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這個“獨”李白也用過。在月下獨酌裏他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纔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頂峯,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擾,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所以我說孤獨是一種福氣,怕孤獨的人就會寂寞,越是不想處於孤獨的狀態,愈是去碰觸人,然後放棄。反而會錯失兩千年來你尋尋覓覓的另一半。

有時候我會站在公路邊邊看着人來人往,覺得城市比沙漠還要荒涼。每個人都靠的那麼近,但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與孤獨處在一種完全對立的位置那是寂寞。很有趣的是在我自己出版的作品裏,閱讀比較好的都是一些較爲溫柔敦厚者,我有溫柔敦厚的一面,例如會幫助晚上跳牆的學生回去寫在小說裏,就是有一個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也有叛逆的一面,如因爲孤獨的緣故,兩份作品卻只獲得少數人的青睞。我很希望能與這些讀者交流,讓我更有自信維持自己的孤獨,因爲我一直覺得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所以生命裏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裏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

相反的在外面如無頭蒼蠅亂闖的生命,最怕孤獨。早前我在法國時讀到一篇報道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巴黎的上班族一回到家就打開電視,打開收音機。他們也不看也不聽,這篇報導在探討都市化後的孤獨感,在工商社會里的人們不敢面對自己。我們也可以自我警示一下,在沒有聲音的狀態下,你可以安靜多久,沒有電話,沒有電視收音機,沒有計算機,沒有網絡的環境中,你可以怡然自得嗎?後來我再回到法國,發現法國人使用計算機的情況不如臺灣的普遍,我想那篇報道提醒了人與自己與他人相處的重要性,所以現在你到巴黎去會覺得很驚訝,他們家裏沒有電視,很少人會一天24小時帶着手機,有時候你會發現速度與深遠似乎是衝突的,當你可以和自己對話,慢慢的儲蓄一種情感醞釀一種情感時你便不再孤獨。

而當你不能這麼做時,永遠都在孤獨的狀態,你跑得越快孤獨追的越近,你將不斷找尋柏拉圖寓言中的另外一半。卻總是覺得不對,即使最後終於找到對的另一半,也失去耐心,匆匆就走了。對的另一半需要時間相處,匆匆來去,無法辨認出另外一半的真面目。我們往往會列出一堆條件來尋找符合的人,身高,體重,工作,薪水,網絡交友尤其明顯,只要輸入有條件便會跑出一長串的名單,可是感覺都不對,所有你認爲可以簡化的東西其實都很難簡化,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與自己對話使這些外在的東西慢慢沉澱,你將會發現每個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因爲你會從他們身上找到一部分與生命另外一半相符合的東西,那時候你將更不孤獨,覺得生命更富有,更圓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