北京青年報

據最新發布的北京市啓動實體書店扶持項目顯示,今年北京市對實體書店的扶持重點爲房租補貼,這一舉措可謂“及時雨”。

其實,實體書店從來不缺乏真正的讀書人的支持,或者說精神層面的認同,但往往囿於資金限制,無法拓展業務,甚至生存艱難。很多規模較小的實體書店因爲房租過高而倒閉或不得不搬遷,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它既常見諸於報端,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

2016年,我在北京市五道口發現一家性價比很高的實體書店,它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在其中淘書大有樂趣。但沒過多久,這家店就搬到了中關村一帶,之後因爲房租過高無法承受而不得不離開海淀高校區。如果能有更多的優惠政策的扶持,尤其是在房租補貼上多一些幫助,一定可以幫助更多類似的優質實體書店走出經營的困境,進而成爲城市文化空間的開掘者與建設者。

一個城市的文明建設不只是高樓大廈,更需要文化與精神層面的發展成果。而這些因素對塑造城市氣質與市民素養的幫助,往往是“潤物細無聲”式的,需要以長遠的眼光與長期的扶持態度來對待。因此,城市政策的制定者在此問題上決不能短視,理應拿出足夠的熱情與耐心,給實體書店的發展不斷注入活力與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