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提到華爲,很多畢業生都眼前一亮,作爲全球通信行業的翹楚,工資待遇高,發展空間大,其公平公正的競爭方式更是給很多平民子弟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因此每年華爲的招聘非常受學生們歡迎。

我們知道,像華爲、騰訊等國內發展前景良好的互聯網公司,面對擠得頭破血流的畢業生們,學歷是他們篩選的重要條件之一。而他們之中絕大多數都是國內985、211等重點院校的畢業生。

同時,華爲更偏向於理工科大學的研發人才。2017年數據顯示,華爲極其重視研發投入,且位於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前15強之首,遠超第二名阿里80億歐元。因此希望通過研發維持競爭優勢的華爲必然會要招攬優秀的理工科研發人才。

那麼,華爲到底喜歡招聘哪些學校的畢業生呢?根據統計,近年來,華爲招聘的學生基本上是211、985等重點大學的學生,其中211大學中,排名前20的大學裏,也僅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3所大學,其餘17所全部爲985名校。我們以2017年的數據爲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由於其強勢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位列榜首,僅2017年華爲招聘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多達553多人;電子科技大學這所985名校,被華爲錄取的也多達500多人,位列第2;浙江大學是446人位列第三。

而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大,上海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位列4-10名。從上述這些大學名單裏,我們可以看出,都是工科強校,而且都是電子信息,計算機領域裏的名校,每年也都是華爲等大公司最青睞的對象。

而從統計數據來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每年去華爲的人數並不多,2017年清華大學共182人去了華爲,北京大學共112人,分別位列13和18名。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來自2方面,一是清華北大的學生就業面比較榨,畢業時可選擇的機會多,而且近年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大部分人選擇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清華大學的比例高達65%,而北京大學的比例更是高達80%。

究其原因,面對現代房貸、戶口等生存壓力,從小作爲父母眼中驕傲的清北學子仍然希望找一份工資優良、相對有保障的工作,而這正是國企的最大優點,即工作穩定,收入有保障。相應地,私企以盈利爲首要目的,工作壓力大,加班也在所難免。華爲作爲一家首個進入世界500強的非國有企業,激烈的競爭環境也給很多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們很大壓力。

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惑:技術是華爲致勝的一大法寶之一,但企業同樣也需要管理、銷售人員啊?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也正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相關人才。華爲創始人任正非內部講話曾經說過:從現有的懂產品的人中選撥一批人把他們培養成財務專家,遠比招聘財務專家再讓他們瞭解產品要容易得多。試想讓一個沒有理工科知識的人很快去理解、並向他人講解複雜科技產品所需要投入的時間與金錢,顯然不符合企業一向所追求的成本效益原則。

當然,除了這些名校,華爲每年同樣會招聘許多非名校的學生,這當然得靠自己實力,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出色的個人能力。但是,也有很多畢業生會害怕去華爲應聘,害怕過重的加班壓力,這些年,華爲的工作強度也一直飽受爭議。之所以每年仍然有這麼多人搶着去華爲,可能也與他高額的薪酬有關。

如果是你,擁有去華爲的機會,你們會作何選擇?歡迎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