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中心醫院吳志偉:同事身體不適嘔吐,內疚浪費一套防護服

信陽中心醫院吳志偉:同事身體不適嘔吐,內疚浪費一套防護服

4月3日,信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場新聞發佈會舉行。信陽市中心醫院PICU護士吳志偉講述了她和同事們,尤其是90後護理人員和男護士這個羣體的感人故事。

信陽中心醫院吳志偉:同事身體不適嘔吐,內疚浪費一套防護服

以下是信陽市中心醫院PICU護士吳志偉介紹情況的原文:

1月22日至3月14日,從市中心醫院抽調第一批抗疫梯隊進駐市五院隔離病房到最後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我院隔離病房治癒出院,實現全市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我們經歷了難以忘懷的53個日日夜夜。這一切想來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現在我的腦海裏還經常回繞起一個聲音:“ICU、ICU!”“ICU在,請講”這是我們在新冠肺炎危重症監護室每天對講機發出最多、最急促的聲音。

我是2月11日的凌晨緊急支援進入到五院新冠肺炎危重症監護室的。還記得第一次穿上三層防護服、帶上N95口罩和護目鏡走進病房的時候。說實話,當時我覺得自己都快窒息了,不停地張口呼吸來調整和緩解憋悶,雖然我們在之前演練了無數次的流程,也設想過病房裏各種各樣的情況,但當你真正進入病房後,神經一下子就繃到了頂點,形勢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嚴峻。監護室裏全部都是帶機的病人,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和ECMO,這些都會產生大量的飛沫、氣溶膠,大大增加醫務人員感染的風險。特別是在疫情初期,我們對它的風險性、傳播性、致病性都還一無所知,但是大家都沒有一點的遲疑和猶豫,就像平時一樣,很自然得迅速地投入到了工作狀態。

由於危重病人的病情變化迅速,常常合併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多種併發症的發生,治療手段非常複雜,護理工作量極大,對專業技能要求非常高,嚴密觀察病情、密切醫護配合,嚴格做好人工氣道的管理、ECMO護理、做好危重症患者的整體護理對於患者的愈後非常重要。我們醫院集中最精銳的護理力量分批次派駐五院的重症病房,主要以80、90後護士爲主,他們也是現在臨牀上的骨幹力量。其中最小的只有21歲,也包括我們的男護士。

我親手剪去了十名護士的長髮,還給五名男護士剃了光頭。我是笑着給他們剪的頭髮,剪完後,看着他們這個特定髮型下的年輕臉龐,我又哭了。這些90後在非典時期,他們都是十幾歲的孩子,當時所有白衣天使大義凜然的故事,在他們看來就像是回到了炮火連天的戰爭時代,這也因此在他們心中滋生了一種英雄情結。17年後,他們自己變成了衝鋒陷陣的勇士,變成了自己少年時期心中的英雄。到疫情一線,這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種風險,挑戰的不是年輕氣盛,而是考驗着火紅的青春年華。披上戰袍的那一刻,他們那洋溢着青春氣息的年輕臉龐,鐫刻上了“我已成長,請你們放心”的豪邁。

我還記得那個拖着沉重步伐走向我的護士,她喘着粗氣告訴我“護士長,我吐了”。我趕緊讓她脫防護服去休息,她離開時說的一句話,什麼時候想起來都讓我淚目。她說,對不起,浪費了一套防護服。我心疼她,她在心疼防護服。後來我發現她進病房前都不再喫飯了,她給我的回答就是,進病房前不喫飯,我就不會噁心和嘔吐了,等出了病房我就可以放心的喫個飽飯了。這個時候,我們沒有辦法不說她就是最可愛的人。

2月5日晚上,一名剛出生5天的新生兒確診新冠肺炎,同時也是我們省內確診年齡最小的患者,我們醫院迅速派出兩名新生兒科護士前往五院隔離病房護理這個寶寶。這兩名護士也都是90後,一名已經有了孩子,一名還沒有結婚,她們在隔離病房裏當起了寶寶的“代理媽媽”。5天大的嬰兒,獨自躺在暖箱裏,那份弱小讓人心疼。在我們的兩位代理媽媽眼裏,這個孩子不是新冠肺炎患兒,只是一個需要母愛的寶寶。她們無法產生絲毫的被病毒感染的擔心,只剩下滿腔的母愛。她們爲孩子按摩,對着他喃喃細語,給他低聲唱歌,她們只是希望,在孩子最需要疼愛的時候,母愛,——不曾缺席。

我們還有一羣奮戰在疫情一線敢打敢殺的“男丁格爾”們,大家都叫他們“男神戰團”。男護士,在我們護理隊伍中,是個很小的方陣,和大家以往對護士的印象相比,可能會有些不同,甚至會產生一些違和感,但其實男護士是我們監護室的香餑餑,我們重症監護室的護理工作是分小組來完成的。每個小組都會跟我要求搭配一到兩名男護士,他們膽大心細,專業精湛,重活累活都是他們在挑大樑。穿上防護服的他們經常會對我說“護士長讓我來,我是男同志,我身體素質好,我可以多頂一會兒”。我們監護室裏有一位83歲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爺爺,轉出重症監護室的時候偷偷抹着眼淚說捨不得我們,特別是小胖(我們的一名男護士),老爺爺說:“他比我兒子心細多了,我躺在牀上動不了的時候,你們這些小姑娘們我都不好意思喊,我就總是喊小胖,他天天給我翻身擦身,處理大小便,還把自己的飯菜和牛奶帶給我喫,你們對我真好呀。”轉運病人是一項極其耗費體力的工作,穿着防護服在急救車裏跟病人一待就是5、6個小時,有時完成各項工作後甚至要超過八個小時,這八個小時不喫不喝不上廁所,要保障病人的安全,還要克服暈車的不適,這些工作我們一般都是交給男護士來完成,但是他們從來沒有一句怨言,這些可愛、豪氣、擔當的“男丁格爾”們的硬核抗疫,成爲我們抗疫隊伍中最有力的盔甲和最堅實的依靠。

“小時候讀過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當然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現在大疫當前,誰無愧於這一稱號,當然是我們親愛的白衣天使們……”這是一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情好轉後寫給我們醫護人員的感謝信,也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抗疫工作雖然艱辛,但我們心中一直都有一個信念,生死相托,不能辜負。作爲一名護士,一名共產黨員,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和承諾,一襲白衣、一身黨性、一聲召喚、一生相托、用愛心傳遞使命、用熱血護佑生命。

謝謝。

相關文章